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慈善研究述评

时间:2022-07-20 05:36:35

企业慈善研究述评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关于企业慈善行为的研究开始超越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框架,从多角度进行广泛研究和探索。我国的企业慈善研究在充分吸收国外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处于不成熟阶段。但总体来说,尤其是应然层面的理论分析尚不够充分。

【关键词】企业慈善;伦理;述评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012-01

一、 国外的研究

国外企业慈善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1953 年,“企业社会责任之父”伯文认为商人也应该具有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有关政策靠拢、作出相应的决策、采取具体行动的义务;1984年弗里曼的《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式》出版后,利益相关者理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关于企业慈善行为的研究开始超越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框架,从多角度进行广泛研究和探索,主要集中在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公益—品牌战略、善因营销的研究上,其中以波特的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理论最为有名:

(一)迈克尔·波特明确反对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企业慈善行为与企业经济目标排斥的看法,认为企业慈善行为可以对专门人才产生强大吸引力、有效改善本地市场质量、增加与同行业对手的竞争力、推动相关产业簇群和支持性产业进一步发展。对于如何实施战略性慈善行为,波特也提出了四条途径:一是选择最好的受让者;二是沟通其他捐赠者;三是改善受让者的绩效;四是利用企业强大的技能优势帮助社会更新知识和方法。豍

(二)卡罗尔·科恩在波特的基础上提出公益—品牌战略论。企业通过从事公益和慈善活动能够提升企业品牌,实质是将通常被视为义务的慈善活动转化为企业有价值的道德资产,从而实现公益与企业目标的双赢。

(三)善因营销,起源于1981年美国运通公司对自由女神像修复的资助活动,此后,善因营销开始引起企业广泛关注和被采纳。瓦拉达约简和门农认为,善因营销是一个制定和实施营销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当顾客参与达到企业设定的产品销售目标的同时,企业向特定的慈善事业提供一定数量的捐赠。善因营销是一种用来增加企业盈利能力的企业慈善活动,由于其过于强调企业利益,受到了一些慈善组织和人士的诟病。

二、国内的研究

在我国,由于企业慈善被当做资本主义的“极具伪善性和欺骗性”的事物看待,对于企业慈善的研究几乎中断。近年来,在国外企业慈善研究成果的推动下,企业慈善的研究才逐渐受到我国学界的重视:

(一)社会学角度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企业慈善的国内学者包括杨团、葛道顺以及卢汉龙等。杨团就培育我国公司慈善文化需要的政策思想进行了研究。葛道顺认为影响我国企业捐赠的基本因素是政府和社会对企业的捐赠战略缺乏合理预期,我国企业捐赠的参与面超过了90%,民族企业是我国企业捐赠的主角。《企业公民蓝皮书》(2009)则指出中国企业约一千万家,有捐赠记录的只有十万家,大约99%的企业没有履行慈善义务。豎这些不同的调查结果说明我国企业慈善基础研究还很薄弱。

(二)经济学角度

1994年,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了“第三次分配”理论,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应包括三次分配,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为第一次分配,通过政府调节的社会保障制度及税收等为第二次分配,而出于自愿、在习惯和道德的影响下的慈善捐赠为第三次分配。第三次收入分配强调自愿性、直接性和无偿性。

(三)管理学角度

管理学界部分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对国外企业慈善行为理论的引进与介绍上,唐更华和王学力对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论、品牌战略论、企业慈善行为矩阵、企业慈善行为无意识心理障碍化解做了介绍;钟宏武在《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一书中,提出企业可以通过捐赠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减少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实现企业价值保值。另外,崔树银的《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研究》等专著成果,也从企业管理角度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

(四)伦理学角度

王小锡(2002)首先从道德资本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认为道德能够投入生产并且具有增进社会财富的能力,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和效益。豏张怡超分析了公司慈善捐赠中涉及的几对利益冲突: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冲突、股东利益与董事利益的冲突、公司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公司利益与政府利益的冲突,并探讨了利益平衡机制的构建问题。

三、简要评述

从以上关于企业慈善的研究综述中可以看出,在理论研究上,国外开展企业慈善的研究工作比较早,研究理论也较为丰富。国外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是从微观作用的角度和企业外部竞争的角度来开展。西方学者的理论有其合理性,容易被企业所理解接受,操作性也较强,但没有从伦理学角度使企业慈善行为形成道德内化,企业慈善行为并非出于爱心与自愿,而是沦为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的一种工具。这是西方企业慈善理论认识的不足和缺憾之处。

近年来,我国的企业慈善研究在充分吸收国外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落后于我国企业慈善发展的实践。从掌握的现有文献来看,我国研究者们更多的是从企业与社会互动双赢的角度进行研究,研究方法多用社会学调查方法,虽然也发现不少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案,但总体来说,系统的尤其是应然层面的理论分析尚不够充分。

注释:

豍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豎徐雪松.企业慈善行为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豏王小锡.经济的德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5.

上一篇:通于情 达于理 化于心 下一篇:浅析中国啃老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