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职师资有效培训研究

时间:2022-06-05 03:27:10

民族地区中职师资有效培训研究

【摘 要】根据民族地区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技能与素质提升培训任务的特征,构建有效培训系统模型,研究、开发系列培训课程与教材,采取“由中而上而下”推进民族地区中职师资培训工作发展,推广中职师资“研、训、赛”一体化的有效培训模式。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职师资 有效培训 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19-03

随着民族地区中职教育的大发展,高效率地打造大批中职教学骨干、科研能手、优秀班主任,提升中职师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中职教育在做大基础上转向做强的关键。但是,在大量的中职师资培训中,有效性问题成为了制约培训质量的瓶颈。

一、中职师资“有效培训”概念及其提出的背景

关于教师的“有效培训”,有研究者将其定义为: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着眼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形成有效培训的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理念,进行有效培训目标定位,把握有效培训原则、建构有效培训内容、创新有效培训模式、制定有效培训考核准则。

(一)中职师资“有效培训”概念的内涵及其表征

结合中职师资培训实际,本文将有效培训理解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指对培训活动结果和预期培训目标的吻合度高;有效率指对培训产出(效果)与培训投入的比率高;有效益指对培训目标和特定受训教师的教育需求吻合度高。在实践研究中,笔者将中职师资的有效培训表征为:第一,培训目标有效,即目标具体明确、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第二,培训内容有效。内容有效取决于培训需求的分析。需求性和前沿性相结合的培训内容,往往会使培训增效或达到高效。第三,培训方式有效。培训目标的多层次性、对象的差异性、内容的复杂性、时间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培训模式必须切合中职师资培训的类型,进行恰当选择才有效。第四,培训管理有效。管理者通过各种机制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过程进行有目的地控制,体现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实现有效管理的目标。第五,培训评价有效,表现出评价的针对性、适切性。即培训内容是否有用,学员是否喜欢;学员经过培训学到多少知识和能力;培训后学员的工作方式是否有变化,变化多大;教学质量、业绩是否有所提高等。

(二)中职师资“有效培训”提出的背景及必然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迅猛,高效率地培训大批中职师资成为必然。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指出到 2010年,培训15万名中职骨干教师。此后,大规模的中职师资培训工作展开,建构了国家、省、市和校本培训四级培训体系。作为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只有切实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才能满足中职师资的需求,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优势。中职师资不仅专业分布广、每个专业的人数需求不一,而且还具有“双师型”特性,专业知识水平相差悬殊,这导致专业教学难度大,需要采用更有效的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培训效益。从民族地区来看,中职师资培训需求与培训资源之间、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培训项目开发之间、培训数量与培训效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实施有效培训成为民族地区建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中职师资队伍的必然要求。

二、中职师资有效培训系统模式探究

中职师资培训的目的是改善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行为,把教师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以中职师资为主体,按照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精神,构建既能满足中职师资主体需要,又能适应时展的有效培训模式,就成为了中职师资培训取得突破的关键。

(一)建构中职师资有效培训系统模式的理论依据

有研究者认为,有效培训模式的构成主要由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与培训管理等构成。据此不难看出,就培训模式的构建而言,一是需要充分发挥培训教师主体和被训学员主体的交互作用。二是需要根据被训主体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目标,精选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手段。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就需要形成让被训者参与的培训模式,因为这样的模式不仅突出了培训的主体理念,而且被训者能够及时地将自身需要传达给培训者,通过参与培训活动直接满足自身的需要,从而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培训模式的建构应遵循两大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将学习、研讨、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互动研讨、实践演练、网络学习、校本研修、反思总结等方式来组织开展培训研修活动。二是主体性原则。中职师资个人的经验形成了自己学习的个性,因而培训中应十分珍惜学员的这些经验,把需要培训的新知识与先前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以收到更有实效的培训效果。要给学员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学员培训学习的主体性,实现多方资源共享,达到培训研修效果的最优化。同时,教师还要重视调动自己的经验,使被训教师感到真实可信,并鼓励被训教师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经验。这样心与心的交流,更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研、训、赛”一体化模式

在针对性、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笔者结合中职师资培训的实践,提炼出基于专题“理论学习―实践观摩―合作探究―在岗实践研修―反思总结提升―多维全程监控”的培训策略,经过几年探索,形成了“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研”是指根据民族地区中职师资提升专业化发展能力的需求开发培训项目与内容;“训”是指从学员需求出发,确定多样、灵活的培训方式,通过有效的培训管理,使学员学有所得;“赛”是指以赛促训、以赛促用。“研、训、赛”三者之间,主要体现学员在“做中学”和“赛中用”。“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以学员为主体,以培训者为主导,以提高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标,努力体现出符合学员学习的内在需求,主体参与的全程性和主动性,学习内容、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上一篇:也谈幼儿教育中的游戏 下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说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