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25 06:46:58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广泛调研和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深入交流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有效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基础 有效教学

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有效教学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20世纪以前,“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而有效教学理念反对这一观点,提出教学也是科学,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我国学者对“有效教学”的正式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界定了有效教学的内涵。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成功地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是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学生有无进步、有无发展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评价指标,而教师能否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任务,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并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自主学习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我国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学阶段,目前关于高职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和分析还有所欠缺。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而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以及是否高效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提高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进一步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积极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计算机基础课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面向各专业所有学生开设,涉及面较广,影响面较大。该课程能否更好地为各专业服务,更好地提高学生能力,是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研究主要追踪调查了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情况,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交流,并在这些调研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以电子问卷方式对我校7个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这部分学生刚刚完成一个学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在被调查对象专业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文理专业的均衡,其中包含4个文科专业和3个理科专业。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发现以下6个问题:

(1)学生基础不同,在对计算机的认知方面差异较大。

问卷中对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前的计算机知识进行了调查统计,主要调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涉及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

表1显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面对基础存在差异的学生群体,如何组织好教学,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课堂要求成为计算机基础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2)学生普遍认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但对教学进度持不同态度。

在对“是否觉得课上教学内容有用”问题的调查中,8%的学生认为非常有用,92%的学生认为有用,没有学生选择该课程无用。在对“是否同意继续开设计算机方面课程”问题的调查中,87%的学生选择同意。可见,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内容设置是认可的。

但在对教学进度是否合适的调查中,学生表达了不同的态度:68%的学生表示进度合适,22%的学生希望讲得再快一些,而10%的学生表示跟不上教学节奏,希望教师放慢进度。调查结果虽然显示大多数学生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但如何让更多的学生适应进度有待研究。

(3)学生比较认可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师的授课方式,但希望在课堂上能更多地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学生认可目前教师讲解演示―学生上机实践这种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但在对课堂教师讲解与学生操作的时间分配问题的调查中,88%的学生希望给予他们更多的操作时间。

(4)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有待改善。

调查显示:少数学生课上能做到始终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认真听讲,积极操作;大多数学生课上基本能做到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认真听讲,积极操作;一些学生表示能听懂的地方就听,跟不上就不听;极个别学生不听课。另外,大多数学生表示课上有偶尔睡觉、溜号、玩手机、做与课上无关的事等情况。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改善他们的学习状态势在必行。

(5)学生的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学习能力需要提高。

从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普遍存在问题:98%的学生不进行课前预习准备;78%的学生课上不记笔记;15%的学生记笔记但记录不全;96%的学生课后不及时整理笔记;83%的学生不及时进行复习;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不乐观,有13%的学生直接复制或照搬别人的作业。

另外,问卷上设计了几个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案例,案例所用知识点大多在授课范围内,但未提示学生用什么方法解决,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完成任务存在一定困难,但在教师帮助分析后,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出来,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比较死,变通能力较差。

(6)个别专业个别班级的课堂纪律有待加强。

在对课堂纪律的调查中发现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纪律差别很大,大部分班级的纪律不错,个别班级学生旷课、迟到现象严重,课上窜座、讲话,甚至有个别学生课上接听电话。

不能保证课堂纪律,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

2.2 同相关教师一起探讨交流计算机基础课堂的有效教学问题

我校共有14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其中副教授5名,讲师9名,这些教师多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经验丰富,他们针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讨论,并认真分析了原因。

2.2.1 学生基础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现实

教师表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存在很大差异。一般来说,来自城市的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好,来自开设过计算机课程的高中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好,另外,一些来自拥有电脑的家庭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要好些,这些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必须面对这一现实,思考如何组织教学,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2.2 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了他们对教学进度的不同要求

学生计算机基础的不同以及对新知识接受掌握的快慢必然导致他们对同样的教学进度产生不一样的看法。

教师在教学中感受到:不同班级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是不同的,相同的内容,在一些班级很快就能讲完,学生掌握得非常好,而在另外一些班级,却很难进行下去,甚至完不成计划;同一班级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也是不同的,有的认为讲得太慢、吃不饱,可又有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节奏适合更多的学生一直是计算机基础教师思考、不断探讨的问题。

2.2.3 学生更喜欢“教师少讲、学生多做、适时指导”的教学方式

教师普遍反映:课上教师很努力地讲解,学生却偏偏不买账,尤其是基础好的班级的课堂上,很多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往往希望教师能给更多的操作时间。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发现,有时先让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再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效果更好,这时学生有兴趣听,也知道应该听什么。

2.2.4 影响课堂上学生学习状态的因素分析

教师对学生上课时的学习状态进行了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是对课堂授课内容感兴趣的,主观上想认真听讲,但课堂上教师进行讲解和操作时,学生面对着电脑屏幕,缺乏与教师的眼神沟通、互动,所以思想容易溜号。

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自己完成操作任务有困难,尤其是大班上课的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顾及不到,这部分学生得不到个别指导,不得已放弃听课。

机房条件有限也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存在很大的影响,如有些机房麦克坏了,而机房空间大,噪音大,坐在后面的学生听不清教师讲话,从而影响了听课效果;另外,个别机房电脑落后,不好用,上课时甚至有学生没有电脑可用;同一个班级,在不同的机房上课,课堂纪律和学生上课状态会截然不同。

个别学生对授课内容没有兴趣,主观上不想听课,所以上课学习状态差。

2.2.5 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指出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普遍存在问题。

首先,很少有学生课前预习,如果计算机基础差的学生能够提前预习,课上就不至于总是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效果将有很大提高。

其次,学生听课能力弱,记笔记的意识淡薄,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在课上记录授课内容,而且教师反映,有些学生不擅长记笔记,抓不住重点,课后又做不到及时整理笔记,往往自己记的内容到复习时自己也看不明白。

计算机基础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掌握的操作,课后如果不复习很容易忘掉。但由于学生课后没有笔记可看或笔记记得不清楚,复习就不到位,同时也给课后作业的完成带来难度,很多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还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复习功课的习惯,直接复制抄袭别人的作业。缺少了复习、完成作业这些环节,导致前次课上掌握的内容到了下一次课学生又不会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2.2.6 对课堂纪律的分析讨论

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课堂纪律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普遍认为:入学成绩偏低的专业、班级的课堂纪律较差;班级的班长、学习委员等班干部对班风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班干部散漫,经常迟到、请假甚至旷课,在课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这个班的课堂纪律、学习状态会受到非常不好的影响;大班上课和人数多的班级课堂纪律相对差些。

3 提高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3.1 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堂任务

(1)教师要尽快了解每个授课班级的特点,为不同的班级准备不同数量、不同难度的课堂任务。(2)对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布置的任务也要有所差别。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课堂上有事可做,能完成布置的任务,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觉得在课上有所收获,同时教师要对完成任务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

3.2 适时采取分组教学,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

分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尤其是班级人数多的情况下,教师个别辅导跟不上,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协同完成任务。但采用分组教学时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分组时一定注意保证每个组中都有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得好和掌握得差的学生。

(2)给小组布置任务时,分工一定要明确,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3)对小组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时,必须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掌握了任务实现方法才能给予高分。

3.3 采用案例教学法,加强案例库建设

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知识融会贯通到案例中,可以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实际意义,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完成案例中掌握知识,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主角,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要适当,因此,案例库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开发案例库时要注意:

(1)案例要尽可能涵盖所要讲的知识点。

(2)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生所需,尽量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与其有关的案例。

(3)涵盖相同知识点的案例要充足,以便学生得到知识的巩固与加强。

(4)案例的难度设置要有梯度,以使学生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3.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提前告知学生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需要准备的材料,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2)督促学生做好课堂笔记,随时检查。

(3)课后作业尽量给每个学生布置不同的内容,避免相互复制抄袭。

(4)对和以前所学知识相似的新内容,让学生尝试自己先操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5 改善机房条件,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校应加大机房建设力度,更换有问题的电脑及相应设备,及时对出现故障的设备维修,确保有良好的硬件环境。

3.6 完善考核制度,保证课堂纪律

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督促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考核时,除了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是否有违反纪律(迟到、早退、旷课等)情况,等等,这样做对保障良好的课堂秩序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授课教师要积极与辅导员沟通,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有问题的班委进行反馈,选择好的班委会给其他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形成好的班风,并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段丽英.基于课堂的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2] 姚利民.有效教学含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5):10-13.

[3] 徐莉.高职计算机课程有效教学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5):65-66.

[4] 卢尚建.我国有效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14-118.

[5] 张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6] 陈瑞生.学生发展视角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J].教育探索,2009(8):55-57.

上一篇:电机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坚持专业办刊 规范办刊 特色办刊 赢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