新闻阅评是特殊的媒介批评

时间:2022-07-27 03:30:29

新闻阅评是特殊的媒介批评

广义的媒介批评是对一切与媒介有关问题及现象的分析和评判。本文认为,新闻阅评属于媒介批评的范畴,是媒介批评的一种方式;而新闻阅评又不像一般的媒介批评那么简单,它的运作模式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和强制特性,从而决定了它作为媒介批评家族一员的特殊性。

这里我们借鉴媒介批评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新闻阅评和媒介批评二者的内涵、范围、本质、目的、层次、成果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

⒈内涵归属

迄今为止,理论界所出现的媒介批评的定义,都定位于“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产品的批评”,都是“对媒介……的批评”句式,其中蕴含了分析、判断、思考、反思的多层意思①。刘建明教授认为“媒介批评就是批评者把媒介现象的意义通过剖视文本揭示给受众。”他还认为,“(媒介批评是)分析媒介现象,反思新闻报道的得失,评价记者的作品,从而形成相应的新闻观念②。”那么,新闻阅评则属于其中的“反思得失”,也“剖视文本”,阅评员通过给新闻单位以及时的反馈,用自己的新闻观念去影响媒体,让他们服从管理,按照主管部门设定的路数进行报道③。这种归属是自然的。王君超副教授则认为,“媒介批评是一种价值判断,它是对新闻媒介系统及其要素的批评④。”新闻阅评也是一种对新闻作品的价值判断,新闻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新闻阅评小组针对新闻作品存在的问题相应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正是对新闻媒介系统及其要素中的一个环节――新闻作品进行的批评。

⒉范围归属

媒介批评的对象几乎涵盖了整个传播媒介系统。而新闻阅评作为对新闻作品进行评判的一种制度,其阅评对象主要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在范围上归属媒介批评是不言而喻的。

⒊本质归属

“媒介批评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传播媒介系统及其各要素进行批评的过程⑤。”也就是说,媒介批评是根据一定的批评观点、标准和方法,对新闻媒介系统及其要素的是非进行评判。

同样的,新闻阅评也要通过对新闻作品的评判,按照一定的根据和标准进行价值判断,通常判断结果有两种,一种是符合新闻阅评小组的评判标准的好作品,阅评员会通报表扬相关新闻媒体,希望他们继续坚持;另一种是如果不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则会出现问题的作品,阅评员会对其进行相应的批评。显然,新闻阅评与媒介批评在价值判断的本质上是趋同的。

⒋目的归属

“任何健康的向上的社会,都不能没有同样健康的向上的精神作支撑⑥。”媒介批评和新闻阅评作为培育、维护这种精神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有很多是相同的,激浊扬清、去芜存菁、敦促自律,最终营建一种健康向上的媒介氛围,都是它共同的愿望。

媒介批评作为大众传播的“观察员”和“监察官”,观察和监督媒介是媒介批评责任中首当其冲的一环。但媒介批评并不局限于批评媒介,其目的可以表述为阐释媒介系统的发展方向,促进媒介良性发展,这和新闻阅评的目的是一致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播手段的进步,我国的舆论及其影响下的民族心理的形成过程日趋复杂化,政府部门、知识界、新闻媒体和大众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正反循环日趋多元。媒介批评和新闻阅评一样,在新环境下能自觉促进媒介积极向上、文明开放的主流意识,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媒介批评比新闻阅评的目的要宽泛,它除了能成为新闻单位与主管机构间信息交流的展示平台以外,还能成为媒介与受众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而新闻阅评的重点只是沟通媒体与主管部门,至少在现阶段很难成为媒介与受众间沟通的渠道。

⒌成果归属

新闻阅评与媒介批评的最终作品非常相似。新闻阅评的产品是阅评文本,强调新闻作品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影响、新闻作品所具备的优点和可资借鉴之处、优劣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等,与媒介批评所撰写的有关文章类似。

新闻阅评虽然属于媒介批评的范畴,但它还具有一般的媒介批评所不具备的特性:

⒈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

新闻阅评作为一种有统一部署、有组织领导的媒介批评,批评结果能直接通达宣传主管部门,很多情况下会导致行政执法行为的出台,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负有宣传系统赋予的重要责任。

在当前传播媒介险情不断、噪音四起的情况下,这种媒介批评尤显必需,一些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如果发表大量导向鲜明、分析中肯的批评文章,将对新闻舆论引导起到积极作用。但大多数批评者往往难以根除当前普遍存在的批评失当和批评失语现象,大部分还仅从技术层面上而不能从导向上指出得失,这样的批评就难以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新闻阅评工作可以有效弥补这种缺漏,使新闻传播行为与社会规范一致,不违背管理者的主张。

⒉肩负监督媒体的重要使命

一般的媒介批评往往着眼于媒介的正常运转与健康发展,是一种对实际操作状况的关切,有一些还常常会发表胡乱吹捧的作品,已沦为媒介商业炒作的寄生物或始作俑者;还有一些钻进象牙塔里进行纯学理性的批评研究,缺乏与媒体和受众的“亲密接触”。

而新闻阅评,则加强了宣传主管部门对新闻媒体的监督力度,通过对新闻作品的评判,扩大其认定正确的新闻作品的正面影响,抑制其认为错误的新闻作品的负面作用,促使新闻媒介制造的舆论朝着党和政府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形成比较统一的社会舆论,引导人们的认识和行为。

所以说,和一般的媒介批评不同,新闻阅评的着眼点更多放在是否有利于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否时时关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是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性;是否有利于总结、交流新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增强新闻单位的使命感,提高宣传质量,这是一般的媒介批评所无法替代的。

⒊比广义上的媒介批评更具建设性

“社会主义媒介批评要有建设性,……除了要注重宏观意义上的诸如媒介制度研究、媒介的社会功能分析外,还要注意继续保持和加强对中观意义和微观意义上的媒介批评⑦。”新闻阅评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媒介批评,比起广义上的媒介批评,更具有无可非议的建设性。

据一些新闻阅评小组和审读小组成员介绍,新闻阅评小组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爱护和关心报刊,帮助报刊提高质量,本意并非是吹毛求疵,和报刊过不去。他们侧重在内容上发现违法违规问题,为行政执法提供依据;注意总结推广好的新闻媒介经验,帮助媒介总结教训,为办好报刊出谋划策。

但是,现在很多媒体上的“凶悍”的批评已经背离了媒介批评的原意,媒介批评因为缺乏组织,正处于缺乏严肃性、刻意追求争吵对骂的阵势、热衷于制造新闻效果、屡屡使用含沙射影术的尴尬境地。这种自由发泄的冲动不等于自由,真正的批评自由需要理性和建设性的共同鼓噪才能获得。

⒋权威性较高、执行力度较大

正如气象台在各地设立观察站以观察自然的气候,在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设立新闻阅评小组用以观察媒介及舆情的“气候”。这种观察不只属于媒介批评的范畴,如果从有固定组织的角度看,它还属于管理学范畴,这与一般的媒介批评区别很大,新闻阅评能够直接为新闻出版管理服务,权威性较高。另外,新闻阅评文本更具官方色彩,有直接让宣传主管部门和政府部门知晓的接近权,因为牵涉到对新闻单位的处罚,能让一些媒体单位有所儆悟、知所约束,所以实施起来效果相对较大。

而媒介批评因为批评者分布较广和素质参差不齐,看问题的角度千差万别,容易形成自由化的散漫批评,甚至对批评标准采取各取所需的实用主义态度,导致其权威性弱化。

注释:

①王君超:《媒介批评――历史与走向》,《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2期,第29~第30页

②刘建明:《媒介批评通论》,第1页

③刘建明:《媒介批评的文本理论》,《现代传播》,2000年第5期,第12~第17页

④阿超:《呼唤媒介批评》,《新闻出版导刊》,2001年第2期,第25页

⑤王君超:《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6月版,第15页

⑥艾斐:《构筑民族和时代的精神砥石――关于经典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思考》,《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日,第14版

⑦雷跃捷:《新闻理论》,第294页

(作者系运输经理世界杂志社采编总监)

上一篇:度陕西省科技期刊出版形式规范优秀期刊 下一篇:搜索引擎:网络大百科的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