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探析

时间:2022-07-25 03:58:40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探析

一、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6月,我国中小企业已达到3655万多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60%,缴纳税金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在广东、江苏和浙江等沿海省份,中小企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更高。近些年来,中小企业提供了77%的城镇就业岗位,80%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为缓解就业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小企业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更为敏感,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最先受到影响和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不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约6.4万户亏损,亏损面达到了18%;全国停产半停产中小工业企业占总户数的7.5%。以温州市为例,2008年11月份,温州市的外贸进口1.18亿美元,同比减少30.0%,外贸出口8.13亿美元,同比减少4.26%,首次出现进出口双负增长现象。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必不可少。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是由企业规模小、实力有限、技术积累不足从而导致难以消化吸收即有的技术造成的,但从深层次的分析看,真正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在于资金投入不足。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我国长期性的棘手问题。虽然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许多融资困难,但一些集群内企业借助集群融资在融资方面却取得拓展。如湖南省汨罗市再生资源中小企业集群通过运用互助担保融资模式,自2004年开始,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保,从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累计得到9批贷款,贷款合计26840万元。而另有些中小企业集群却面临融资困难,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09年2月中旬对纺织产业集群调研了解,有四成纺织产业集群地明确反映中小企业融资难。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探讨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产生机理、比较集群融资模式、梳理集群融资发展的制约因素等,对于促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产生机理

(一)需求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迫切需要新的融资模式产生2002年、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经贸委等部门组织人员对上海、江苏省、浙江省数百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在外部融资来源中,通过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难度是相当大的,筹集的资金数量是有限的,所占比例也是很小的;银行信贷仍是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民间借款和其他形式借款也是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浙江省400家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满足程度调查发现,基本得不到贷款的企业为14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3.4%;资金需求缺口很大的企业有283家,占70.8%;资金需求基本满足的企业103家,占25.8%。从这些比例数字不难发现,民营中小企业得到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其资金需求缺口也较大。其中,38%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资金缺口达到1000万~5000万,32%的企业资金缺口为100万~500万,24%的企业资金缺口为500万~1000万,5%的企业资金缺口在100万以下,而资金缺口在5000万以上的企业只占到1%。由此可以看出融资难的问题在近几年来一直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缺少有价值的抵押物成为限制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二)供给方面: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分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是在我国现行金融市场不发达、融资渠道狭窄,金融改革滞后,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金融缺口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较之单个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非常明显的直接和间接优势,是中小企业获取足额融资的一种新型融资供给方式。

(1)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间接融资优势分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发挥集体合成的力量,以一个“区域品牌”的形式,作为整体利益代表者与贷款者进行讨价还价,建立交易契约关系,而不是群内各个企业借助“区域品牌”的优势,以单个利益代表者“单打独斗式”地向贷款者融资。这种建立在中小企业集群的网络协作关系之上的集群融资机制,具有融资信用风险防范功能以及信息透明强化机制,在缓解或降低信用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降低了银行的交易成本。如果银行只给一家中小企业贷款,由于银行与中小企业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对企业发展前景等进行预测的成本费用较高,这样就会降低银行的贷款意愿。但是银行给集群内的某些企业贷款,只需对该集群产业进行市场调查,从而避免了对每个企业单独调查分析,节省了不少成本。而且集群内众多的企业从事同一个行业,银行可以在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的产业规划中获得更多、更完备的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而且银行放贷后,中小企业群发展相对稳定,随着金融机构与某企业群业务往来的增多,双方更加了解,再次提供服务时了解更多,后续服务成本更小。

二是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首先,中小企业集群分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中小企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集中,数量往往超过1000家,银行向众多企业贷款、数目不集中,但是依据大数定律,坏账与贷款数额的比例会是一个较稳定的值,因为大数定律表明大量随机现象的平均结果具有稳定性。而且银行在同类企业中可以从容地比较后再进行选择,对企业资金的需求量、贷款期限、频度等更容易掌握,因而能使银行的经营风险降低。而且产业链中为核心大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中小企业众多,银行给这些中小企业贷款能很好地分散信贷风险。其次,产业集群使银行的信贷风险可预测。银行与企业交易的信贷风险除了与企业的经营风险有关,也与企业的产业特性相关。而对于产业集群来说,这种信贷风险通常体现在产业风险上。而产业集群的产业风险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因为产业发展的方向明确,一批生产经营及配套服务的上下游相关企业,主要是围绕某一产品系列发展。如浙江嵊州是一个以领带产品系列为专业化生产的城市,从事领带生产加工的企业有1300家左右,从领带面料的织造、花型的设计、生产加工到制成品的缝制和包装,形成一个专业化的产品系列。而且,总体发展规模和速度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产业一般都具有产业生命周期,遵循经历初创、成长、成熟与衰退期的发展规律。如中关村的信息产业集群正在由成长期向成熟期发展,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而对于成熟期的产业,可以更好地预测其行业发展状况。可见,企业和银行都能从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结合经济发展周期分析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信贷投向,双方都能降低经营风险。因此,银行对于产业集群的信贷风险在总体上较之针对单个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易于把握。

三是使银行获得贷款的规模效应。银行通过对同一集群内的许多企业贷款,这样通过经济外部性和规模经济,降低了银行从事信贷业务的交易成本,尽管单笔业务的收益较小,但积少成多,银行倾向于支持企业集群的信贷活动。而且由于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存贷差比向大企业的要大,收益加大。为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1998年央行曾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假设一个产业,或者是由几个大企业高度集中的,或者是通过众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形式构成的,则对同一产业相同的贷款发放数额来说,银行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贷款的收益高于给同类大企业贷款的收益。

(2)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直接融资优势分析。单个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实力弱和信用缺乏等原因,到中小企业板直接融资的难度大。而且中小企业板对上市公司有较高的条件限制,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而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得益于集群环境发展更有活力,能够较快的发展壮大,实现上市融资。在债权融资方面,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由于受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特别是对中小企业不利的额度要求,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而集群融资的集合发债模式可以实现企业捆绑上市,因为企业集群具有区位品牌优势,集群内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捆绑上市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

三、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比较

(一)集合发债模式中小企业集群集合发债模式指的是将集群内一批联系较为紧密的中小企业捆绑起来,整合各自资源通过对外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一种集群融资模式。因为根据国家规定的企业发债标准,一般企业要发行债券,净资产必须高于6000万元人民币。这一企业规模门槛使得众多的中小企业失去发债资格。因而,在政策允许、监管部门认可的范围内,采取召集多家中小企业,打包集合发债的方式,突破规模限制,实现了中小企业的债券融资。

中小企业集合发行企业债券是我国债券市场上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一次有益的创新尝试,有效地拓宽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缓解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担保不足的矛盾,有利于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快速成长、做大做强。同时,通过上网发行的方式,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债券发行的市场化进程,降低发行综合成本,缩短债券发行和上市的间隔周期,满足中小投资者认购企业债券的需求。

(二)互助担保融资模式互助担保融资模式是指集群中小企业以自愿和互利为原则,共同出资组建互助担保基金,为成员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获得银行融资的一种融资模式。我国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互助担保公司形式。由地方政府牵头并部分出资,吸收中小企业投资入股,组建担保有限公司,只对股东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一种是互助担保协会形式。地方政府、协作银行和成员企业共同出资,为成员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在一定条件下相关企业有权自愿进入或退出担保协会;还有一种与前两类不同的是担保对象既包括股东企业,又包括非股东企业。

(三)两种模式集群融资模式适用性比较分析通过对两种集群融资模式的介绍和评价,可以看到它们的成功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强有力的外部支持,比如中介机构的规范发展都有利于促进融资的顺利进行。但不同的融资类型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

(1)适用于不同的资金需求。集合发债融资模式是面向社会公众的。该种融资方式的程序严格,需要申请上市发行,使得运用该种模式的门槛高,对企业的实力和信誉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它涉及到能否吸引投资者。同时由于其严格的审批程序,使得企业为获取融资等待的周期长,仅适用于拥有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或备案的立项项目,不能满足日常经营的资金需求。参与互助担保融资模式的集群内企业得到集群内相关各方的信任即可获的担保融资,能够满足灵活的资金需求。

(2)能获得的融资额不同。集合发债模式的资金来源广,获得的融资额大。而互助担保融资模式由于担保额度有限,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每次获取的信贷资金额少于集合发债融资模式下的融资额。因此二者适用于不同的企业。

另外,在互助担保融资模式下,事前的会员资格审批控制使得群内中小企业自觉地去注重信用度的提高,事后又能通过定期评估和公布结果的方式,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行为进行后续监督,防止企业在一次博弈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同时信用联合体内的非股东企业还要接受股东企业的监督,促进了当地社会信用环境的建设,这对改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度不高的现实具有借鉴意义。

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选择

(一)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选择标准以上介绍的两种集群融资模式虽然都是基于集群融资的优势的安排,但由于每个集群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有各自制度安排的适用条件,所以一个特定的中小企业集群在选择融资模式时要从集群的实际状况和企业的融资需求的特点出发,来选择或构建一种适用的集群融资模式。本文认为特定的中小企业集群在选择融资模式应遵从以下标准:

(1)与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状况相适应。一般来说中小企业集群都有自身的内在特性,内生型和嵌入型的中小企业集群根植性程度和政府的主导程度均不相同,集群内部分工协作的网络形式也存在差异。而集群融资模式的运用需要集群内外的相关各方的协作来实现,这就使融资模式的选择受到诸如集群所处的行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协作关系的紧密程度和集群内的中介机构的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

(2)与群内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相匹配。企业因自身的规模和所从事的行业不同其融资需求的特点也不同,例如在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和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小企业集群的企业的资金需求数和资金需求频度有差异。

(3)操作上具有可行性。中小企业集群选择的融资模式要能够在现有国家政策的允许和支持下,能够在集群现有的各种组织的发展状况下付诸实践,或是虽然集群内部的使用条件尚有欠缺,但是这些条件是在近期内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另外,还要与当前的经济形势的发展相适应,以达到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效果。

(二)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选择规律在明确了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选择标准后,中小企业集群选择融资模式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首先,融资模式与中小企业集群特征适应是中小企业集群选择融资模式中的最关键问题。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多种多样,每种模式对群的特征、对参与者的要求、具体融资机制、融资需求等会存在差异,但是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也不存在融资模式的优劣比较。每个中小企业集群都有它的特殊性,集群融资模式的运用是不宜照搬照抄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融资模式是否与中小企业集群相适应。

其次,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适用性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现阶段处于理论构想中的集群融资模式,在其组成要素发展成熟后会成为现实。被成功运用过的集群融资模式也可能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再适用。因此,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集群要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及发展阶段来创造性的选择运用集群融资模式,使其与自身条件相匹配,不能把模式僵化运用。

另外,任何一种集群融资模式的运行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群内企业、政府、中介机构等各方主体的参与。因而集群内的行业协会在联系企业和政府、企业和担保机构等组织中的协调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而且企业具有良好的信用对于任何一种模式都是必须的。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选择是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是否成功的关键。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是一种比较新的融资模式安排,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这种模式的选择和实施一定要考虑到现实的适用性,包括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特点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现状等现实条件。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一直被融资难的问题困扰,如今又处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融资问题更加突出。虽然国内一些中小企业集群采用有效的集群融资模式在融资上取得了成功,但是还是有一些集群内中小企业因为资质差,无法在集群融资中受益,如果中小企业不注重自身实力的提高,一味地依赖外部支持来解决融资问题,势必效果不佳。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存在两方面产生机理以及融资模式的研究,明确了的集群融资模式的适用条件,有利于指导中小企业集群结合自身的实际,选择适合自身特性的集群融资模式,并结合自身的条件选择集群融资模式。

参考文献:

[1]朱永华:《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与创新》,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编辑向玉章)

上一篇: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封闭式基金价格波动影响因... 下一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