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军校学员军事素质培养研究

时间:2022-07-20 09:57:52

加强军校学员军事素质培养研究

【摘要】通过研究军事素质培养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现代军校学员军事素质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提高军校学员军事素质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军校教育;军事素质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E23

一、军事素质培养的意义

(一)军事素质的内涵

军事素质是衡量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尺度,其内涵十分丰富,不仅是指军人职业所特有的素质,还包括军人军事知识素质、军事作风素质和军事技能素质。军事知识素质内容主要包括扎实的军事理论基础,创新的军事思维和突出的军事指挥才能等;军事作风素质包括良好的日常养成、端庄的军人仪表、坚定的服从意识和顽强的战斗精神等;军事技能素质包括强健的身体素质、突出的战术技能、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组训能力等。

(二)军事素质培养的意义

当代军校的大部分学员为地方青年经高考后选拔入伍,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但同时存在着军事素质缺乏的问题。为满足未来高科技战争的要求,军队院校必然肩负起培养政治素质、军事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军事人才。其中,军事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军事素质的培养来完成。因此,军事素质培养是军校学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合格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军校学员军事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施不完备

完备的教学设施,是提高军事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资保障。随着军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院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进行教学设施的建设,但在军事课教学设施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1.经费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军事课教学发展的需求;2.近年来合训院校学员急剧增加,军事教学的场地和器材难以完全满足教学要求,存在场地、设施少和学员人数多的矛盾;3.教学设施不配套,存在功能老化的现象。

(二)师资力量比较弱

(1)1.且流动性较大,教员的来源渠道还较为单一,缺乏军中的综合,同时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吸引优秀的军事人才;2.军事教员提高学历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员的继续教育也存在较大的问题,进修的机会不多,与军内外的交流较少,其积极性和自身素质提高受到很大限制。3.军事教员大部分是直接来源于地方院校和武警部队院校,其中有些是毕业后留校任教。这部分教员缺少部队工作的实际经历,对部队的实际情况以及培养对象的认知需求和发展没有深入的了解,缺乏实践教学能力。

(三)部分学员思想认识不都深刻。学员是军事素质培养的主体,其思想认识,对军事素质养成至关重要。很多学员在思想上存在“学不学一个样”的想法,他们一直是在和平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没有认识到他们要上战场参与作战的可能性。因此,大多数学员在上军事课时只凭自己的一时兴趣,没有太大的动力,有时比较消极,吃苦性不够强。

三、加强军校学员军事素质的几点建议

(一)保障教学装备与设备

要更新和完善保障教学的白装备和设备,解决当前大多数军事院校的军事教学设备保障的缺乏、老化已成为教学上的问题。教员队伍经历结构的改善,从一定程度提高了学院军事素质的培养,但由于军事素质的培养有很强的针对应和应用性,离开了强有力的教学装备和设备保障,其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同时,教学装备和设备保障力度不够,也使得教员培养学员军事素质缺少平台的有力支撑,只有有力的设备保障,再结合教员的经验,才能对学员的军事素质培养发挥到最大效能。

(二)完善教员队伍建设

完善教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制度,严格把控教员的选任,提高岗位吸引力,为教员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和更宽的实践平台,确保优秀人才加入到军校来。要形成院校与部队的交流机制,鼓励教员参与部队重大活动、到基层部队任职和调研等亲身实践机会,丰富阅历结构,打造具有过硬军事素质的师资队伍。实行岗位轮换,让更多具有部队任职经历和实战经验的优秀干部到院校来任职,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即时地为教学提供最新、最丰富的实践资源。

(三)提高学员思想认识

培养学员对军事课程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在军事相关领域进行军事实践活动,以此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使学员知晓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使其不断适应新形式,研究新情况,赋予新内容,培养学员的军人责任感,长期开展史实的教育,增强学员居安思危的意识,激发学员的忧患意识。使军校学员从根本上对提高军事素质有深刻的认识,从主观上增加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四)注重日常巩固提高

把课堂与课余结合起来,注重日常的巩固提高,做到训战一致、教养一致、学以致用。为学员营造更加有利于军事素质提高的环境,进一步完善模拟代职制度,利用好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假期强化训练等时机,提高学员军事素质能力。通过俱乐部和小组活动的开展,强健学员体魄,同时加入俱乐部活动的管理,进行岗位实践,增强管理和组织技能,达到全面提升学员军事素质的目的。

上一篇:结核性腹胸膜炎58例临床护理效果 下一篇:“失独家庭”社会支持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