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懂礼貌的孩子

时间:2022-07-20 10:59:01

礼貌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些看到你急忙赶来仍然把手指按在电梯“关门”键上的年轻人,不是今天才不懂礼貌的,是小时候他的妈妈没有教过他。

作者介绍:毕家妈妈立夏,职业撰稿人,全职母亲,育有二子。主张理性、自然的育儿观。著有《毕家妈妈育儿经》一书。

先生带弟弟去试听打鼓课,却早早就回来了。我问为什么,先生气呼呼地说:“太没有manner(礼貌)了!”

原来,弟弟坐在那里很不安稳,搞得别人没办法上课。虽然我知道因为是半途去听课,老师没有给弟弟安排鼓,弟弟只能干坐着听,难免闷得无聊,但当你影响、干扰了他人的时候,不管有没有理由,你都是没有“manner”了。

礼貌的实质就是自己的言行让他人觉得舒服,不打搅和干扰他人。礼貌其实跟人的天性是对立的,但在社会中生活,没有礼貌,人和人之间的运转就可能不太顺畅和愉快。礼貌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些看到你急忙赶来仍然把手指按在电梯“关门”键上的年轻人,不是今天才不懂礼貌的,是小时候妈妈没有告诉他:有时可以稍微牺牲一点自己的方便,让大家都觉得愉快。

我不是一个喜欢清规戒律的人,但我相信:基本的礼貌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容易一些。比如,打喷嚏或咳嗽时应该掩住嘴――你的孩子感冒发烧往往是因为别人打的一个喷嚏,而非穿得太少。

社交场合的基本礼貌

我们都喜欢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但是一点规矩都没有的话,在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承担责任的时候,孩子未必会快乐,因为一个没有礼貌的孩子会受到抵触和抗拒,失去机会和尊重。

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的感受,不伤害他人,这些品质是良好教养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总是被善良的人所吸引。在同样聪明努力的人当中,那些举止文雅、体贴他人的人也更容易成功,更容易得到积极的评价和接纳。我们喜欢善于聆听的人,喜欢诚实的人,喜欢与人为善的人。为什么不培养我们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给他所有的关注。

当成人在谈话时,如果不是紧急的事情,孩子可以等。不打断他人的谈话,耐心等候,是一种礼貌。

当然,小孩子的耐心有限,你不能没完没了地谈。为了避免孩子觉得被忽略,你可以先告诉他:“妈妈在谈话,稍等一下。”如果他回去做自己的事了,那么,谈话结束后,记住去问问他想说什么;或者,拉着他的手或让他坐在边上或你的身上,这样,他会知道你意识到了他的存在,明白他有需求,只是暂时不能满足他。

不叫人外号

这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领域。因为有时绰号确实有趣或者更亲切,但如果对方不接受的话,就会成为一种冒犯。弟弟的英文名字是Jack,哥哥小时候把他叫Jack-Y,我们就都跟着叫,直到有一天弟弟从幼儿园回来,气呼呼地说:“不许再叫我Jacky!”原来,英文里女孩子的名字“杰克琳”的昵称(Jacqui)的发音跟Jacky很相似。

既然难以判断什么样的绰号合适,那么不如不叫绰号。

见人打招呼

“五一”期间,小侄女从广州来玩,从头到尾,姑姑姑父、表哥表弟分得清清楚楚,见人就说“你好”,我给她削了苹果,她不光说“谢谢”,还来一句:“姑姑削苹果的技术真好,不断皮。” 嘴巴甜的孩子大家都喜欢。

嘴巴甜不甜,跟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个性和性别有关,不必勉强。不过,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至少可以让他学着叫“阿姨好”。

尊重别人的空间

从地铁出来,哥哥和弟弟最爱干的事情就是从扶手电梯一溜烟跑上去,看谁快。但现在哥哥大了,要他再跟弟弟一样从人缝里钻过去,他开始难为情了。是的,小不点从你腿旁钻过去,你会吃一惊,然后会笑,如果是大孩子,你会生气,觉得被冒犯。

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去

在自己家,要把自己弄乱的玩具整理好,去朋友家,更应该收拾清爽了再走,因为一地凌乱,是给别人很大的麻烦和不尊重。

我曾经在一所国际学校的食堂就餐。吃完饭,对面的外籍男教师起身,把自己用过的碗筷收拾到厨房里,然后再回来,拿了张餐巾纸,把自己跟前弄脏的一小块地方仔细地擦干净。其实这里有保洁人员负责收拾和打理,但他就是自然而然地做了。让我从此对这个学校心生敬意:老师如此,学生会怎样?

保持冷静的风度

玩游戏,输了之后仍然高高兴兴的自然不容易,事实上很多孩子在输了几次之后就没有兴趣玩了,所以,要培养孩子公平竞争、能输能赢的风度,你得给他提供一个直接可见的动机:输了?让我看看你怎么输的,我们再来一局吧。或者:你用这个大一点的水枪,就不用总是去装水换“子弹”了。

请、对不起和谢谢

需要麻烦别人的时候,说“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无意中得罪、伤害、打搅别人了,说“对不起”,会让小事仍然是小事;别人对你做了好事,或者说了好话,说“谢谢”,自己高兴的同时,也让别人心情愉快。

别人表扬你的孩子时,你也可以让孩子说“谢谢”。很多人对这种比较西化的表达方式拿不定主意:如此照单全收,会不会显得太不谦虚了?――让孩子将来自己来决定是否该在此时谦虚吧。当着孩子的面,你不用说:哪里,犬子还差得远呢。

如果是背后讨论孩子,你当然可以大大地谦虚一把。

在家也要讲礼貌

礼貌是给别人看的,因此,没人的时候,礼貌那根弦不必总是绷着。一个人独处,你尽可以狼吞虎咽,打嗝儿放屁,但如果有他人在,特别是孩子正盯着你看的时候,即使是在家中,你也放松不得。《Polished》杂志的主编说,“每一个接触到孩子的成人都应该对孩子的礼貌负责”。孩子身边的成年人,父母、祖父母、保姆、教师,都应该向孩子展示:什么是礼貌,什么是文明。

进餐习惯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帮助他养成用餐巾纸或手帕而非袖子擦嘴的习惯。让他注意不要把饭菜洒到桌上,不要把骨头随口吐到地上。好的教养,反映家风。老师看到孩子,就看到作为父母的你。

不对父母无礼

孩子需要善待父母,不得冲大人大喊大叫。需要什么东西,应说“请”和“谢谢”,说“妈妈,帮我拿这个杯子过来可以吗?”而非:“我要杯子!”甚至:“给我把杯子拿过来!”――不要以不懂事来为孩子开脱,和这样的语言习惯一起形成的,还包括心态,长大就可能演变成:“我要买一个房子,拿钱来!”即使你今后愿意为他买房子,看在你多年辛苦谋生的份上,也至少应该要求他好好说一句:“母亲,我需要买房子,可以资助一下吗?”更不能忘了最后那句:“非常谢谢!”

尊重他人和自己的隐私

用洗手间,关上门;换衣服,去卧室;不偷看别人,也不让别人偷看你;进房间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不要擅动别人的东西。别人柜子里的、抽屉里的、书桌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用的话,先要得到许可。

先下后上,先出后入

跟孩子一起进楼门、家门的时候,让孩子给你把门扶住――我们总是担心孩子跌了碰了,事事让孩子先行,其实,为后面的人扶住门,跟力气大小无关,跟态度和体谅他人的心情有关。

毕家妈妈答问

Q我也很想让孩子讲礼貌,可是今天跟他说了,明天他就忘了……

A当孩子发现礼貌可以带来直接的好处时,就可以很快学会,比如:弟弟2岁半上幼儿园,第一周回来,向我要饼干,第一句话会说:“我要酸奶!”再要,就变成:“我可以再要一杯酸奶吗?”――因为在幼儿园里,如果不这样说,老师就不给第二块饼干。

但与其他所有的好行为一样,大部分的礼貌行为和习惯是习得的,需要重复,需要提醒。一次不用教孩子太多的礼节,一段时间“专攻”一种行为或语言可能会更有效果。重复和提醒可以有多种方式,而非简单地一再指出并“嗦”他。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看到他做出了有礼貌的言行时,就立刻夸奖他。孩子本性总是想讨好父母的,不断的表扬会让他们知道哪些言行让父母满意和愉快,从而最终发展出文明礼貌的自觉性。

上一篇:什么时间断奶好? 下一篇:将心比心,处理好宝宝的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