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7-19 08:47:47

高职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初探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是人们普遍认为比较公平的测量手段,它对教学活动主体及其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考核中,普遍采用的是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考试的方法,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好坏。这种“一卷定论”的考试方式对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但在高职教育中却与高职教育的目标不相适应。因此。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特色,积极探索高职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考试制度的改革应服从于高职教育目标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即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我国高职教育理念,正从岗位(专业)定向教育向素质与综合职业教育转变。随着生产力与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才市场不再满足劳动者只具有一技之长;随着新型高科技的发展,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进步周期的不断缩短,劳动者工作流动与职业更换不可避免;随着科学知识的综合化趋势,传统学科及行业的界限将被打破……,所有这些都表明,高职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直接面向市场,为社会培养职业人才,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表现,高职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也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为高职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首先要考虑专业能力的考核,即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的考核;其次要考虑方法能力的考核,即学习、工作能力和科学思维习惯的考核;再次还要考虑社会能力的考核,即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的考核。只有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通过考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现阶段高职教育考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考试制度存在与高职教育目标相背离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高职教育考试的认识不足。高职教育考试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其督导激励、评学助教和教学管理的功能,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完全实现。其更重要的作用则是通过考试这一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进取精神、引导教学发展方向,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从高职教育考试现状来看,考试参与者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没有真正树立与高职教育目标相适应的考试观。对教师而言,考试只是为了检验学生某门课程学习的情况;对经过长期应试教育的学生来说,考试具有功利性,只是和学分、奖学金、毕业文凭挂钩;而教学管理部门更多的则是关心学籍管理问题。由于以上认识的片面性,使得现行的高职教育考试制度制约、阻碍了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

2.考试内容简单标准化。由于教师对高职教育考试的认识不足,使得教师命题时带有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以考核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使得命题只限于知识的检验,而忽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思考、判断的依赖性,导致想象力、创造力的匮乏,不能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习惯于这种考试模式下的惰性思维,淡化对发展自身实践能力的关注,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考试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也背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3.考试形式单一,考试的效度和信用度不高。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情况看,大部分课程主要采用一次性闭卷笔试。这种考试的弊端在于考试的偶然性大,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一方面由于题型单一、固定,试题覆盖面窄,因此不能在试卷上反映出应该考试的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使得应试的风险较大,使得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一到期末就忙于应付各种考试,有的甚至采取舞弊的不正当手段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很难使考试真实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4.忽视考试在教学中的反馈作用。学校考试分为形成性考试和终结性考试两种。形成性考试是指平时教学过程中的考核,通过这种考试可以了解教学双方活动现状,诊断教学症结所在,获取教改教学信息,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目前高职院校考试多数属于终结性考试,考试只在学期末或学程结束时进行,这种考试方法大大削弱了考试在教学中的反馈作用,既不利于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发挥考试对学生平时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高职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策略

1.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考核体系。高职院校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要树立现代考试观念,形成以能力为中心,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试的理念,转变传统的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考试观,把考试当作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标自身。考试大纲的制定应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以综合素质能力为重点,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基本原则,把知识评分标准与能力检测标准有机结合起来。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应把握“必须”和“够用”的程度,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命题时,记忆性的试题要少而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试题要占较大比例,简答题、论述题要把学生引向独立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阅卷评分对答题有创见、有新意、言之有理者应适当加分,以鼓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

2.注重平时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为了改变高职院校多数课程实行一次性闭卷笔试的“一考定成败”的现象,应建立学生形成性考试制度,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体现出考核的经常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测试获取相关的教学信息,总结经验,改进教学。考试形式可以将多样化、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紧密结合,采用闭卷、开卷、半开卷、论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团队协作、社会调研等方式进行考试,这样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了测试,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进行了验证。

3.引入职业资格考试,使之与学校考试相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坚定书和市场就业的通行证,已初步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将职业资格考试与学校考试相结合,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使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职业资格能力方面的学习,提高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使他们在校期间就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大大提高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这种学校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的结合,体现了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

4.加强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科学、高质的考试管理体制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建立现代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要加强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学研究,根据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制定出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在命题、监考、阅卷和评价等各个工作环节中加强管理,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客观性。此外,还要建立一批高水平、高质量、高智能化的试题库系统,并将其引入教学,使考试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得到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总之,高职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可以使高职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使他们更加注重自我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兴趣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