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早中晚期心电图分析

时间:2022-07-24 09:09:38

妊娠早中晚期心电图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妊娠早中晚期妇女的心电图情况。方法:对比分析130例妊娠早中晚期妇女的心电图和130例健康体检组妇女心电图。结果:妊娠组异常心电图高于健康体检组的心电图,且孕早期心电图轻度改变,孕晚期异常心电图明显增高,与早中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孕妇异常心电图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最多见的是窦性心动过速,大部分属于生理学改变。

关键词 妊娠 早中晚期 心电图

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6月健康体检孕期妇女130例,分为3组:妊娠<24周组21例,年龄21~31岁,平均24.5岁;妊娠24~32周组48例,年龄20~29岁,平均26.8岁;妊娠>32周组61例,年龄23~32岁,平均25.2岁。2008年5月~2010年5月健康体检非孕妇女130例为对照组,年龄20~32岁,两组均无发热、贫血、高血压甲亢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史。

方法:受检者取平卧位,检查仪器应用日本光电9130P同步12导联心电图诊断仪。安静状态下常规记录心电图,纸速25mm/秒,增益10mm/秒。

结 果

妊娠早期21例,异常38.09%;中期48例,异常64.5%;晚期61例,异常86.88%。中晚期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分别与早、中期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随着孕期的增加,窦性心律失常。短P-R间期,ST-T改变。电轴左偏有显著增加。孕早期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律失常为主,至中晚期除了窦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加,短P-R间期,ST-T改变及电轴左偏也显著增加。窦律变化,孕早期以窦律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为主,至晚期主要以窦速为主,心率>120次/分,妊晚期短P-R间期也增多,ST-T改变为ST段压低>0.05mv和或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心肌损伤或一过性缺血改变。

健康体检妇女130例,异常25例(19.23%),妊娠期妇女130例,异常92例(70.76%)。孕妇异常心电图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孕妇组的窦性心律失常,短P-R间期,ST-T改变与非孕妇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

讨 论

分析显示自孕早期心电图即有轻度改变,妊娠中晚期由于母体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变,循环血量增加30%~45%,氧交换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可致心肌供血不足,产生心律失常[1]。

窦速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妊娠期生理性贫血,雌激素水平升高,新陈代谢旺盛,情绪的紧张和焦虑,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均可引起心动过速。妊中晚期子宫增大,膈肌上抬,向左上移,因而出现较深Ⅲ导联Q波及心脏逆钟向转位,心电轴左偏,水钠潴留及肢导联低电压改变。妊娠期心电图的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妊中晚期尤为明显,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孕妇全身血容量增加,为适应机体的需要,孕妇心率要增加10~15次/分。而P-R间期与心率成反比,心率快时P-R间期缩短。②妊娠晚期需氧量增加,心肌高能磷酸键产生减少,机体对缺氧的敏感性增强,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心脏电生理不稳定,以致P-R间期缩短[2]。妊娠期ST-T改变,可能与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妊娠后期雌激素水平增高,新陈代谢旺盛,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心肌受到神经张力影响相对缺氧,产生心电图改变[3]。继发于心脏负担加重,也是引起ST-T改变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卢喜烈.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344.

2 廖虹,杨进,李娟,等.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7,16(1):13.

3 李华兰.妊娠中晚期心电图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学遗传杂志,2000,8(3):116.

上一篇: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下一篇:股骨骨折钢板内固定失效原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