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秒”时代网络记者要掌握“六要”

时间:2022-07-18 03:04:07

新闻“秒”时代网络记者要掌握“六要”

摘 要: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的技术日趋成熟,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网络新闻报道的速度越来越快,新闻进入“秒”时代,即一个新闻刚发生,有关这个新闻的报道就会在网上搜索到。为了加强新闻时效性,更加地适应网络新闻的采访写作的要求,我们呼唤新一代的媒体工作者,这些记者与传统媒体的记者相比较,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来迎接新的挑战呢?

关键词:网络;甄选;受众;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4-0220-02

一、掌控全局的能力要强

网络记者面对的是浩瀚的信息资源。只要我们打开网络,就会有成千上万条信息涌入我们的眼帘。这些信息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信息,而是各个地区与各个国家的信息。传统媒体的信息分割和新闻封锁,顿时灰飞烟灭。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记者需要有政治家的头脑,要有比传统媒体记者更强的掌控全局的能力与更加敏感的思想认识水平。同时,我们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受众,如何选择新闻与如何报道新闻,以及如何体现新闻的价值观念也要求比传统媒体记者有进一步提高,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加开放,具有更宽广的国际化视野。

在资讯全球化、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那种狭隘的、地域性的、带有意识形态性的报道,以及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传播秩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新闻传播的要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要求享有平等、公正的新闻资源,并可以自由地交流沟通、理解与包容。因此,新闻传播事业需要有一批国际化的记者,具有全新的思维模式,进行全新视角的新闻传播。而网络记者首当其冲,网上新闻的竞争核心是受众“注意力”的竞争,如果我们的新闻不能在更加广泛层面上吸引受众,网络新闻的生存就面临着困难。

二、甄选信息的能力要强

网络的无限开放性,使得新闻的可信度受到质疑[1]。受众在接受信息传播时很容易受到“习惯性屏蔽”,通常每个人都有上网浏览信息的习惯,哪些网站我们经常关注,哪些网站我们很少光顾,都会使我们接受的信息存在不全面、不完整的情况。同时,网络上大量的信息受众因为没有时间与精力去浏览、分析、核实。我们网络新闻记者要承担起这个责任。所以,网络新闻记者要比传统媒体的记者拥有更加专业的背景、更加广阔的知识体系、更加专业的分析能力,对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与核实,这是网络记者应该具有的业务素质与基本功之一。

同时,为了给受众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了解新闻背后深层次的东西,网络记者要充当网络新闻的“管理员”、“指导员”的角色,在做深度报道、跟踪报道、连续报道中,能够以记者独有的视角发掘信息中独有的价值,对信息重新梳理、加工,形成信息准确、真实、生动、深刻的新闻,这样的新闻受众才喜欢看。因此,网络记者只有具备远见卓识的眼光、专业深厚的知识背景,才能给新闻带来增值。互联网时代,受众需要新闻,更需要甄选后的高质量的新闻,这一任务网络记者要出色地完成。

三、亲临现场采访的能力要强

新闻不但要真实准确,而且要鲜活、生动。现场是新闻事实的发生地。要想获得独家新闻、第一手材料,记者只有亲临新闻现场才能捕捉到。当下,网络媒体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为了吸引受众、提升网络的竞争力与实力,网络媒体对原创信息与新闻时效性的需求十分强烈,这就要求网络记者要比传统媒体记者更强的现场采访意识与执行力。今日新闻今日报早已变成现在时新闻现在报,而且要立即报道。将受众的注意力、焦点带到新闻现场,让受众与新闻的实时发展几乎处于同一时间。近些年,各大媒体都在发展现场直播节目,它已成为传统媒体传播新闻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网络媒体的快速传播的魅力也在于它的同步性与现场感。因此,新闻现场对网络记者的重要性不仅是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还是网络进行现场直播,与传统媒体进行竞争的一个重要武器。

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采写的能力要强

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记者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首先要很好地掌握与理解网络这种媒体,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带来的信息资源,去采访、策划与写作。同时,网络记者要懂得如何制作各种文本,包括图片的、文字的、音频的、视频的、flas的等等,并且根据需要充满创造力地将几种形式的文本综合在一起。

西方著名新闻学者提出,网络记者必须成为一种“全能传播者”,“内容工艺专家”,而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字记者。“他们不必像程序员那样懂得那么多,但一定要了解各种程序语言的局限。”他们要善于进行多媒体、超文本的写作,该用文字的,用文字文本;该用图像的,用图像文本;该用影像的,就用影像文本;需要综合运用的,就综合运用。1999年,澳门回归时,《人民日报》首次派出了两名网络记者,从12月5日至21日,共发回文字、图片250余篇,音频、视频报道10条。这是网络采访的第一次尝试。对于这4种方式,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都可以很好地实现,就所付出的成本来说,视频新闻的花费比较大,但它却是网络新闻报道的趋势,它的优势远非其他三种文本所能媲美。

当下,网络记者的技术装备十分重要,其装备应该包括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笔、多媒体无线上网计算机、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GPS全球定位导航及相应的软件支持等。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保证记者采访、写作、发稿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可以随时与编辑部保持联系,而且可以运用多种技术手段采集新闻,查阅大量新闻背景资料,用来分析、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保证新闻报道的快速准确,出色地完成任务。当然,如果想要充分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新闻报道的准确生动,网络记者要熟练掌握各种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熟悉各种技术设备的使用性能,以便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保证新闻报道的高质量与高水平。总之,网络记者的文字功底要过硬,还要有过硬地使用数码产品、移动存储设备等先进技术设备的功夫。露丝·乔茜是美联社负责为客户提供多媒体服务的编辑,面对蜂拥而来的大批应聘者,她常常跳过一大堆推介材料不看,而直接上网查看他们的个人主页。她说:“在网络时代,我需要掌握传统和现代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能够将文本、照片、图表、音频和视频材料结合起来处理,而这正是发展多媒体的要求。”[2]

五、要有较强的人文精神

在新闻实践中,我们知道新闻的影响是深远而又长期的,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新闻的影响力更是广泛而深入的。如果网络记者不能正确地使用这种力量,就容易给采访过程中制造负面影响。尤其在采访社会弱势群体和一些有关腐败、贪污、民生等“负面”新闻时,记者一定要在采访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以记者独有的情感给采访对象带来安全感、踏实感与温暖。

在现今很多网络媒体上,记者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技术处理上和给采访对象起个化名的层面上,这是对采访对象的不尊重与情感的漠视,会误导受众忽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与尊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有一期节目是《双城的创伤》,它调查的主题是一群农村孩子集体服毒自杀的事件。在现场采访中,柴静的话语流露出悲悯、惋惜、怜爱的情感,电视画面上柴静的“哭泣,蹲下来为孩子抹眼泪”更是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正是因为她饱含人文精神的关爱,让这期节目深深打动了观众。柴静说:“新闻的一面是刚性,它可以越来越深入,越来越锐利;而新闻的另一面,情感的、内在的、心灵的部分,则应该是柔性,也可以越来越饱满。这本身一点都不冲突。如果两端都充分发展,那么整个调查对我而言就是最美好的,现在的我就沉浸在这美好里。在揭开黑幕的同时,又揭开人的心灵,窥见灵魂,这不是其他的职业、其他的栏目可以做到的。”[3]然而这期节目播出后还引来了不同的声音。面对来自社会的议论,柴静却淡定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当摄像机的红灯亮起来的时候,记者有权力,也有责任代替公众去问任何大家需要知道的问题。但是记者是人,就很难回避人的情感。”

但如今还有一些网络记者在采访报道时,还是热衷于“抢”新闻,不顾采访对象的感受与心理承受能力,缺少人性关怀,给采访对象带来了伤害。如用了8年时间流窜3省杀害10人的周克华被击毙后,媒体大量报道了关于周克华的相关新闻,同时还将镜头指向了周克华的女朋友张贵英,张贵英一时间成为媒体炙手可热的“焦点人物”,她的各种照片出现在互联网上,各种采访也让她焦头烂额。这样的“冷”新闻,体现不了网络媒体与记者的人文精神,必然不会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与认可。

六、沟通交流能力要强

由于互联网具有多向传播的特点,网络记者要具有较强的与受众平等交流的意识与能力。这种平等交流的能力要求记者在与受众双向交流与互动式采访中,要尊重对方,克服一切困难,打破影响采访的僵尸,自由平等地与其交流,及时了解的需求与关心的事。记者还要善于进行各种类型的调研、调查,擅长做谈话主持人,与受众进行直接、深入的对话与交流,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不断开拓传统媒体所没有的新业务领域。

同时,网络记者还要掌握较强的外语能力等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网络采访写作的需要,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57.

[2]宋琦.网络新闻人才的培养取向[J].新闻前哨,2009,(6):31.

[3]刘婷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析央视《新闻调查》主持人柴静的话语风格[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2):13.

上一篇: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当前公益性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