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文化需求

时间:2022-07-26 08:53:04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文化需求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市农村文化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在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下,呈现出了政府、集体、群众共同投资兴建文化活动场所的局面,使我市的文化基础建设不断得到改善和加强,各类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日趋活跃,正朝着多样化、社会化方向发展。目前,在我市911个行政村中,已有多个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其中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活动经常开展,作用发挥比较好的村级“文化大院”有120个,浙江省文化示范村10个,温州市级文化特色村23个,乐清市级文化特色村42个,农民群众文化非常活跃,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极大地推动我市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与我市的经济发展相比较,我市农村文化事业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干部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不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当前,我市个别乡镇和部门在制定计划、部署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轻视农地文化建设的错误倾向,对农村文化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经常出现搞其他设施大方投入,搞文化建设小气投入,搞农村文化建设近乎吝啬投入的现象。

(二)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没有专职专用。现有文化站的人员编制是由乡镇政府确定的,农村文化站的编制一般有3至6人,人员编制较为充足,但真正从事文化站工作的人员只有1至2人。如我市31个乡(镇)文化站共有83名在编人员,但实际从事文化工作人员只有52人。文化站人员编制被其他人员占用或在职不在岗的现象出现,大大制约了我市农村文化建设。

(三)农村文化设施重建设,轻利用,管理不规范。近年来,随着我市开展“文化特色村”和“文化大院”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我市不少行政村都修建了高标准的文化大院,文化广场,配备了先进器材和设备。但是,据调查,一些地方在建起这些设施后没发挥其功效,没有利用这些设施开展文化活动和提供文化服务,甚至有些设施建起来后变成了空壳子和“花瓶”,缺少基本管理人员,缺少基本运转经费,缺少基本活动内容。有些阅览室、图书室也开展了借阅活动,由于管理不善,借出的书收不回来,有的活动器材设备得不到及时保养和维修,再加上人员素质偏低,久而久之,损坏严重。

(四)农村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没有完全占领农村阵地。从总体上来看,我市可供广大农民消费的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远不能适应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文化部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形式过于简单和陈旧,对群众没有多少吸引力。一些文化站只热心于唱歌、跳舞等活动,而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和文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一些乡镇“为文化而文化”,只是在年节期间象征性地开展一些活动,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这些活动内容和形式雷同的多,群众参与率低,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没有完全占领农村阵地,导致一些腐朽落后、低级媚俗的文化在农村拥有一定市场,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五)村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未能有效整合。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我市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农村与企业交错在一起,许多农民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由于长期与工厂毗邻,长期与外来务工人员相处,彼此之间的文化虽然相互渗透,但未能有效整合。所以时常出现本地人岐视外地人,外地人敌视本地人,村企之间出现矛盾的事情发生。

三、对策和建议

以上存在的问题,若不进行合理解决,势必会对我市农村文化发展造成障碍。为此,笔者建议:

(一)进一步解决好基层干部的认识问题。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二二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包括: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从中可以看出,农村文化建设不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应有之义,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当基层干部的认识解决了,认识有了高度,农村文化工作才会有了位置,才能摆上议事日程,才舍得投入,才能把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解决。

(二)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乡镇综合文化站机构设置和功能划归,对已与其他机构整合的应保留乡镇综合文化站名称,站长为乡镇中层正职。根据乡镇人口规模和文化建设实际需要确定乡镇综合文化站编制,做到专职专用。为此,建议一类乡镇(中心集镇)配务5至7人;二类乡镇配备3至5人:三类乡镇配备1至3人。同时还要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确保乡镇文化工作人员应有的福利待遇,从而调动他们从事文化工作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好农村文化设施,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以文化基础设施为载体,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巩固和用好农村文化阵地,是我们需要下大力气抓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农村舞台、篮球场、图书阅览室等基础设施的作用,文化部门经常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同时,加强村与村之间的文化、体育交流,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发开展文化活动,让他们积极参与戏剧演唱、故事演讲、游戏、歌曲比赛、技能培训等活动,不断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业务技能。

(四)大力开展符合广大农民群众需要的农村文化活动,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首先要让基层文化干部正确区分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内容稳定。其次要有计划地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的问题,为农民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再次要以文化馆、电影队为龙头,以文化服务站为基础,以民间文艺队伍、个体办的文化实体为补充,鼓励搞农村题材创作的作家和艺术家多下基层,深入农村,创作农民喜闻乐见的作品。最后要支持农民兴办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

(五)推动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整合。经常组织村企之间开展文化联欢活动,让农民用现代的眼光看待企业文化,让企业用欣赏的眼光检视农村文化。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在同一居住地本地农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文化、体育交流,让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包容,磨合出和谐的乐章。

上一篇:建设新农村和谐文化应夯实特色文化建设 下一篇:中国云南省第三届濒危语言遗产保护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