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储望华钢琴作品所凝聚的艺术特征

时间:2022-07-20 02:40:14

探究储望华钢琴作品所凝聚的艺术特征

【摘 要】储望华钢琴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领域享有较高荣誉,亦是音乐教学及演奏实践中的常用曲目。文章就储望华的钢琴作品所凝聚的艺术特征展开探究,期望能在研究与演奏实践中更好地领悟其钢琴作品。

【关键词】储望华;钢琴作品;艺术特征

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史上涌现出许多优秀作曲家,他们倾注心血创作出为人喜爱的钢琴作品,推动了中国钢琴艺术的长远发展。艺术创作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一个借鉴、拓展与完善的过程,在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史上,诸多作曲家们致力于将西方钢琴音乐创作形式和中国民族内在精神融合起来,从而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来,实现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储望华是我国知名的旅澳钢琴家与作曲家,他的钢琴作品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土壤中,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往往给欣赏者留下深刻印象。笔者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领悟到储望华钢琴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并就其钢琴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论述。

一、概述储望华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众所周知,储望华是我国知名钢琴家及作曲家。1941年9月出生于湖南蓝田,其父母均具有很高的学识,储望华可谓是出身书香门第,虽在家庭中未受到音乐熏陶,但却有着一定的音乐天赋。11岁时储望华开始钢琴学习,1956年,储望华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村歌》于全国音乐周上公演,并获得了“带红领巾的作曲者”称号。1958年,储望华以优异成绩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因父母身份影响而被取消学习资格,后转到钢琴系学习。期间储望华虽处境艰难,却从未停止过创作,其中《黄河钢琴协奏曲》最为脍炙人口。1982年,储望华远赴澳学习,并在澳大利亚娶妻生子。多年来,储望华在国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是澳大利亚音乐中心的终身常任代表,是美国传记中心的终身顾问,也被授予了“卓越贡献音乐家”的证书。但储望华具有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结,其音乐创作总是与中国保持着联系,也拥有推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目标。纵观储望华的钢琴作品,分为改编曲与独创曲两大部分,其中,改编曲代表作有《在那遥远的地方》(改编自新疆哈萨克族民歌)、《茉莉花》(改编自江苏民歌)、《二泉映月》(改编自华彦均同名二胡曲)等;而独创曲代表作品有《春江舟影》、《灵隐之声》、《前奏曲与托卡塔》等。储望华在中外钢琴音乐创作领域都颇富盛名,其钢琴作品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很多钢琴作品也成为我国音乐考试与教学实践的常用曲目,为我国钢琴文化的拓展与钢琴文献的充实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储望华的钢琴作品所凝聚的艺术特征

作为一名中国的钢琴家及作曲家,虽然储望华在中年时期旅居澳洲,但我们能从其钢琴作品中品味到浓郁的民族特色。这是因为在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储望华始终拥有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梦想,并将其立为创作目标,时光荏苒,失去的是岁月,留下的却是一部部脍炙人口的钢琴作品。品味鉴赏这些作品,能够让我们从中找到民族特色积淀,获知作品中所凝聚的艺术特征。现将其艺术特征简要概述为以下几点:

(一)作品能够自由表达情感

中国音乐创作是感性的创作,更讲求自娱自乐,也更侧重于韵味的流露与情感的表达。艺术创作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音乐创作上亦是如此。从现实生活中,作曲家可以得到很多创作素材,生活是作曲家创作的源泉。储望华是一位善于从生活中汲取有用素材的作曲家,他的钢琴作品重视对现实生活的展现,也重视对情感的自由传达。如《幽谷潺音》,是储望华在游历山东崂山,观赏悠然山谷中涓涓细流及飞溅的浪花这样的美景而创作出的作品;又如《南海渔童》,是储望华到广东海丰、惠阳等地的渔村采风,在深刻的生活体验和大量的采风素材基础上所创作出的作品;再如《春江舟影》,是储望华游历洞庭湖有感而发创作的作品,抒发的是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综上所述,储望华的钢琴音乐创作皆是基于对生活的体验与对人生的感悟的,正因为储望华钢琴作品具有自由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特征,就更容易引发广大听众的情感共鸣,获得人们的理解与认可。

(二)标题深具中国民族色彩

纵观西方音乐发展史,早在浪漫主义时期就有了标题音乐的传统,该传统由贝多芬所开启,并被许多音乐创作者继承开来,到李斯特时,标题音乐已经发展到巅峰状态。标题音乐备受推崇有其原因所在,通过作曲家为音乐作品所添加的标题,听众们能够更快更好地领悟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品鉴音乐作品的整体内容。标题音乐成为音乐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受作曲家创作风格的影响,标题音乐具备了不同的作品特色。储望华在钢琴创作时是惯用标题音乐创作手法的,有些甚至直接采用原曲标题。储望华钢琴作品中大多数是标题音乐作品,储望华的钢琴作品标题侧重于传达乐曲的主题内容,侧重于景物和人物间的互动;也侧重于表达一定的审美情趣,如其改编曲《前奏曲六首》,是他从前后创作的十几首前奏曲中节选六首乐曲所汇编而成的一套作品,并且给每首乐曲都确定了标题,所用标题和乐曲形象、所营造的意境都极为吻合。如其中的《春江舟影》,标题中一江一影,既有人,又有景,其中“江”是背景,而“影”是主题,因为有“影”的存在,“江”变得灵动起来,总体而言是景中有人,而又人融于景的,实现了人与景的和谐统一。不得不感叹储望华是个能工巧匠,仅用四字就为我们呈现一幅美妙的画面,让我们品读出整首乐曲的意境与神韵。可以说,储望华这样的钢琴作品标题是深具中国民族色彩的,是对中国“触景生情、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这一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传达,也是对“天人合一”意境的构建。

(三)意境满含民族文化情韵

人们常将绘画与音乐进行比较,将绘画归纳为视觉上与空间上的艺术,而将音乐归纳为听觉上与时间上的艺术,这样的归纳不无道理。就从音乐角度而言,音乐是运用流动的乐音来传达信息的,能让听众们从中获得美的艺术体验。储望华就善于运用民族风格技巧来创作钢琴作品,其意境和情感上都深具中国民族文化情韵。《春江舟影》既是如此,虽然没有运用丰满厚实的音响,但却始终运用线型旋律实现横向上的延展;虽然所用音符不多,但却呈现给人一幅怡然的画面。品味储望华的这首作品,让人仿佛置身于洞庭湖的美景中,碧波荡漾,泛舟江上,内心宁静而安怡,触碰欣赏者心灵深处的琴弦。这也犹如中国的水墨画,虽是淡淡的色彩,简单的几笔,但却在浓浓的意境上取胜,引入遐思。储望华钢琴作品所营造的意境是满含民族文化神韵的,也是将中国钢琴音乐推向国际的有力武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储望华钢琴作品是西方钢琴音乐创作技巧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产物,既富有个性与时代气息,又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的自然美与含蓄美,极富中国艺术特色,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现阶段,储望华钢琴作品是我国钢琴音乐中的重要资源,也将对其他作曲家创作起到借鉴作用,推动中国钢琴音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红.论储望华《钢琴前奏曲六首》的艺术特色[J].作家,2011(24).

[2]徐芳.谈谈将二十世纪钢琴作品运用到副科钢琴教学中的几点看法[J].大众文艺,2011(24).

[3]杨欣欣.浅谈储望华钢琴曲《筝箫吟》的创作特征与演奏技巧[J].华章,2010(03).

上一篇:关于企业个别员工习惯性违章对策研究 下一篇:关于惠安农民资金互助会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