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教学中容易产生的误区

时间:2022-07-20 02:45:12

多媒体在教学中容易产生的误区

多媒体教学虽然先进,但它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容易产生的误区有以下几种。

一、信息量过大

因为多媒体教学的节奏比传统教学方式要快,这是由于许多字符、图表在课件中已有,不需要去写、去画;再加之图像切换很快,这样课堂时间就有剩余。于是,有的教师不是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组织课堂教学,而是把所有能收集的资料塞进课件中,结果使课堂容量过大,重点不突出,还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二、讲稿式的课件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有些多媒体课件纯属一般性的讲稿,教师讲课时用教鞭指着投影屏幕“读”,学生根本跟不上教师的思路。由于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节奏快,这就形成了新的“满堂灌”现象。教师也的确是在“照本宣科”,这种新型的“满堂灌”和“照本宣科”带来的危害比传统教学方法的类似问题更为严重。

三、课件制作不合理,显示分不清主次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质量和内容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目前有些课件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作电子黑板;有的课件只是“绣花枕头稻草芯”,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的优势得不到体现。还有的课件将要讲的多个问题用―个版面显示出来,例如在学习公式时,无论繁简,都是用―个版面将整个推导过程、公式结果全部显示出来然后再逐个讲解。这种课件,极大地削弱了讲解的效果。

四、淡化了学科以及教学对象的个性

各个课程教学有其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教学过程更强调教师的主观情感的渗入、逻辑推理的严谨、灵活多变的算法、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培养等。再者,同一次课的内容,根据具体班级、具体学生的差别,实际讲课过程中,其侧重点、举例、讲述方法等也不同,一种课件周而复始地用下去的做法,偏离了实际情况,也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五、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施教时,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状态变化、个性等因素,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有效的教学,而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施教时,很多教师的精神可能会集中在教学设备及课件的操作上而无暇顾及学生的这些情况。

六、不注重多媒体教学的“板书格式”

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的文字都是工整的印刷体,图像也是标准的,因此只要将教学内容输入计算机就行了,不存在板书格式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将上课讲的每一句话都在屏幕上投影出,学生很难分清重点、难点、记笔记更是无从下手;文字、图像放置凌乱,甚至出现了文字上再重叠文字的现象,缺乏美感;在屏幕上使用白色或其他浅色作为底色,学生长时间观看容易眼睛疲劳;不注重屏幕格式的统一性和文字颜色的统一性,学生不知颜色的变化意味着什么意思。

七、不能有效地利用辅助板书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几乎全靠课件与讲解,无论学生对讲解的问题理解与否,教师总是不停地比划讲解,几乎不在黑板上写。由于多媒体课件省去了板书,教师的讲解就至关重要,如果教师讲解的少,或者在讲稿式课件中配有声音,教师只起部分讲解的作用,而多媒体承担了大部分内容的讲解任务,那么,学生就像听录音磁带一样,其记忆效果就更差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时地利用黑板,插入一些文字和简单的图形,对于学生的理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辅助板书。

因此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局限于一种媒体,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多种手段兼容并蓄,扬长弃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加深学生的理解,反对不颤实际的“一刀切”、“一哄而上”。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吃透教材,抓住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整体水平及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如什么时候板书,什么时候演示课件等。好的多媒体课件,不是教案的简单替代品,而应该能体现教案的延伸与发展,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风格及特点,是教师施教的重点。注重各种媒体技术相互结合,尤其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可以有效利用的教学手段。若单纯地以“电脑”为中心,则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上一篇:加强泛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