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美香:诊断、干预、关怀

时间:2022-07-26 07:29:19

贾美香:诊断、干预、关怀

“在诊断孤独症时,除了要依据标准和量表,医生自身的经验也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医生见过的孤独症儿童越多,那么他越有可能发现一些看似正常的孤独症儿童。”――贾美香 北医六院儿科 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副会长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孤独症委员会副主任

不要忽略一些小细节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的父母都是在孩子2岁左右开始怀疑的,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都因为语言功能的发展而喜欢与人交流,孤独症儿童却没有这种表现。不过,我接触的孩子中,最早被发现有孤独症的孩子才4个半月大,这可能与孩子的母亲是从事早教工作有关。许多儿科医生都认为这个孩子没有问题,但他的母亲坚持认为孩子对他人呼叫的反应不强烈是属于不正常的,最后请我去她家看看。孩子和母亲在家中玩耍,我在一旁默默观察差不多1个半小时,最后我同意这位母亲的说法。

这么早诊断出孤独症,让这个孩子也很早地开始接受干预训练。干预训练开始得越早对孩子越好,如果晚了,那就是去纠正孩子的行为模式,开始得够早,则是去引导孩子的行为模式,前者肯定比后者更艰难。一些本身病情不太严重的孩子,可能因为及时干预而能够进入正常的幼儿园或者小学。2年后,我再见到这个孩子,除了专家,一般人几乎看不出他与正常孩子的区别。

1~3岁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语言、形成认知的关键时期。2岁时,如果孩子还不开口讲话,没有眼神交流,也没有肢体语言,另外行为刻板,脾气冲动任性,那就应该怀疑为孤独症。一旦确诊,6岁以前的干预都会对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效果。6岁以后到12岁,也许还有一线生机,12岁以后,神经系统基本发育完成,干预也就基本上不会再有效果。当然,干预不是一定要等到2岁,越早越好,只不过,2岁以前,很多家长甚至医生都不会发现孩子的“不对劲”。

诊断的困难性

孤独症是谱系疾病,包含了典型、非典型、高功能、低功能、高智商、低智商等不同类型。在诊断时,我们通常会给孩子一些玩具,然后在一旁观察,并且结合父母填的量表,典型的孤独症靠这些是比较容易诊断出来的。不过还有很多非典型的孤独症患者,他们对外界并非毫无反应,再加上,父母在填写量表的时候容易加入主观情绪,因此许多看似正常的孩子常常被漏诊了。另外,在欧美,一个医生观察一个孩子可能需要3小时,在国内,一个医生一上午却需要看4、5个孩子,这也给诊断增加了难度。

因此,在诊断孤独症时,除了要依据标准和量表,医生自身的经验也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医生见过的孤独症儿童越多,那么他越有可能发现一些看似正常的孤独症儿童。例如,有的患儿可能运动功能特别好,所以看起来活蹦乱跳,让人很难往孤独症上联想;有的患儿对数字特别敏感或者记忆力特别好,父母只是觉得孩子非常聪明;还有的患儿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非常感兴趣,所以当人们提到这些事物时,他们也有所反应。

虽然,孤独症儿童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是千差万别的,但不正常的依恋关系是早期判断孤独症的一个重要标准。与母亲建立了正常依恋关系的幼儿,进入一个陌生环境后,母亲的离开无疑会让他们表现出情感上的不安,母亲回来,他们的安全感会有所提升,得到安抚。依恋关系在孩子6个月大时就应该较为明确了,这时他们虽然还无法说话,但是却特别愿意依赖照顾自己的人,通常是母亲。如果母亲把孩子交给陌生人,或者把他单独留在陌生环境中,他没有任何反应,那么父母可能需要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发展。

当然,也有人呼吁用核磁共振或者基因测序等先进手段进行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并不是每一位孤独症儿童的大脑都会出现病变。另外,孤独症是多基因的复杂性疾病,而基因测序一般只能诊断单基因疾病。

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一旦确诊为孤独症,孩子需要接受干预训练,父母甚至全家也要一起跟着上课。诊断的时候,我们会对孩子的各项能力作出评估,例如测试这个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是什么水平,与正常孩子差多少,然后针对孩子的实际状况制订一个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当孩子进入干预训练中心后,他的老师会按照这个计划给孩子上课,每天约3个小时。训练过后,大多数孩子都能够有很大的进步。而这其中,家长需要付出很多努力。首先,孤独症儿童本来就与外界有隔阂,存在沟通问题,所以家长必须学会如何去理解孩子,学习什么是有效的沟通方法;第二,每天上课不过3个小时,那么其余的21个小时中,家长需要担负起训练导师的责任;第三,如果孩子以后能够融入正常的学校,他们可能不用再天天来上课,或者停止上课,教孩子如何与正常人打交道,或者如何跟学校的老师沟通,都需要由家长来引导。所以,家长也必须在这个训练课程中努力学习。

上一篇:“儒家文化大众读本”丛书之《和谐共存之道·儒... 下一篇:“隔夜菜”的纠结――真的会致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