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教学

时间:2022-07-20 03:56:50

古诗词诵读教学

江苏版语文教材在结构的安排上按单元把内容大致分成了五个部分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听说训练、字词句系列和古诗诵读。教学大纲对前四个部分都作了具体的要求,教师都比较重视;而对古诗词诵读部分,教学大纲的要求只是诵读,并且因为初中阶段共收录诗词76首,中考时却只选取了其中的24首,分值也只占1-2分。因此,一些教师往往就比较忽视,大多数教师一般只作领读,简要分析后指出一些易错的生字难词后就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而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就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

古典诗词是我国的瑰宝,是浩瀚中华古老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初中语文教材选取的古诗词内容极为丰富,艺术感染力极强,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的熏陶、培养,激发学生的美感和想象,拓宽知识面,提高他们人文底蕴的极好材料。因此,虽然古诗词诵读的内容考试时分值不高,教学的时间的确很紧,但我们仍然不能对其泛泛而谈。我认为,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应紧扣“赏析”二字。针对目前教材的古诗词,我把它归为以下几种赏析方式;

一、朗读式赏析

洪镇涛先生曾说:“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的要领。”对古典诗词的学习更应如此。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对古诗词的学习应重读、多读。如一首诗词,先由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然后从轻重音的把握、语气的变换到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感情的和谐等多方面对学生予以指导,最后让学生根据朗读要求反复地吟诵。这样,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动学生的情思,自然而然,学生也就在反复的吟诵过程中掌握了朗读的要领,了解了蕴含在和谐音律中的诗词内涵。特别是诗中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它往往是全诗的精华,是最精炼最具意境之所在,更是应多读才能领悟体味的。

二、配音乐赏析

杨竹教授说过: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最容易调动激发人的情感,音乐的愉悦刺激使这些情感伴随学习认识过程不断反复,就促进了智力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诗词讲究平仄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我们在赏析之前,若能让学生先听一遍配上音乐的朗读磁带,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情趣,然后在或舒缓悦耳、或缠绵委婉、或含蓄铿锵的音乐声中剖析诗句,就能使学生自觉地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生意义与审美价值,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三、相比较赏析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许多录选诗词的作者已在某些阅读训练的课文中出现过,对于这些人的诗词,在教学中应该密切联系他们的前后作品进行赏析。如第五册教材收录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单元之后又有他的词作《苏幕遮》,前文表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后文则表现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两相对照,就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家的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四、图画式赏析

苏轼曾赞美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其实并非仅王维的诗如此,许多优美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卷。因此,对古诗词的教学,我们还可以借助电脑、录像等多媒体手段,通过欣赏教师自己选择、剪辑的画面,把无形的词句变成有形的图像,让学生形成一种内化的情感力量,叩击他们的心扉,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知作品的丰富内涵。

此外,王若虚在《滹南诗话》中说“随物赋形,所在充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描述心中所想的画面,开启一条通向创造美的通道,使学生亲自体验,把艺术美转化为自然美,再加工转化成新的艺术形式,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教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描绘西子湖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盎然生机,描摹早莺争树的繁忙和春燕衔泥筑窝的温馨。画完这后,学生眼中手中的图画就不再是平面图画,而融入了他们自己对诗词意境想象的一幅作品。这样,将会更有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记忆。

古诗词教学在理论上很少有人指明,更少有人在不懈实践,以上几点仅是本人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的尝试。要真正的教好并使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对学生起到最大的作用,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

上一篇:谈谈“说话”教学 下一篇:让课堂闪烁创新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