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参的采写

时间:2022-07-20 09:28:22

新闻内参的采写

新闻内参,是我国党报特有的一种报道手段。新闻内参是新闻媒体运用新闻手段将当时不宜公开报道的新闻素材制作成供有关方面领导、人员参阅的新闻作品。

新闻内参的特性决定了其在采编上有别于新闻报道的规律。新闻内参的受众,在一定时期内,一般局限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或与报道内容相关的单位和人员。新闻内参所涉及的问题比公开报道更加敏感,更加重大,更具有倾向性、普遍性、突发性和危险性,相对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因此,在新闻内参采访、写作和编辑工作中,新闻工作者必须把握好新闻内参的特有规律,精心写好新闻内参。

主题重大当好“参谋”

内参,是提供给领导干部参阅的内部刊物,是新闻媒体向上级反映情况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读者主要是各级领导干部。

面对这样的读者对象,新闻工作者在内参采编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哪些信息是领导需要了解而又了解不到的,哪些是可以给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的。也就是说,确定一篇内参的主题,必须把握住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善于从本质上发现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及时写成内参,给领导者提供参考。当今社会,有关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等就是重大主题。我们应该深入实际生活中,去善于发现和探索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所谓主题重大,就是事关全局和群众利益,而绝不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记者只有对事关全局的大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写出主题重大的内参作品。

所谓当好“参谋”,就是记者所写的内参,具有一定的分量,要给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事实。具体讲,就是记者在及时准确地反映新闻事实的前提下,更要侧重于让领导看到工作中的偏差与不足、缺点与错误,以便及时予以纠正。这就要求记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问题已出现但领导者尚未察觉,对于领导已经了解问题的存在但没有及时给予处理、可能导致后果的,记者应抱着对党的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以极大的政治热忱,自觉地发挥党的耳目作用,积极为各级领导当“参谋”,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写成内参,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去年12月底,笔者发现地处312国道的南阳市交通驾校门口的过往客运车辆,乱停乱放,违章拉客、截客现象严重,导致该路段交通堵塞、事故频发。考虑到客运、交通、公安交警等部门间的利益关系,遂写成一篇有事实、有分析、有建议的内参稿件。市政府分管领导看后批转职能部门调查解决,职能部门在很短的时间里查处了这一问题,促使相关部门达成解决的共识。

顾全大局着眼于“内”

内参是内部刊物,在采写上有别于公开报道。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影响大局的重大情况、容易激发群众情绪的事件、有关影响社会安定的情况、政策上反馈的问题性报道、个别不成熟的探索性经验等,是不宜公开报道的,只能以内参的形式向上级反映。

要使内参引起领导的重视,进而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应当在采写实践中切实做到:从事关全局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大局为重,站在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点上去考虑,要考虑内参发表后的社会效益,要考虑到内参发表并引起领导重视后能不能尽快促使问题得到解决。如果能引起领导重视,但经过上下努力眼下还很难予以解决的问题,记者就应以大局为重,抱着对党的工作负责的态度,以不写为好,以免领导之忧,给领导整体工作“添乱”。即使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解决的问题,记者也应从党和政府的工作全局去通盘考虑,站在领导和领导机关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尽可能帮助领导和领导机关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一些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建议,都是采写新闻内参之大忌。

内参采写着眼于“内”,这是新闻工作者把握新闻内参采写的关键环节。既然内参是专供领导和领导机关内部参阅的新闻作品,那么内参的采写就必须着眼于“内”。着眼于“内”,就是要说一些领导和领导机关平时很难听到或见到的人和事。一句话,记者在采写内参时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记者要认真负责地把在民间听到或见到的违背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人和事,原原本本地告诉领导,不可添枝加叶,更不能无中生有。在客观描述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的同时,更多地用“白描”的手法去反映,尽可能做到让领导人看后如临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只有这样,领导才会与记者产生共鸣,内参发表后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005年冬天,南阳日报社记者在接到群众反映丹江水源地――淅川县西湾村烟雾缭绕、污水排放丹江的事件举报后,立即奔赴事实发生地,用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叙了丹江水源地附近两化工厂排放有毒烟雾、有毒污水的情况,并用图片报道了现场情景。该内参发表后,市政府分管领导非常重视,立即责令市、县环保部门深入西湾村调查取证,很快查封了这两家化工厂。平抑了群众情绪,保护了丹江水源地纯净的水质。

抓准问题挖掘深度

内参所反映的问题要具有典型性,就必须抓准问题,挖掘深度。抓准问题,就是把问题弄清楚、搞准确,做到丁是丁,卯是卯。也就是说,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问题,包括地名、事件、经过以及与事件有牵连的人和事一定要弄准确,不能道听途说,不可合理想象,不要以偏概全。对一些足以说明事件重大的个别细节,记者不妨学学律师办案,多角度、多层面地走访群众,多听听目击者的发言,从中判断事情的原委,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写出有思考、有见地的新闻内参。只有这样,新闻内参才能引起领导重视,进而促使问题得到解决。总之,采写内参是为了求得问题的解决。这应当是新闻工作者采写内参的第一追求。

新闻内参要具有一定的深度,这就要求记者不能满足于发现问题,摆一摆现象,曝一下光就完事了。要在抓准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性思维,多层面、多角度地去挖掘问题的深度,从中找出问题的实质。要做到这些,记者应从两点做起:一是吃透上头精神,熟悉党的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二是了解下情,倾听基层群众的呼声、建议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把新闻事实中最本质的东西揭示出来。只有抓住了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才能从中抓准问题,只有抓准了问题,才能挖掘出具有深度的内容。

(作者单位:南阳日报社)

编校:施宇

上一篇: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把关比较 下一篇:新闻采访是交流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