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市场垄断倾向向及其超越路径

时间:2022-07-25 08:02:36

跨国公司在华市场垄断倾向向及其超越路径

摘 要:随着我国利用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凭借其规模、技术、营销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实现了对我国市场进入壁垒的突破乃至重建,进而对我国的市场结构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文章揭示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后的市场垄断倾向,阐明了垄断造成的危害,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跨国公司;市场结构;市场垄断;竞争机制;市场效率

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国际直接投资始终处于基础性的地位。而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MNCs)无疑是其最重要的载体。跨国公司进人我国后对我国的市场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着一些负面效应,市场垄断倾向就是其中之一。

一、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的市场垄断倾向及其后果探讨

在我国利用外资的初期,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进入冲击了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推动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向市场化的转轨;同时,打破了我国国内的产业行政性垄断格局,增加了产业市场的有效竞争性。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以及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跨国公司所起的作用也在悄然地变化。它们进占中国市场时,采用横向并购、低价买断我国的品牌而抛弃不用的战术,一方面消灭或减少竞争对手――内资企业,另一方面使我方依赖于其著名品牌,从而扩大其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例如,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已丢失2/3的国内市场,其中,化纤制造装备的100%,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的80%,石油化工设备的80%,轿车工业、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和胶印设备的70%由国际跨国公司产品占领,移动通讯设备的95%被外资企业垄断。再如,尽管国产品牌还占据着全自动波轮洗衣机市场60%的份额,但在高端滚动洗衣机市场上,西门子、松下、LG等外资品牌已占据65%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品牌如小天鹅、小鸭等已很难与它们抗衡。在农产品市场中的中高档水果市场上,由于人世后水果价格的大幅下降,国内市场以柑橘为例,美国、巴西柑橘已大举进入我国市场,使得我国长江流域南方山区农民凭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柑橘种植业受到严重冲击,果农经济收入已受到严重影响。而在我国的洗涤用品产业,外资品牌美国强生、英国利华、日本花王和法国汉高等几家全球洗涤用品巨头的产品几乎把中国市场一网扫净。

总之,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技术力量以及我国给予它们的许多政策优惠,采取“先占领市场,再实现最大利润”的竞争策略,强力挤占中国某些行业的国内市场,不仅在华形成了市场垄断倾向,而且制约了中国产业(企业)成长的市场空间。

众所周知,垄断本身会降低市场效率,引致社会不公平和其他方面的消极影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垄断发展中东道国市场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则更为广泛和严重。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上对某些产业形成垄断格局而造成的消极影响不仅是非常严重的,而且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危害性将日趋呈现出来,并对我国国民经济机体造成损伤。最终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充分竞争性和有效运行。具体分析如下:

(一)从国家层面来说,我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和社会总体福利将受到严重影响 一是对我国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和转移支付会产生负面影响,进而降低国民的整体福利水平。这是因为跨国公司在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之后,为了逃避税负会通过转移价格把利润转移出去,从而减少我国国民税收和可支配收入。二是加重我国经济运行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并使得国际市场风险更易传递进来。这是因为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进行垄断后,将导致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在以下二个方面处于不利境况,(1)国际市场上商品价格的波动态势更容易传导到国内市场上:(2)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将对我国国内资源配置的方式与效率产生严重影响。三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国内资金尤其是民资产生“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从而使中国成为跨国公司母国的“经济飞地(Enclave)”,这必将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与潜力产生伤害。四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将受到影响,并可能影响到我国的政治运行体制,即产业安全问题与政治安全问题。

(二)从市场机制运行的角度来讲,由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我国国内市场导致垄断倾向,从而造成市场扭曲现象,必将严重影响我国资源的配置效率这主要表现在:(1)由于垄断价格人为地造成了不公平竞争,使价格机制失灵,市场机制不能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2)由于市场不统一,产业竞争不充分,各种经济资源无法在国内实现优化配置,从而使经济增长与发展质量受到损伤。(3)在我国的行政性垄断体制还没完全打破的背景下,又在国民经济中生成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市场垄断现象,两者的“叠加”效应一方面会助长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另一方面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就更无法真正形成。同时,影响我国财政和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从而使得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弥补市场缺陷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空间被压缩,使国民经济难以实现良性运行。

(三)从生产者视角来看,跨国公司通过对我国某些行业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来挤占国内市场甚至形成垄断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成长这是由于:(1)跨国公司垄断或控制我国市场后,通过转移先进技术和开发新产品来拓展中国市场的动机会明显地削弱,国际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也就会显著地减少。这将造成我国不仅不能有效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而且可能造成国内企业在技术上对外资企业的严重依赖性。此外,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企业凭借其产业垄断力量,对发展中东道国有能力出口的产业。通过在我国国内投资而夺走其出口市场。通过夺走市场,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企业就挤跨了东道国的民族企业,而发展中东道国没有企业进行生产的产业不仅谈不上技术进步,连生产技术本身都不会存在。在中国的碳酸饮料业,仅可口可乐公司一家就占据了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的70%份额。该公司碳酸饮料的真正技术是其饮料的特殊口味配方和如何垄断市场的战略。对于前者可口可乐公司从来都严格保密,不容任何人知晓,对于后者别的企业肯定无法学到,因为在这个市场上,中国的企业几乎垮掉了。(2)跨国公司在对产业市场造成垄断局面的同时会建立起较高的进入壁垒(Barfiers to Entry)。这对缺乏竞争力的我国国有企业和实力仍显不足的民营企业来说,将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高墙。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的亏损不仅难以避免而且还会进一步扩大乃至破产倒闭,从而引发大量人员下岗等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大量的民间资金由于难以寻找到较好的投资渠道,常常徘徊于生产领域之外,这将对我国的金融运行造成极大的不安全隐患。

(四)从消费者视角来说,我国普通消费者的福利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为长期获得垄断利润,任何企业都会在控制市场后本能地排斥竞争,从而

通过各种形式的价格歧视轻而易举地将消费者剩余价值掠夺至自己手中。此外,处于垄断地位的跨国公司一方面由于缺乏改进和完善产品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这就无形中剥夺了国内消费者在享受更先进商品和多样性商品上的权利,从而损害了消费者效用的提高:另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广告等形式来诱导发展中东道国消费市场的早熟,即脱离我国的实际经济生活水平的超前消费。消费早熟将误导发展中东道国的引资方向和产业选择与技术选择,增加奢侈品的消费,从而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挤占储蓄资金乃至生产资金,影响资金配置效率,最终受损害仍是普通消费者。

二、超越跨国公司市场垄断倾向的路径分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曾说过:“控制垄断的更有效的办法是鼓励竞争者进入产业,包括国外的竞争者”。基于跨国公司追求垄断利润的本性,基于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上导致的垄断倾向给我国已经或将要带来的危害,为遏制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上已出现的垄断行为,为防范跨国公司进一步垄断我国产业市场,我们需要也应当对前一阶段只是强调鼓励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进行调整,从保持市场经济的动力与效率的角度出发,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反对垄断,以提升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质量与效益。

(一)政府应当鼓励实行投资多元化战略一要努力争取国际直接投资来源国国别的多样化。要避免在同一产业中只引进一家跨国公司的局面,如在我国轿车工业引资初期,就曾过于集中地引进德国的大众公司。二要努力争取投资来源公司的多样化。避免某个产品只引进一家跨国公司产品的现象。否则我们就会陷入由国际直接投资企业来垄断我国市场的陷阱,如在轿车工业发展初期,就主要引进桑塔纳型轿车,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民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留下空间,同时也迫使国际直接投资企业把先进技术转移过来,避免在经济上形成对跨国公司的严重依附。国际经济学家尼克博克(Knicherbocker)曾提出“寡占反应”型的跨国公司投资理论。该理论指出,寡头垄断企业出于担心原有的竞争均衡会被打破,自己的市场份额会受到竞争对手的威胁,当一家寡头企业率先到国外投资时,其他企业往往会仿效和追随先行者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导致短期内向同一东道国竞相投资的“蜂拥效应”。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引进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时,完全可以利用这种“寡占反应”的防御性对外投资策略,既可以引进高质量的外资,又可以利用它们之间基于全球战略的相互竞争。削弱他们自己的垄断势力。因此,在我国如果某个产业或部门出现了一家跨国公司日益做大,而本国企业暂时缺乏与之抗衡的能力的局面时,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引人不同来源国的多家跨国公司相互竞争。以遏制垄断倾向的形成。

(二)政府应扶持民族产业(企业)的发展来抵抗巨型跨国公司的外来垄断 中国的现代化要靠民族企业来支撑。强大的民族企业是防止外商垄断中国市场最可靠的保障。因此,我们要大力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以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能力。冲破跨国公司设立的种种进入壁垒,使其成为在国内外市场上能与跨国公司抗衡的竞争者。为此。国家应该为国内民族企业提供与外商相同的政策待遇。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必要鼓励与支持,如在R&D方面,有针对性地引导国内企业实行合作研究与开发。以抵消跨国公司在R&D规模和技术上的优势:在融资方面,可以强化信贷支持以抗衡跨国公司的国际融资优势等,假以时日,我们的民族企业在开放的环境中一定能培育起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贸易自由化进程,通过国际贸易来强化市场竞争效应一般地,一国贸易自由化的程度越低,跨国公司进人后的市场集中效应就越强。为避免因市场过度集中而带来的垄断低效率,就应当加快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我国已经加人WTO,关税的逐步降低并不意味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上升,非关税壁垒(NTBs)的存在也会阻止国际贸易的良性发展。因此,我们在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实行适度贸易保护政策的同时,也要针对跨国公司可能形成垄断的产业,采取积极的贸易自由化政策。通过贸易来强化市场的有效而非过度竞争。对于已经形成外商垄断的产业。政府应当加快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把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机制引人国内。以尽最大可能地降低垄断带来的危害。

(四)对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进行政策干预对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实施限制措施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也是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加以赞许的。我国政府应以制定反垄断法规为核心,构建起相对稳定的、规范跨国公司产业竞争行为的制度体系,健全竞争规则,建立完善的企业行为监测信息系统。具体说,(1)对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进行严厉干预,对滥用市场权利、进行价格勾结与串谋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对趋向垄断的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发出警告,对它们在中国进行的并购行为进行严格审批,对合资企业中外方增加股权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和必要的限制。(2)补充和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以规范市场秩序,使内资企业在争当产业主导者的竞争过程中与跨国公司处于平等地位,以法律手段防止跨国公司的不正当竞争。(3)加快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以防止一些巨型跨国公司挟其资本、技术和区位优势在我国的某些产业形成垄断,或滥用其支配地位来操纵价格与相关市场,故意挤垮本国民族产业(企业)。(4)完善《知识产权法》,以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应保护内资企业的驰名商标,其目的是为了有效抗衡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

上一篇:跨国公司生产转移与东道国技术选择 下一篇:论将东道国公司的外籍雇员提供服务纳入G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