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中小学德育创新思考与实践反思

时间:2022-07-22 07:04:26

民办中小学德育创新思考与实践反思

摘 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民办中小学应有更大的担当,湖南金海教育集团不断实践,积极创新,总结了“闪光德育”的新常态,一系列新的举措把立德树人的目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了化大德育为小德育,化无形德育为有形德育,使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落在实处,结出了硕果。

关键词:民办中小学;闪光德育;创新思考;实践反思

党的十对教育事业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更加明确了。用怎样的德行标准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用怎样的方式落实德行标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日常课题。唯有不断实践、创新、提升,立德树人的目标才能落地。民办中小学是基础教育领域特殊的一员,同样肩负着这一使命。

一、民办中小学德育的不足

民办学校是市场产物,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教育的责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德育工作存在着亟待提升的空间。

1. 德育的地位有待提升

民办学校,因其特殊性,举办者几乎一致认为:学校安全保证了,教学质量出名了,学校生存就有了保障,发展就有了希望。因而,视人员安全和教学质量为关乎学校存亡与兴衰的头等大事,德育工作往往服务、服从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抬得很高,喊得很响,结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未得到应有的保证。

2. 德育工作体系有待完善

袁贵仁部长曾说:“我们将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开发德育资源,突出实践环节,营造文化氛围,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协作的教育网络。”可见,要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需要完善德育工作的体系。民办中小学关切点囿于自身发展原因,导致德育的视野、领域、体系均受到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单打鼓,独划船,难能较好地融入社会、融入教育总体体系当中,构建既切合校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德育工作体系。

3. 德育的内容有待贴近生活

正由于民办学校的重点在教学质量上,导致德育处于从属地位,服从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服从于学校正常秩序的运转,服从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德育的内容多为校园安全、卫生、秩序诸多方面的日常事务,而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开展的内容相对缺乏,更难谈得上丰富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实际的内容。

4. 德育手段、方式有待丰富

德育内容的单薄,势必导致德育手段、方式的单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除了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让学生可感、可悟外,还得有与之相适应的手段、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当前社会形势总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而中小学生是最容易受其影响的群体,没有丰富的手段、适当的方式难以达到德育的目标。

二、“闪光德育”创新尝试

湖南金海教育集团创办于2000年,系当前湖南最大的民办中小学教育机构,集团以“让每个生命闪光”为办学理念,把德育工作实实在在摆在首位,以德育促学校工作,构建了“闪光德育”新常态,赢得了口碑,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发展。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教授曾题字“闪光教育,育人育心”。

“闪光德育”,是用引导生成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求得品德闪光,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 设立特定节日,培养意识,闪情商之光

为了培养学生感恩、分享的情怀,集团把周六定为“感恩日”、周一定为“赏识日”。围绕感恩自己、感恩父母、感恩同学老师、感恩社会祖国的主线开展活动,每学期评选十大感恩标兵,全校师生、家长、社会人士共同参加评选,由初选、公示到终审评定的方式确定名单,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刊发颁奖辞,并组织标兵到各班巡回演讲,浓化感恩氛围,形成强大的感恩气场,浸润学生心灵。在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上,要求学生赏识自己、赏识他人,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节日的设立,使感恩教育、赏识教育时间上一以贯之,内容上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受到熏陶,情商得到提高。

2. 推行“四爱教育”,筑牢根基,闪生命之光

“爱”是生命的本源,是教育的本源,也是德育的本源,我们推行“四爱”教育,即爱自己,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引导学生从关爱自己开始,到关爱集体,关爱祖国。为了避免停留在口号上,我们将每一项内容都进行了细化,如“爱自己”,就有三项指标:①爱护生命 ,按时吃饭、睡觉,坚持体育锻炼,有病及时治疗,相信科学;②爱护声誉,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不危害他人,遵纪守规,有错就改;③爱护前途,有理想,有追求,热爱学习,全面发展。同样,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也都有具体的要求。用这样的指标将每项内容具体化,而且都与学生日常行为紧密联系,做实了平常的相应工作,就是在践行“爱”的承诺。这样,使“四爱”教育寓于学生生活,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 采访成功人物,见贤思齐,闪进取之光

所谓“成功人物”,是指在做人、做事方面受人称道,有一定影响或一定成果的人。每学期,我们都布置学生至少采访一个成功人物的任务,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要求学生形成书面材料,或拍摄成视频,每学期的第二个月第一个星期开始,在班内相互交流,到学校相关媒体上展示,学期末进行评优奖励。学生津津乐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形式多样,文字、图片、视频材料丰富、新颖、鲜活。学生在感言中说,一次采访就是一次教育,使我们懂得了许多,身边的人看似平常,实际上都有过人之点,都有我们学习之处。这样的采访,有明确的指向性;形式活泼,主动性大,容易为学生接受;交流展示,形成了氛围,强化了意识。四年多的实践,活动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4. 设立标准,规范行为,闪习惯之光

德育的落脚点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上,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成才要先成人,为此,我们制订九条成人标准:仪表端庄大方,谈吐文雅得体,交往彬彬有礼,秩序井井有条,服务主动热心,生活自主自理,为人诚实守信,实践增长才干,身心和谐发展。结合日常生活,再拟定考核内容和ABC三个等级标准,每月公示每个学生的考核等级,学期作出结论,其结果与学期奖励挂钩,并作为学生思想品德综合评价的结论。评价方式,由学生本人申请,小组根据日常考核记录集体审定;考核主体,合作小组;考核程序,个人申请,小组审核,公示复议,确认记录。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方式,把德育的基本要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强调学生对照标准规范自身行为,加强自我约束,人人是评价者,人人都是被评价者,评价结果被综合利用,吸引学生不断争取优秀。从而,做到了化大德育为小德育,化无形德育为有形德育。

5. 培育寝室文化,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闪和谐之光

寄宿制学校,寝室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场所;引发矛盾纠纷的场所;滋养习惯的场所;构建人脉关系的场所;促进教学的场所。近年来,社会上马加爵事件、林森浩事件也警醒着我们,基于这些认识,我们把解决独生子女身上的相关问题与寝室建设联系起来,着力构建寝室文化,将寝室文化的内涵界定为四个方面,即布置温馨整洁,关系兄弟姐妹,氛围互助成长,平台家校互动。以“关系”与“氛围”为核心内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构建寝室文化考核标准与机制。让学生在与寝室成员的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关系,学会处理矛盾。实践告诉我们,明确标准,积极引导,寝室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尤其是学会与人相处方面的好阵地,学生能从中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缔结友谊之花。

6. 走出校园,挖掘德育资源,闪能力之光

学校德育离不开社会,走出校园,利用校内、校外两种德育资源,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德育的发展,我们曾做过许多有益的尝试,收获了一些感悟。

我们举行过“七彩湘江,青春飞扬”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欣赏两岸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沿岸厚重的历史文化”为目的,140多人历时十多天,行程800多公里,从湘江源头走到江尾洞庭湖,大家在宁远文庙席地而坐,在孔子像前聆听讲座,在舜陵举行庄严肃穆的祭拜仪式。在诞生120周年之际,我们组织180多名学生,兵分三路,模仿1927年、、井冈山会师的情境,举行了“井冈会师,点燃梦想”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在龙江书院举行了盛大而内容丰富的会师典礼。之后,前往井冈山,重走红军路,吃南瓜饭,听讲座,一系列的活动让大家感受到红军当年的生活,领悟了红军精神。为了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深刻含义,我们组织学生到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考察苗、侗、土家、瑶四个民族的民俗,和当地少数民族同龄人开展联谊活动,听专家关于各民族的讲座,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含义。每次活动结束后,学生在总结当中无不感叹:自己受益匪浅。

7. 开阔国际视野,培养本土意识,闪民族之光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留学年龄层次逐渐转向低龄化,民办中小学该如何培养这批学生?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一方面,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域文化;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学生的本土意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如在让学生了解西方节日等文化的同时,把中国传统的六大节日有关知识编印成册,纳入校本课程,开展制作灯笼,写年夜饭祝酒辞等特色活动,强化学生传统节日的意识,滋养民族之魂,让他们即使走出国门,民族传统的东西也能跟着出去。

三、“闪光德育”创新的启示

1. 民办中小学德育要踏实而为

踏实而为,一是指要贴近学生生活,二是指要落实目标。“中小学德育存在着主动性、实效性差的问题,学生不愿意学德育课程,德育实践中知行脱节甚至背离,学生基本道德素养的提高往往止于一种口号或一种要求,这是德育真正的困境,最大的困境。”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民办中小学更是如此,德育是一种浸润的过程,学生内心的触动,情感的涌动,思想的波动,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所引发的。

“生活是德育的基石,而不仅仅是德育的一种手段,‘生活’与‘德育’是一种本体性关系,在这种关系上,德育即意味着一种生活德育,或者简单地说,德育是生活德育的简称。德育是个体在完整的生活内容中,以道德的方式,自觉地建构一种道德生活。德育不能离开生活,离开了生活,德育就会异化为一种教条式的知识灌输。”德育应该让生活的气息不断吹拂德育的领地。

但生活不等于德育,生活中时时有德育的契机,处处有德育的素材,准确地把握契机,细心地收集素材,是德育有效性的保障,是德育创新的着力点,是做实德育的生长力。

2. 民办中小学德育要顺势而为

民办中小学德育要顺势而为,这“势”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的需要、兴趣;其二是符合学生的趣味的活动。

要了解学生行为的动力需要从了解学生的需要入手,因此,德育工作者要把德育的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联系起来,要把学生的个体成长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德育的目的既是社会的,也是学生自己的。

符合中小学生的兴趣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领悟人生的道理,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有学者认为,当学生意识到你在对他进行教育的时候,你的教育就失败了。

江苏省南京市中小学生德育需求调查报告显示:“没有学生认为德育对自己成长‘几乎没有作用’,学生对德育活动‘情有独钟’,学生关注德育活动的目的是否切合自己的要求,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形式是否喜闻乐见。”这告诉我们,德育要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出发。做到了这一点,也就能把德育目标落实下来。

3. 民办中小学德育要登高而为

面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民办中小学责无旁贷,并且要登高而为。

(1)要正确处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德育为先”和“教学为中心”并不相悖,学校的稳定靠德育,没有它,教学就无法正常有序开展;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靠德育,没有它,教学工作无法持续开展;良好的班级氛围靠德育,没有它,教学效果无法彰显。德育为先与教学为中心相互促进。

(2)创新德育的手段、方式、方法。德育的任务可以是长期的,但德育的手段、方式方法却不可能是长期的,或者一成不变的。时局在发展,学生在变化,要求在提高,德育工作必须随之而舞,根据学生生活实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瓶”,装上德育核心内容这瓶“旧酒”,不断推陈出新,德育工作才会迈上新的台阶,开创新局面。

“立德树人”是党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民办学校的担当。新常态下,民办中小学的德育须站在更高的高度,找到更宽广的视野,审视自身的行为,不断创新,不断实践,走出更新的天地,学校才会赢得更好更快更久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金海教育集团)

上一篇:公费师范生培养改革:现实、传统与超越 下一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