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思政课教学特色构建论纲

时间:2022-07-20 07:26:08

地方院校思政课教学特色构建论纲

【摘要】乡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融入到地方院校思政课教育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很好的融入到当地社会,也能够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本文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分析了东莞乡土资源对地方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利用乡土资源构建思政课教学特色体系实效性的有效环节。

【关键词】乡土资源;广东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76-02

广东科技学院地处东莞市,是一所新型的应用型本科地方院校。其在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主干课程中,发生于东莞地区的近现代史史迹、史料比比皆是。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提到这些发生于学校、城市周边的思想资源时,大部分同学处于茫然无知状态。教育学的研究规律表明,最能够为认识主体所接受的内容源于主体认识的接纳度。发生于、存在于认识主体周边、为认识主体所熟悉的内容最易为主体所接纳。因此,挖掘这些学生身边的思想教育资源,不仅是对于国家统编课程教材体系的有机补充,也是彰显自我特色的具体体现。笔者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地方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教学体系。

一、依托乡土资源确立特色教学目标

(一)认知地方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认同感

我校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其人才培养定位主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为旨归。近年来东莞着重经济发展,甚至由于个别行业的观瞻不雅,东莞被戏谑的称号不胫而走,成为这个城市面孔上一抹污浊的油彩。东莞市以“四个名城”建设为号召,也是对于这个症结的现实回应。因此,了解这个城市,认同这个城市、热爱这个城市是重建东莞城市文化品味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学生形成对这个城市的文化认同、身份认同、感情认同,培养他们的归属感,推动东莞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为数不多的东莞本土综合性本科院校之一,在这方面责无旁贷,也是院校构建自身人才培养特色的关键部分。

(二)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盘活教育教学资源

我校将东莞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教育教学资源,横向穿插式贯通公共课,纵向散点式弥漫专业课。横向穿插式贯通公共课体现在将东莞文化的相关内容与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原理、思修和法律基础等公共课相结合;例如,近代史中,重点阐述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带学生游览位于东莞虎门的虎门销烟遗址、海战博物馆等。纵向散点式弥漫专业课则体现在将行业与学生的专业相对接,让学生树立起明确的专业意识和行业意识,让他们明白一个专业可以对应多个行业,扩充他们就业的思维,打开他们的视野。

(三)理解地方历史文化,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

我校以广东省生源为主,毕业生也主要在广东本省就业。作为一所现代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天然的就需要承担起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任,尤其体现为:让广大学生了解、理解这片生养、哺育他们大地的历史、文化。打造一个让学生认识、理解和服务区域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窗口,寻找一个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是我们作为东莞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二、依托乡土资源拓展特色教学内容

(一)依托自然资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东莞地处粤、港、澳金三角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属珠江、东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土地、森林资源。不仅拥有占地123.5平方公里的银瓶山森林公园等六大森林公园,还有以5个湿地公园为主题的东莞生态园,这些自然风光充分彰显岭南文化特色,不仅是思政课上鲜活的生态教材,也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资源。我们通过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保护东莞的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挖掘人文景观资源,拓展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东莞享有岭南古邑的美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45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东莞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有这很高的地位。说到东莞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海战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东纵纪念馆、石碣镇袁崇焕纪念园等诸多名胜古迹。这些人文景观不但孕育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而且彰显着东莞人民无限的智慧结晶和精神寄托。我们通过不断挖掘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资源,与各景点合作,建立思政课教育实践基地,拓展爱国主义宣讲教育阵地。

三、依托乡土资源建构特色教学模式

(一)将乡土资源渗透进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我校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专题授课、讨论、视频展示等形式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向学生介绍东莞文化,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关于东莞文化的知识,了解东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种做法既补充和更新与时代相契合,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二)将乡土资源融入到实践教学中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校也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度、参与度、体验度。曾多次组织学生到虎门海战馆、东江纵队纪念馆等参观,到东莞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实地参观,亲身体验东莞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更直观地了解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此外,在作业的设计中,也更多注重实践性。布置特殊类型的作业让学生深入知识现场进行体验,用手机等摄录设备实际录像,与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学习相关照,增加了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将乡土资源扩展至教学空间中

信息化时代已经全面到来,高校的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利用网络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阵地,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我校针对学生课堂学习、实地体验搜集的现场视听资料,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形式,在老师指导下制作微课、微视频等现代传媒材料,这样不仅让学生既深刻地领略到本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又真正使学生的手机趣味、网络趣味和教学深入融合,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董红玲.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分析[N].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20.

[2]吴映萍,宋素琴.东江地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N].惠州学院学报,2011-10-28.

[3]郑建岚.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探讨[J].思想工作探索,2009(3).

[4]陈在铁,张玉.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探析[J].党史文苑,2010(8).

上一篇:2012―高平市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其影响... 下一篇:充分发挥基层扶贫干部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