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之我见

时间:2022-07-26 07:01:31

作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之我见

何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思想之一,是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强调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当代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体现为:“在保留中华民族以民为本、仁爱诚信、平衡和谐、修身养性、谦让礼仪等传统文化精神基础上在注入人格独立、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博爱宽容、民主法制、公平竞争等现代观念和意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应该尤其注重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从细微之处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想发展实现双赢。

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的灵魂,其文章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许多学生的作文过多地把视线锁定在学校家庭的狭小空间内。一个真正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学生,应该和时代的心跳连在一起:为农村解决不了温饱的农民而忧心忡忡,为山区失学儿童潸然泪下,为社会道德沦落而焦虑不安,为信仰危机而振臂呼号。对人的终极关怀,对人的价值、命运、权利的思考是作文的要义,失去了这些,我们的作文就少了几分动人心弦的力量。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热点焦点,关注时事动态。我们的生活瞬息万变,每一个变化点就是生活的原汁原味,它透露着社会进程的焦灼和艰难,折射着世态百相的曲直方圆。如了解我国神舟飞船的发射情况,让学生以此为话题在日记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激动之情、赞美之情,从而进一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现状,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更加发奋学习,报效祖国。其次,引导学生评论大众话题,引发人文思考。教学中,经常引入一些热门话题,让学生评论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二、阅读名著名篇,吸纳人文精华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入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

首先指导学生诵读古典诗词,体会诗人忧国忧民,追求自由,乐观豁达的人生哲理与人文精神,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的教育,道德的教化,不断提升自我品位。其次,在阅读中品味人文精神。在教吴晗先生的《谈骨气》一文时,要求学生补写出我们中华民族具有骨气的人和事,即为中心论点补充论据。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在课外练笔或日记中,学生陶冶了情操,升华了思想,感悟了人文精神之美。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察人文精神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从中体察社会,体察生活,丰富人文情怀,提高对自身的认识,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为了不让学生在作文时陷入“无病”的误区,我们可以举行不同形式的作文实践活动,即通过学生实践来进行写作训练,给学生以写作的大舞台和空间。我们的实践作文正是让学生高度张扬个性――思想的个性、情感的个性、体验的个性、语言的个性,在实践活动中用心观察、用心感受,体味、感悟细微之处的真善美。如组织志愿者到社区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到风景名胜古迹去览胜、写生,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满足了学生的活动需求,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之新奇,又掌握了第一手写作素材,增加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学会用人文关怀的心态对待一切。

四、在作文评语中体现人文关怀

作文评语是师生间联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是师生间多方面的反馈途径,是评价机制最具体的表现。教师的评语风格也是学生了解你的窗口,学生喜欢有修养、大度的教师,这样能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一般来说,学生喜欢带有人情味的评语,即商量的语气,关爱的语气,幽默的语气,睿智的语气,而不喜欢冷面孔,教训人的、武断的、生硬的语调。当学生喜欢了教师的评语后,评语的作用就不仅仅是修改作文本身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由“亲其师”进而“信其道”了。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远的课题,作文教学必须从应试的桎梏中切实解放出来,多角度、多渠道地开拓作文教学的局面,引导学生去走近“人文”,真正撑起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大旗。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注重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文精神的光辉闪耀在语文课堂,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作者单位 四川省资中县金李井镇中心学校)

上一篇:浅谈电脑音乐教学 下一篇: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