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审美教育与美术鉴赏

时间:2022-07-26 08:42:03

【前言】高职院校审美教育与美术鉴赏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首先是当前社会人文精神缺失对大学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 大学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才称得上人格健全。而现在的社会急功近利、重...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与美术鉴赏

摘要: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除了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要加强美育,健全学生人格,培养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目前高职院校的美育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就美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美术鉴赏课程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作出论述。

关键词:高职美育;审美;人文精神;美术鉴赏

高职美育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高职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根据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文件精神,美术鉴赏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此课程的实施,对于推进大学生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素养和人格塑造,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美育的现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高校担负着为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培育品学兼优人才的重任,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实用主义至上的风气也深深影响着大学校园,不少高职院校把工作重心投入到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方面,忽视了美育的重要性,很多时候美育并没有落到实处。究其原因,有如下三点:

首先是当前社会人文精神缺失对大学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

大学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才称得上人格健全。而现在的社会急功近利、重物质轻人文,也让大学教育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缺失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其次是学生的文化底蕴薄弱限制着美育的实施。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里面的善恶是非观清楚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而当今大学生是从中学应试教育的禁锢下走进大学校门的,再加上高中时期的文理分科,很多选择了理科而后升上高职的学生自高中起人文知识就出现了空白断档,文化课程的薄弱以及应试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加限制了美育在大学的开展。

再次是高职教育过程中评价标准重技而轻艺。一些高职院校简单地把人文素质教育定位为“有即可”,学生们以获得各种各样等级和职业技能证书为目的,漠视了人文精神和审美情感的培养与提高,学校虽有开设美育课,但很多时候是流于形式和表面,学生上课只是为了拿到学分,老师讲授也只是凑学时,所谓的美育,成为美术理论的枯燥讲授,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二、推行高职美育的意义

1.塑造完美人格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但这种人才首先必须是人格健全的“人”,美育通过各种媒介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进而健全人格,提高审美修养,塑造心理气质,从而达到培养目的。只有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合格的人才。

2.促进形成德范意识

美育天然地就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人从内心接受道德信仰,美育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美育以感性的方式陶冶人的情操,而非理性说教,美育是发自内心的感受,而非强制灌输。通过美育,学生可以提高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其著作《历代名画记》就提到绘画可以:“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而鲁迅先生亦指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审美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实施德范的教化,进而实现“以美引善”。学生在美好的事物中得到了享受,,化为学生个体的信念和“内在美”,最终上升到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的理性需求,实现从“审美阶段”到“道德阶段”的过渡。

3.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人生而具有审美本能,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欣赏美术作品是落实美育,提高欣赏能力方法之一,而美术作品多是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再现,所以学生通过美术鉴赏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和感知美,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的能力,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4.培养创造思维

实用型人才不仅要有极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在美育的过程中,学生耳濡目染,在审美理论的指引下去接触经典美术作品,去体会作者和作品之间的联系,学习艺术大师们如何发挥个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进而形成创造思维,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三、美术鉴赏是高职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1.多元化的教学,寓教于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鉴赏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在课堂讲授时,辅以图像、视频等资料进行讲解;课堂外,可以实地参观博物馆、美术展览等;甚至可以亲身体验美术创作,加深印象。学生在教学当中,体会到感知美、发现美的乐趣,从而更加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

2.感悟式体验,提升审美品位

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老师引导着学生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对艺术家创作情感的体验,在审美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审美的内涵,提升审美的品位。

3.强调个性,体验审美的快乐

每个人对审美的感受程度不同,对美的理解也不同,我们追求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在美术鉴赏的教学中,更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课程的内容要尽量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与现代生活和学生的审美需求贴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学生较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避免空洞的枯燥理论。

高职教育的实践证明,缺少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而缺乏美术教育的学生更是缺乏情感和活力。因此,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防这种流弊,就要求知识以外兼养感情,就要治科学以外兼治美术。有了美术的兴趣,不但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就是治科学的时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四讲》[D].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上一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