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扩大内需不应是花钱比赛

时间:2022-07-21 04:43:13

【前言】中国扩大内需不应是花钱比赛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如果每个村子都建设小型医疗所,治疗一些感冒发烧的常见症状;每个乡镇能建设中等医院,中小城市按人口比例建设相应规模的医院,群众就不必劳顿奔波到大城市看病。而大城市则可根据市场需求建设各类特色医院,满足群众保健与治疗的需求。如果国家将医疗领域作为重点投...

中国扩大内需不应是花钱比赛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提出4万亿元刺激方案。各地方政府摩拳擦掌,纷纷宣布大规模投资计划,合计投资约20万亿人民币。

过去,中国一些中小城市建设了很多机场,最后因客源不足纷纷关闭。现在各地又在拨出巨资建设港口、机场、铁路、房地产等项目,笔者希望中国中央政府及时介入,主导区域分工协调,媒体及时跟踪报道,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比如,上海扩建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应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协调合作,谋求优势互补。浦东机场照顾上海本地企业的同时,虹桥机场也应为苏、锡、常地区的企业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务。如果各自为政,不计成本和效益一窝蜂建设机场、港口,各方都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

钢铁、造船、地产、家电等行业的确是内需不振,但只要深入民间,我们会发现供不应求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只要走进医院,处处可见人满为患的场景:医院既缺病房、病床,又缺医生、护士,乡镇医院连一般的疾病都无法检查,村民必须辗转到县城去看病。稍微复杂一点的病情,县级医院又无法应对,必须转到省市医院。而北京、上海等医疗水平稍高一点的医院,则聚集了全国各地的病患。

在各大城市的医院中,重症病人需提前很长时间预约才能住院,某些科目的收费令人瞠目结舌。

如果每个村子都建设小型医疗所,治疗一些感冒发烧的常见症状;每个乡镇能建设中等医院,中小城市按人口比例建设相应规模的医院,群众就不必劳顿奔波到大城市看病。而大城市则可根据市场需求建设各类特色医院,满足群众保健与治疗的需求。如果国家将医疗领域作为重点投资对象,废除投资壁垒,将会对内需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这不仅可以激活对建筑材料、医疗器材的需求,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而且也会大大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

从村庄、乡镇、城镇到大中城市,医疗领域是多么庞大的内需市场!如果政府财政紧张,完全可以鼓励民间投资,或者鼓励中外合资,甚至外商独资。中国在汽车领域引进外资后,不但没有击垮国内汽车业,反而培育了像奇瑞、吉利这样驰骋国际市场的民族品牌。医疗领域也应该解放思想,废除垄断。

中国中小企业上缴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超过了50%,出口额已占到全部商品出口额的68%,创造城镇就业机会高达75%。中小企业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一旦中小企业“体力不支”,将会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

中国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占尽政策、资金、项目、资源优势,中小企业难以望其项背,但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却要承担同样的社会义务。比如给国家解决了大量就业的中国纺织服装业,最直接的利好就是降息过冬,企业呼吁降息至3%左右就能翻身,否则,3-6个月之内将无法避免更大的失业潮。另外,国家应该鼓励实体经济的发展,原本许多纺织企业准备2009年上市的,但是目前的股市似乎已经失去了融资价值,很多纺织企业表示,股市游离在2500点到3000点应该是比较合理的,比银行利息高,又不至于产生过多金融泡沫。

我们谈这些不是为了向扩大内需泼冷水,而是希望说明:扩大内需不应是轰轰烈烈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政府应该实实在在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扩大内需不是花钱比赛,不应再重复过去大量浪费的惨痛教训。扩大内需应尊重市场机制,瞄准国内消费,同时全程接受人民的监督质询。

全球金融危机考验着中国政府的宏观协调能力和企业的灵活应变能力。政府只要倾听民意、打破垄断,公平竞争,果断行动,再长的隧道也会有出口。冬天来了,中国经济生机勃勃的春天还会远吗?

(作者系上海松竹梅翻译有限公司总经理)

上一篇:孟定香竹糯米饭 下一篇:“华贵魅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