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跨学科舞蹈人才的培养

时间:2022-07-23 12:37:08

高等教育中跨学科舞蹈人才的培养

【内容摘要】随着舞蹈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的不断普及,不同类别的院校对舞蹈人才的培养方式也不同。我国高等舞蹈教育主要有专业和非专业教育两种,专业院校主要以培养“高、精、尖”舞蹈艺术人才为目标,非专业院校根据自身不同的定位而决定其培养目标。在艺术逐渐普及化的今天,综合类院校在培养舞蹈专业人才时,应考虑学院自身优势和特色,解放思想,进行跨学科舞蹈人才培养,形成了具自身专业特色的舞蹈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等教育 跨学科舞蹈 人才培养

随着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普及,舞蹈艺术也逐步进入高等教育的行列中。1978年,北京舞蹈学院成立,即开始了我国的舞蹈高等教育。当时,北京舞蹈学院的培养目标主要针对专业院团的舞蹈表演人才和舞蹈教育人才。1995年,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高校范围内的提出和大力倡导,舞蹈教育也作为美育手段之一,开始从专业院校走向了普通高等院校,通过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随后,许多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新设了许多与舞蹈相关的舞蹈专业。

然而,不同类别的高等院校对舞蹈人才培养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专业舞蹈教育,如北京舞蹈学院等是以培养“高、精、尖”的舞蹈艺术人才为培养目标;非专业舞蹈人才的培养目标由各个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决定,如师范类院校 、综合类院校等。

北京舞蹈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始舞蹈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随后全国各地都有相应的专业院校开始培养专业舞蹈人才,大部分专业院校均设置了“舞蹈表演”“舞蹈编导”和“舞蹈学”等专业。表1为几个主要专业高校的舞蹈专业设置情况。

通过表1数字的对比我们不难看,专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均有舞蹈表演、舞蹈编导和舞蹈学这几个主要专业,而每个学院又根据学科特点设置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形成了一套专业院校的舞蹈人才培养模式。

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培养的方向主要为舞蹈教育方向,如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的特点是以舞蹈教育为核心,培养舞蹈教师为其教育目标(表2是部分师范院校舞蹈类的专业设置情况汇总)。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多数师范院校以舞蹈学、舞蹈编导为主,其中有些学校,如东北师范大学,开设了较为综合的专业方向,如音乐舞蹈、大众舞蹈专业等。而明确将舞蹈教育作为专门的专业方向设置的在所例举的各校中基本没有。而从目前的专业设置来看,大部分专业及方向设置与专业院校基本相同。

(1)舞蹈团和选修课相结合

综合类院校的舞蹈教育较多采用大学生舞蹈团和舞蹈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这种方式相对灵活,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综合类院校都是以艺术团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这些课程与活动培养大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掌握、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从而使大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净化心灵,逐步树立正确、高尚的马克思主义审美观,使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大学生在接受舞蹈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思想道德教育。虽然综合院校相继开设了与舞蹈相关的专业课程,但目前的课程数量和课程质量都有待提高,舞蹈美育真正融于高校教育还需努力。

(2)突出院校特点的舞蹈类专业

在众多的综合类院校中,有一类院校属于行业类院校,他们将专业与院校特点结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人才培养定位,如中央民族大学舞蹈专业。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类专业在定位上是比较清晰明确:“以特色专业建设为依托,强化民族舞蹈创新人才培养”。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专业一贯重视民族舞蹈教育、表演、编导、史论等四个方向在教学中的平衡发展和均衡研究,在四大方向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学校的特色与优势,进一步拓展教育研究领域,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教育研究,这在国内开设舞蹈学专业的高等学校中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势。

(3)中华女子学院进行跨学科舞蹈人才的培养

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今天,在非专业院校培养舞蹈类人才蔚然成风的今天,盲目跟随,没有特色的舞蹈类专业注定没有前景和市场。综合类院校在对舞蹈专业人才定位时,须结合社会需求,突出院校特点,形成独特的舞蹈专业人才定位。中华女子学院作为全国妇联直属院校,学院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本着“学科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环境美校”的治校方略,于2009年开始招收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舞蹈编导方向),培养新型的跨学科舞蹈人才。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是,如何做到既要发挥女性优势,又要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的优长,这是艺术类专业是否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关键性问题。

随着几年的专业调研与定位,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跨学科舞蹈人才培养,最终将该专业定位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社区文化创意与舞蹈编导方向)”,该专业是以培养群众文化和社区舞蹈的编创人才为主要目标,培养方向是应用型社区舞蹈编创及管理人才。

①专业定位

A.围绕群众文化培养应用型舞蹈编导艺术及管理人才,把舞蹈看成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对于舞蹈产业管理,由抓管理、抓创意到管理创意。加强艺术理解力和文化理解力,如群众文化、社区文化、舞蹈文化等。

B.区分公共文化和产业文化两种不同人才培养方式。公共文化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具有公益意识,培养社会文化服务性人才。产业文化是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具有经济头脑的运营性艺术人才。

C.目前,中华女子学院正在探索培养具有服务意识的社区艺术人才及妇联行业下的具有女性特色的应用型舞蹈编创、表演及艺术管理人才。

四、高等教育中跨学科舞蹈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思考

通过对不同院校舞蹈人才培养的定位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专业类院校还是非专业类院校,或是综合类院校、行业类院校,在对人才培养定位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办出特色,将学院的办学宗旨与专业特色结合。在对不同院校进行调研时,许多院校也随着社会发展和学院定位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如北京舞蹈学院,原来的社会音乐舞蹈专业(即社教专业),随着学院办学宗旨的明确,培养“高、精、尖”舞蹈艺术人才,已不符合学院整体定位,而不再培养该专业方向人才。另一方面,综合院校培养专业型的舞蹈人才也应明确定位,办出特色。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中培养跨学科的舞蹈人才是一个新型的专业方向定位,特别是在综合院校,跨学科的舞蹈人才培养必然成为一种趋势。

在艺术社会化普及的过程中,艺术表演人才不断增加,但具有高学历和高素质的应用型跨学科艺术人才尚不能满足社会不同层面的需求。随着当今文化产业市场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精神文明也有了更广泛的需求。表演艺术已经不再是原来曲高和寡的艺术形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开始走向百姓的日常生活。随着几年的专业调研与定位,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跨学科舞蹈人才培养,最终将该专业定位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社区文化创意与舞蹈编导方向)”。

由于单一型艺术表演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大多数演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但由于表演专业的自身特点,演员的艺术生命期较短。许多演员面临着转岗、转型的现实问题。因此,如何延长艺术表演者的艺术生命,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是专业设置时必须思考和明确的。

总之,目前国内大部分艺术类院校由于专业设置架构仅限于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上只突出专业技能培养,较少跨学科交叉设置课程,而跨学科的专业设置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综合类院校在培养舞蹈专业人才时,应考虑到学院自身优势和特色,尽量避免艺术类专业设置上的雷同及学科设置上的重复与滞后,从而使教学具有自己的专业特色。

(注:文章系中华女子学院校际课题初步成果,课题编号:KG11—03010)

参考文献:

[1]汤旭梅.试论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途径与目标[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4).

[2]苏自红.以特色专业建设为依托,强化民族舞蹈创新人才培养[C].特色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1).

[3]李明舜.突出女院特色,培养具有女院特质的优秀女性人才[C].专业建设与特色发展论文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1).

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

上一篇:主题博物馆的文化展示及设计手法 下一篇:当代戏曲编剧的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