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爱母之情

时间:2022-07-22 10:51:40

有些父母常常因为得不到子女的爱而苦恼。人们也注意到,一个连对生养他的父母也无敬爱感情的人,很难设想他对他人、对集体、对祖国会有很深的爱。特别是对于幼小孩子来说,由于他还不具备系统的知识,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周围的事物,不可能要求他有自觉的、真正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他只同他最亲近的人发生联系,对最亲近的人产生感情。所以,这些高级的感情要从培养“爱母之情”做起。

常言道“爱子之心,敬母之情,这是人类的本性。”这是就一般的、多数的情况来说的,因为父母和子女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同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如血缘上的亲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体姿、容貌、气质等某些方面的相似,传授和继承的关系持续时间长等等。由于有这些特殊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往往具有更浓厚的情感色彩,更容易产生相互钟爱、依赖之情。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是天生的。

心理学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的只是情绪表现的基本形式,如恬静或激动的状态等。这些情绪状态到出生后三个月左右才开始分化,从激动状态分化为苦恼与愉快;在三至六个月之间,又从苦恼分化为愤怒、厌恶、恐惧;在六至十二个月之间,又从愉快分化为得意与喜爱。随着婴儿的生长,情绪的表现也越来越复杂。至于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某种情绪,以及这些情绪在何时、何地才会产生,则完全是在出生后学习来的,已经属于社会性的反应。据谢弗和埃默森的研究,婴儿的这种“社会反应”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起初对各种刺激出现无区别的反应;后来婴儿发现“人”对他是有好处的,于是产生了对正常人的无区别的依恋;直到七个月左右才开始形成对母亲的特殊的依恋。由此可见,“爱母之情”不是生成的,而是学来的。

那么,怎样去培养这种“爱母之情”呢?我们根据情感的形成、发展的一般原则,给年轻的父母们提供几点参考意见。

一、要亲近孩子

人与人之间彼此接近,是产生情感的主要原因之一。父母下班休息时最好抱抱孩子,给孩子以充满柔情的抚摸,细心轻微的摇动,对他说话,跟他玩耍,讲故事给他听。这些亲近孩子的表示,都会像温泉一样注入孩子的心田,结出情感的硕果。孩子稍大以后,节假日还可以带孩子去公园、野外游玩,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感,还能扩大他的视野,发展他的智力。

二、要疼爱孩子

“接近”虽然是建立情感的必要条件,但它还不是充分的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说,爱孩子是获得孩子爱的最重要因素。一般说来,大多数父母都是爱子女的,但是,也有一些对子女冷漠无情的父母,他们厌恶子女,甚至横加虐待。据了解,这样的父母,有的是由于他们把子女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和个人欢乐、幸福的源泉。而当他们看到或感到子女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如孩子生理上有缺陷、体态不美、体弱多病、智力迟钝、成绩不佳、性别不符合自己的理想等,就对子女产生了厌恶、憎恨的情绪。此外,也有的父母由于自己在生活、婚姻、事业方面不如意,或者喜怒无常,把对现实的不满和抱怨发泄、迁怒到孩子身上。这类人中,也不乏内心里是爱其子女的,只是为了减轻自己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才打骂孩子,但事后又感到后悔和内疚。还有的把孩子看作生活、工作上的累赘。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他们都在感情上“拒绝”、排斥自己的孩子,使孩子经常体验不快、害怕、恐慌、被遗弃的情绪,并且最终会形成忧郁寡欢、冷漠无情、神经过敏、猜疑妒忌等不良性格。

三、要适当满足孩子的需要

情感是由需要的满足程度决定的。需要得到满足,人就会感到高兴、愉快、欢乐,反之,就会苦闷、忧愁、悲伤。为了使孩子对母亲产生依恋、敬爱的情感,就要了解他的需要,并尽可能使他的需要得到适当的满足。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婴儿最基本的需要是吃喝和安全,饿了给他奶吃、拉了屎尿给换上干净的垫布、遇到危险帮他摆脱,这样久而久之,母亲的形象就成了婴儿的需要,甚至只要听到母亲说话、走路的声音,婴儿就可能停止啼哭、露出微笑。大约在三岁左右,由于孩子语言的迅速发展,新的需要出现了,这时,孩子已不满足于吃得饱、没危险,而且有了认识的需要和美的需要,孩子会经常问这问那,对许多东西感到新颖、好奇,总想了解究竟。做母亲的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个特点,就可能对孩子的好问表现厌烦情绪,拒绝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刚冒出的智慧火花就会慢慢地熄灭下去。几乎在同一个时候,孩子出现了审美的情趣,如喜欢穿新的、颜色鲜艳的衣服,爱看美丽的图案,会说“好看”和“不好看”、“漂亮”和“很丑”。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还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如六七岁时需要上学;十二三岁时需要母亲不再把他当“小孩子”看待;十七八岁时特别需要别人的尊重……有些母亲之所以感到孩子的年龄越大,与自己越疏远,就是因为不能根据孩子新的需要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态度。

四、要教育孩子敬爱长辈

父母要疼爱孩子,但不能溺爱,也不要处处以孩子为中心。要注意从小教育他尊敬别人、疼爱别人,特别要教育他敬爱长辈。具体做法很多:如有好菜请爷爷奶奶先吃;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如果病了,孩子在上学前、放学后都应该进行探望,然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遇事要征求、尊重长辈的意见;看见长辈在扫地、浇花、择菜要主动前去帮忙……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做父母的不仅要给孩子提出要求,而且在家庭生活中,自己要关心、敬重、疼爱老人,做孩子的模范。如果不是这样,孩子长大以后,他就可能用你对待老人冷漠、粗暴的态度来对待你,那责任就不在孩子身上而在你自身了。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不要把培养“爱母之情”单纯看成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事情,它关系到孩子整个品德、情操、性格的形成,是一件对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只有爱别人又被别人爱的人才是永远快乐和幸福的,既不爱人又不令人爱的人是孤独的,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

(湖北省宜城市)

上一篇:两本账簿是那么不同 下一篇:爱心到货!网售“同学爱心”拯救绝症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