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培训过程质量的评价问题研究

时间:2022-07-21 01:36:05

中职教师培训过程质量的评价问题研究

摘要:按照培训时间进度的安排,把培训划分为训前、训中和训后三个阶段。“训中”是指集中培训过程这个阶段。本文以培训的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按照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标准,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方式,探讨了中职教师培训过程质量的评价问题,以培训管理、培训中的“教”、培训中的“学”为核心构建了一个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所组成的对培训过程质量进行评价的体系。

关键词:中职教师;培训过程;培训质量;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5-0054-04

一个完整的培训过程是由训前、训中和训后三个阶段构成。“训中”是指从培训方案的实施到培训实际开展的这个过程,也是指在从学员开始报到到培训结束之间的阶段。在开展的培训活动中,“训中”通常是由各个时间节点与不同的培训专题相串联构成。对中职教师开展的“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培训质量的评价,包括了对培训准备工作的评价、培训过程的评价和培训后的跟踪评价三个部分。本文着重探讨中职教师培训过程这个环节的质量评价问题。

一、中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现状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对中职教师培训质量的评价大部分集中在对培训机构的评价方面。评价主体有培训机构、参训的中职师资;评价内容主要有培训机构的培训管理、培训服务、培训内容等;评价形式主要是他评;在评价方法上是以激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为主。综合这些对中职教师培训质量的评价研究发现,在中职教师培训质量的评价上存在着以下不足。第一,在关于评价目的和要求上,长期以来主要是从管理和考核角度,往往就为某一项目的评价而评价,缺乏对培训的专业化和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等要求。第二,在评价主体和方法上,由于影响甚至决定培训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培训管理、培训中的教、培训中的学,而在现有的评价方法中,评价主体和客体的选择只有培训机构和参加培训的教师,而作为承担各个专题的主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被忽略了,很少成为评价的主体。另外,在现有评价方式上,往往只注重互评,缺少自评。第三,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上,由于受到评价目的的制约,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没有涉及主要针对培训“教”与“学”方面的评价,没有构建出能促进培训的专业化、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尤其缺乏针对中职教师不同于一般教师在职业特殊性上的评价指标。虽然在现有的对中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方式中也有相应的指标,但这些评价指标对培训过程的描述过于简单,针对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不强,甚至培训过程的关键指标的权重无法进行有效的界定。由此可见,按照现有的方法对中职师资培训质量评价结果在信度和效度上都较为缺乏,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培训过程的质量状况。

二、中职教师培训过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

(一)建立培训专业化的指标

通过对2013―2015年我院所承担的中职师资培训“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的”调查表明,由于培训的实效性不强,约68.3%的中职教师参与培训的意愿不强。我们知道,要提高培训的实效性,首先要建立起培训专业化的标准,培训专业化标准包括培训机构的专业化和培训者的专业化两个方面。

在培训机构的专业化方面,不仅要求在培训过程中对培训管理要具有系统性、规范性的要求,而且还需要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培训课程标准等来防止培训的随意性。

培训者的专业化不仅需要有培训教师的资质标准和对参训教师培训合格标准等,而且也要求教师向培训者转化,实现从专门到专业、从任务单一型的教师向任务多重型培训师的转换。在职业培训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培训教师岗位的分类上,把培训教师分为培训管理者、培训讲师和培训课程设计者三类。由于在培训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培训教师和培训管理者,因此,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针对这两者而言,并把这两者作为评价对象。

(二)建立促进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的指标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中职教师是履行职业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与非职业学校教师相比,除了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求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在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促进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应成为中职师资培训的目的之一。因此,对“训中”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就是要突出或者促进该目的实现,尤其应该增加在职业技能水平方面的评价指标。

(三)“训中”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评价作为一种手段,是服务于评价目的的。对中职教师培训过程(训中)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促进培训的专业化;二是促进中职教师专业成长,为项目实施者提供信息反馈,起到对培训质量的诊断和改善的作用;三是促使高质量培训结果的形成。因此,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评价理论是对评价问题探讨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具体的评价模型可以柯克帕特里克模型为指导,注重反应层与学习层的评价,对“训中”质量的评价基本不涉及对结果层的评价。

三、中职教师培训过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的主客体及评价的核心内容

根据培训过程的时间界定,培训过程的质量是以 “训前”规划和准备工作为基础的,不涉及“训后”的相关培训的评价事项。在培训的专业化、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下,培训过程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分别为:培训管理者,评价的核心是培训的专业化;培训师,评价的核心是专业化;参训学员,评价的核心是专业成长。这样,一方面培训管理者、培训师、参训学员相互之间既是评价主体,也是评价的客体;另一方面,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基于增强培训的专业化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目的而设置。

(二)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权重

根据评价主体和核心内容,对培训过程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培训管理、培训中的教、培训中的学三个部分,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并注重培训的专业化和对参训教师专业成长的诉求,确定了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咨询法,确定对“训中”培训质量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

上一篇:当微课走进“家园共育” 下一篇:三岔河镇异地植被恢复造林初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