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时间:2022-07-22 06:14:59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十分浅显,非常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富有儿童思想情趣,对儿童富有很强吸引力,可读性强。教师应如何利用教科书中的内容,并对那些直接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字、词、句等有关因素进行点拨引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呢?其途径有以下几条。

第一、观察,让学生对事物进行直观了解。有些词句表述事物具有直观性特点,如颜色、动作、形态等,教师可将文字描述的实物展示在学生面前,紧紧地与字、词、句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头脑里呈现出统一的形象。如讲钱塘江大潮壮丽奇观的时候,理解“白线”、“拉长”、“变粗”、“横贯”、“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让学生观看挂图,然后对照挂图进行描述,通过这一过程把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咆哮的形态与声音形象而具体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而且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第二、调换,让学生在辨析中互释理解。对一些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句,在课文中换进去以后不改变课文或原句的意思。这样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熟知的事物,来理解新知识,认识新事物。如教学《张衡》一课时,在讲到“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时,先让学生弄清句子有几层意思,再让学生找出联结两层意思的词,然后再要求学生将“可”字换成一个别的词(但),使句子意思不变,最后带着体会读一读。

第三、读读,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理解。小学生思考问题往往很片面,缺乏深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些合理的情景,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鉴别理解,并口头表达出来,把思维引向深入。如讲《母鸡》一课中“我怎么敢再讨厌母鸡呢?”一句,先让学生读出这句话的意思,读出反问的语气,再把这个句子改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进行比较,并放到课文里去读,学生从中读出的结果是:虽然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同,标点符号不同,读的语气不同,但是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从而使学生感知到问句读起来理由显得充分有力。

第四、演演,让学生形象地表现理解。低年级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把课文中刻意追求的语句再现出来,将学生带入其中去充当教材中的角色,使学生在语言上受到感染,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在感情上受到陶冶。如教了《一只小羊羔》第二自然段后,教师可指明扮演巴特向大爷、叔叔、阿姨打听小羊羔的失主,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处”的意思和“打听”的礼貌语言,以及巴特当时找失主的心情。

第五、听听,让学生听知组合理解。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如教《庄家的好朋友》一课,第二句话:“青蛙和猫头鹰是庄家的好朋友”时,先让学生听老师读,听清楚这一句话有几个词,在那儿停顿,哪些词语读的音重些,学生听后一一作回答。这种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听话要专心和边听边想的习惯,同时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知句子的基本结构,用连词连句读书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内容。

第六、画画,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中理解。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读懂课文,受到思想教育,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感知语言表达的内化过程。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字、词、句结合的环境,让学生在说话、写话中有形可仿。如学了《庄稼的好朋友》一课第二句进行听之组合理解后,接着再让学生仿照画出“七星瓢虫和赤眼蜂也是庄稼的好朋友”这个句子的停顿和重音。学习理解“你看,那七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可让学生先认识北斗星,再用笔在书上连起来,看像什么,然后老师用彩色粉笔在挂图上连起来,进行对照。这样一画,画出了语言文字描写事物的准确性和形象性,画出了“勺”字的意思。使学生从中领会到说话和写话用词要准确、生动,句子要完整。

第七、做做,让学生披文入境理解。语文课的内容所表述的事物都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之中,教师教学是要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调动学生的感觉和知觉,对那些表情达意比较深的动词、形容词及优美句子,用文字和口头解释学生又难以接受,可辅之动作做一做,揣摩品味,从中悟出意思,从而体会思想感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如教《明明上学》一课中――“轻轻”走过去,“扒”开草,用力一“捂”,要学生在座位上做一做“轻轻走”、“扒”、“捂”的动作,学生做对了,这三个词的意思也就理解了。

这七条途径综合地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具体有效地认识了课文内容表达事物,可做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上一篇:有效沟通是数学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关键 下一篇:我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