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景观技术在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21 01:31:45

低成本景观技术在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根据场地特点和生态资源,在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将低成本景观技术运用在实际校园的建设中。

Abstract: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new campus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site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resources,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ility, it applies low-cost landscape technology in campus construction.

关键词: 低成本景观技术;可持续性;校园景观;雨水利用;可再生材料

Key words: low cost landscaping techniques;sustainability;campus landscape;rainwater utilization;renewable material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091-02

0 引言

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龙塘街道盐厂新村,位于旅顺口区与大连市区之间的旅顺南路滨海观光带中段。距大连市中心29公里,距大连市旅顺口区中心2.79公里。基地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长约1.4公里,城际一级交通干线—旅顺南路从校区北部横贯而过。东与塔河湾浴场接壤,西望旅顺南路黄泥川隧道,南濒黄海,北与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隔旅顺南路为邻。新校区总规划用地面积1.139平方公里。

基地自然地形比较复杂,有五个大小不一的山丘位于基地四周,基地内山体最高点高程为45m(黄海高程),位于基地东侧。基地中部有三处山丘:靠近旅顺南路的山丘坡度在30%-45%之间;中间的山丘坡度在10%-20%之间;南侧山丘坡度在15%-25%之间。基地西侧山丘坡度在10%-20%之间。基地东侧山丘坡度在20%-30%之间。基地中部形成三处冲沟,北部两处,南部一处。冲沟沟深在7-10m之间。沟宽在40-100m之间不等。基地南侧为黄海岸线。基地南侧在控制详细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城市道路以南,岸线以北属于城市公共空间,其风景及环境资源可为学校利用。

独特的地形、区位、水系和历史条件,使校园景观设计上有了新的挑战和变化。秉承“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利用低成本景观技术,充分利用原有的场地条件,设计了观海效果极佳的中心草场,最大程度的将海景引入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从而达到视觉上的享受。围绕每个建筑物周边设置了20多个大小不同的楼间广场和中心学生广场,在满足学生在校园里不同的使用需求的同时,并将“生态”“自然”“人文”等理念融入到校园景观之中,使之体现出现代校园的独特魅力。

1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从历史上看,世界上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经过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来发展的阶段,所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就更应该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必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光是我们或者说我们的下一辈生活好,我们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生活好,那么我们必须要留下一定的资源给他们发展,把国家发展的更好。

我国各个领域的人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项目中的却寥寥无几,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的原因。

在成本控制方面,主要分为三部分:购置的最初成本,长期运行成本和管理成本。而在三部分中,比重最大的部分为长期运行的成本,也是限制“可持续发展”运用的最大因素。

而在景观的长期运行成本中,水景维护和材料更新又占了很大的比重。

本文从“雨水利用”和“可再生材料”两方面阐述了低成本景观设计技术在大连医科大学景观设计的实际运用。

2 雨水利用

根据中国工程院《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钱易、刘昌明等)对中国城市水资源需求的预测,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水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雨水利用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技术,数千年以前就被人们采用,并一直在缺水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进入近代工业化以后,由于人类广泛利用电力和机械化,可以方便、随意的抽取地下和地面水资源,雨水利用逐渐被人们淡忘,甚至被当做“废水”用各种措施尽快的给予排放。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雨水为河川径流和地下水进行补给,可以说是最根本的水源。“雨水利用”应该成为“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实践活动。

雨水利用系统,一般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具有一定的汇水面积,能够汇集足够的雨水量;

②具有一定的场地面积,设置地面或地下的收集设施;

③雨水水质没有受到严重的污染;

④具备一定面积或容量的自然水体或人工水体。

雨水利用系统特点之一就是与项目建设中的许多子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通常的工程设计和建设中,这些子系统是由各个不同的设计单位分别承担,比较少的发生关系或联系。因此,整个系统常常难以达到很好的协调。因此要提倡采用的是一种更合理的思维模式和处理方式,就是将这些子系统有机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这种方式应是以“景观化”为表现形式,综合考虑其他系统的“景观化”雨水利用模式。

我院在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中就运用了“景观化”雨水利用模式,即在重视景观效果,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充分将成本控制、植物灌溉、防洪排涝、环境生态四个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个模式的技术要点就是雨水渗透。雨水渗透是一种间接的雨水利用技术,其的目的包括将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等。与传统的城市雨水直接排放和雨水集中利用的技术相比,他具有技术简单、设计灵活、易于施工、运行方便、适用范围大、投资小、环境效益显著的优点。

下面从水体收集、水体净化和水体利用三个方面来介绍。

①水体收集 :“生态排水体系”的构建。根据现有场地中原有的场地排水体系,创造性地设置“景观明渠”的景观元素,构建“生态排水体系”。既在场地的地面汇水线周边,通过挖掘坡度为1:3,深度为0.6米,宽度为4-6米的明渠,明渠构造采用土工布/砂土/嵌卵石的方式有效的保证了自然渗透和水体收集的有效性,保证了水渠的景观效果。根据功能的不同来体现不断变换的景观语言,如平端的积水池、坡段的卵石坡和穿道路的石材小涵洞,使校园景观更趋于“自然生态”。

②水体净化:“人工湿地”的营造。我们在校园南部与海滨的边缘创造性的设计了一组“小型人工湿地”景观。此“湿地”以市政路面和“生态排水体系”收集的雨水作为“湿地”的水源,充分利用场地的高差和水的自流力,保证湿地运行和维护的“零能耗”,实现低成本控制。通过“湿地”这一自然环境要素,充分的利用“湿地”的自然净化作用,对雨水进行净化,营造理想的气候小环境,真正的发挥湿地的“自然之肾”的功能。(图2)

③水体利用:“自然水体”的利用。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水塘,对水塘周边加以整理和修正,设置了一个3000m2具有自然气息的“水”广场,池底没有破坏原有池塘的结构,保留了池塘区域的池底泉眼,充分利用了原有场地中的水资源,保护了原有天然水体。“水”广场又与“湿地”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保证了“湿地”系统在极端条件下也能够正常运行,而且起到了溢流作用,节约了运行成本。为整个校区景观提供了大部分景观灌溉用水(约70公顷区域),降低了校区植物灌溉的运行成本。

3 可再生材料

在可持续性景观技术的运用中,尽量选取具有可再生性的材料,而不考虑非自然生长的材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可再生性材料,比如木材,应该来源于可以再种植的地方,比如苗圃,不应该使用稀少的、有毒的、来自森林等不能够持续再生产或者种植的地方的树种。如果可再生性材料实在当地生产者手中购买的话,由运输带来的空气和水的污染就会减少,地方经济也会受益。可再生材料通常也是耐久性材料,可以减少维修所用的成本。

在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景观材料的选择上,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量采用当地的材料,如大连那屯的沉积岩作为景墙的材料,采用大连双塔的花岗岩和瓦房店的页岩作为铺地材料,通过这些手段既使景观与当地的特色和谐,又降低了景观工程的成本,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景观效果。

使用可以拆卸和再利用的材料是进行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用和设计在景观拆除后还可以再利用的材料和施工方式,减少拆除和更新后需被打碎并运到垃圾处理厂的水泥垫层的应用。在靠近海滨的文化石景观道路,在文化石与碎石的中间就铺设一层80mm厚的黄土夯实来代替150mm厚的钢筋混凝土。黄土夯实层相对于钢筋混凝土层来说可以为文化石层创建一个平衡的表面,使其更稳固。如果有一天要拆除这些景观道路,文化石板可以用工具来提升,去掉黄土夯实层还可以用于其他表面。碎石层也可以一起重新被利用。

4 结语

大连医科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运用“低成本”的景观技术,将场地中的海景与山景充分的引入校园内,在提供给在校学生一个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的校园环境保护理念。

参考文献:

[1]麦尔比(Melby,P),开尔卡特(Cathcart,T).可持续性景观设计技术:景观设计实际运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

[2]车伍,李俊奇.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与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崔保山.湿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上一篇:桥墩覆膜补水养护新方法 下一篇:注浆法处理灌注桩缺陷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