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ADR发展的现状、症结及完善思路

时间:2022-07-18 05:08:16

我国ADR发展的现状、症结及完善思路

[摘要]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存在与发展仍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ADR在纠纷解决中尚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ADR存在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尚需完善。ADR的公正性与有效执行缺乏保障。我国adr发展完善的思路在于:做好立法工作,把ADR的建立完善提高到制度层面。民间社会性组织发挥应有作用。ADR应作为我国法治建设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建立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关键词]社会环境 制度保障 社团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024-02

非诉讼解决纠纷解决方式(ADR)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现代中国社会人们解决民商事纠纷的重要选择之一,但是,在目前中国现有条件下,ADR的存在与发展仍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本文尝试从ADR发展的现状症结完善思路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我国ADR发展的现状、症结

(一)ADR在纠纷解决中尚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1.司法诉讼一元主导,ADR不均衡发展。

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法院和诉讼成为这一目标最显著的标志和最切近的基础。从法制建设的这一宏伟目标来看,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和社会行为时,最现实的、最可欲的标准和最后的防线就在于“合不合法”。有纠纷、有矛盾依靠法律,在合法的范围内诉讼解决被认为是有知识有理性的表现。我们的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和政府、社会团体也鼓励和提倡人们到法院解决纠纷。争取权利、走上法庭成为社会具有普适性的行为法则。“在诉讼日益增加的同时,以调解为象征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被作为落后于时代的事物而遭到冷落,似乎正逐渐走向衰退甚至消亡。”[1]这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了法院受理的案件急剧增多,使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

通过诉讼解决纠纷是要以相关的国家机构、政府部门和一定的经费为基础的,所以如果这种比较“节约经济”的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能够满足当事人的诉求,就没有必要事事都要到法院。“不是所有的司法判决都能产生正义,但每一个司法判决都会消耗资源。所以,在社会资源和司法资源优化配置的意义上,也不应该是诉讼统管一切。”[2]

在法官队伍尚需提高素质,和司法体制仍需完善的情况下,过于强调司法诉讼的一元主导地位,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正义公平的需要。然而,司法诉讼一元独大这种不足,并没有直接为ADR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ADR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在司法资源利用上的不公平现象仍存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大量诉讼案件,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任重而道远,从全国范围看法官的业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以上种种不足使诉讼制度、诉讼程序和诉讼机构人员成为一种相对有限的资源,并不是所有社会纠纷的当事双方都可以公平合理利用。人们由于时间、精力、财力、社会地位及知识水平等的差异,没有也不可能享受到平等的司法资源。社会中的一些所谓“弱势”群体,一旦被牵扯到社会矛盾纠纷中,往往不愿意把事情闹大,宁可自己吃点亏,除非对方欺人太甚,不会轻易地选择这种典型的法律手段。另一方面,即使选择去法院“打官司”,由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等原因,往往不能处于有利地位。这种法律资源利用上的不平等容易使人把财富地位等这些后天的社会条件与获得有效司法救济这两个本无直接联系的因素错误地联系起来,认为没有钱就不要打官司,认为法院是有钱有势的人的专有场所,这势必会影响人们对诉讼的态度和积极性。

3.包括ADR在内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诉讼与ADR及ADR内部的各种纠纷解决方式各自独立,没有形成相互衔接、互相补充的体系,限制了ADR在纠纷处理上的应有作用。

选择哪一种纠纷解决方法应根据纠纷的性质、复杂程度、法律的明文规定等具体对待,而不应根据习惯不假思索,盲目地去法院打官司。其实,在很多具体环境和条件下诉讼并非最佳解决纠纷的方式。一方面,对那些法律已经明文规定,必须以法律制度和法律规则为基础,并规定了其法律程序的,应该避免法律规避和违法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ADR也不应完全自成体系,还要与法律体系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形成纠纷解决的机制整体。以法律保障ADR的执行效力、以制度规范ADR的调整范围,充分发挥ADR与诉讼等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作用。具体应表现为,以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为主导和基础,调解、和解、仲裁等主要的非诉讼方式适度发展,充分发挥作用。

我们可以预期的较为理想的社会状态应该体现为法律规制和社会自治的有机结合,避免法律垄断和法律霸权,避免ADR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与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相比,ADR具有一种优势,即其生存土壤是我们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人们生活的需要导致了ADR的产生和发展。其生于斯长于斯,决定了其能够保护基层普通民众的权利,必然会受到民众的支持,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存在着多种包括调解在内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其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再加上其简易、适应性强、自主自愿及能保证平等等特点,ADR应该成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过程中,要建立和完善以司法诉讼为基础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二)ADR存在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尚需完善

ADR的存在与发展需要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只有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社会环境,现代社会的法律原则与道德价值才可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尊重和遵守。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体制和民主制度尚未成熟,正在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急需解决,而且建立一个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软环境也要进一步发展。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尊老爱幼等等一系列重要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规范尚未完全得到遵守。成熟的社会环境不仅是经济、文化发展与法治建设的基础,也是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不断发展完善的基础。当今中国处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人们的职业、工作方式、理想追求等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有的传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功德及相关社会价值以及其在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作用等方面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然而,与此同时,与新时期、新环境和新制度相应的新的规范和价值尚未得到相应发展。可见,以ADR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完善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三)ADR的公正性与有效执行缺乏保障

ADR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力量,缺乏对纠纷当事双方在执行效力上的有效约束,不能完全保证处理结果的公正性。ADR的非正式性,能体现纠纷当事人的自主和自愿,但另一方面这种自由也必然有其代价,即选择ADR解决纠纷,其结果是否公正还要取决于双方的职业、人际关系等因素。与诉讼不同,ADR解决纠纷的结果一般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人自律来实现,这些软性力量也不足以切实保障纠纷处理结果的有效执行。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应以法律为基础,在法律的范围内发挥其应有作用。然而,当人们不能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时,并不一定就会求助于我们所希望的其他合法的非诉讼方式,地下的、非法的方式就会产生。ADR虽然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在执行上缺乏保障,还会引起一些社会问题。

二、我国ADR发展完善的思路

(一)建立ADR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制度

为达到这一目标要加强立法,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消除ADR程序的随意性和任意性,并使ADR的处理结果有相应的强制力保证能够切实执行。

(二)发挥民间社团的作用

ADR的发展中,要更多地发挥行业协会和各种社会团体、组织的作用,由于其民间性的特点更易被当事人接受,有些含有相当技术含量的纠纷确实需要发挥行业团体内的技术和人才优势。

(三)ADR的发展要纳入法治发展的轨道

ADR的发展要限定在法治的范围之内,仍然要以正式法律为前提。在法律调整的范围内,拓展民间习惯、传统惯例、职业道德、行业规范等的生存空间,贯彻公序良俗、诚实信用等理念,发展公平、民主、和谐的现代法治社会。

(四)建立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大量的纠纷解决都是综合性社会规范起作用的结果,现代法治国家能够也必然要允许、保障、鼓励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存在与发展,各种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与法治的可持续发展――纠纷解决与ADR研究的方法与理念.法制现代化研究,2004(11):19页.

[2]白岱思.民诉供求的经济分析.政治论丛,2003(4):56页.

上一篇:中国农村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下一篇:维护残疾人权利视角下的残疾人福利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