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刍议

时间:2022-07-18 07:49:39

课堂讨论刍议

课堂讨论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课堂讨论中,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和共进的目的。高质量的课堂讨论可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彰显学生个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课堂讨论就是经过认真、充分的准备,师生围绕一定的问题,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教学效率的方式或方法。

一、组织课堂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改进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课堂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落实其主体地位。课堂讨论可以变单一的教师讲授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彼此交谈和相互讨论。在共同探讨事物的本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甚至可以与教师、同学商讨、争辩,教师也可以参与者的身份诚恳地谈出自己的体会和观点,以引导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2.讨论中多方面的信息交流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讨论在相互交流中,伴随着观点的交锋,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新的正确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课堂讨论可以加强教师对学生和教材的再了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讨论过程中,师生共同针对所提问题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看法毫无保留地谈出来,从而为教师了解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教师在信息处理中应注意总结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供大家讨论解决,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组织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教师要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在讨论中,针对所提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观点和问题,有时会出现一些过激的看法。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讨论,澄清是非,就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同时在心理上也要有充分的准备,能灵活处理突发事件,以免影响讨论的效果。

(2)精心设计讨论题目。一个或一组恰当的题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设计好问题很关键。设计题目要符合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准”,二要“巧”。

所谓“准”,一方面是所设计的题目要紧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使讨论围绕课文的中心内容展开;另一方面是所设计的题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状况相联系,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适应,尽力选取社会的热点问题或学生的热门话题,以便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所谓“巧”,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难易要适中,题目太难,学生不易找到头绪,讨论无法进行,题目太易,三言两语就讨论完了,也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二是题目设计的角度要恰当,要注意选准切入点。

(3)正确地选择讨论的方式。讨论方式按讨论的规模可分为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两种;根据提出问题的主体不同,又有启发式讨论和发现式讨论之分。另外还有主题演讲式讨论、辩论式讨论、咨询式讨论等几种。在方式的选择上,一般议题较多,难度较小时选用小组讨论;对课文的重点内容,难度又较大的选用班级讨论;学生中的热点问题意义较大,有利于学生发挥,可选用主题演讲式讨论,争议较大的采取辩议式讨论。总之,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时机不同,灵活选用讨论的方式。

(4)指导学生的准备工作。讨论必须以学生掌握知识为基础,否则会使讨论陷入无聊的争论,背离讨论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调查、积累资料,最好让学生拟出发言提纲,以便使讨论顺利进行。

2.开展讨论。开展讨论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能力的中心环节。为保证确有实效地开展讨论,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是讨论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讨论中,教师要重“导”莫“堵”。

所谓重“导”,就是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一要诱导。当学生讨论不起来时,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和讨论欲望,引起学生的思想冲突,如设计多台阶、小难度的问题;列举相互矛盾的两种观点,供学生分析。二要指导。若学生缺乏认识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细心授之以法,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问题。另外,当学生讨论遇到障碍或知识缺陷时,教师要耐心疏导,帮助学生排除障碍,使讨论深入下去。

所谓莫“堵”,指在讨论中,教师要避免用一些不合理的方式阻塞学生的思路,影响讨论的深入进行,如横加干涉、妄下结论;或者一发现正确的苗头就急于总结。这样会使学生活跃的思维受到抑制,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此时,教师不如沿着学生的思路深入下去,在深入讨论中深化问题,证明正确的观点。另外,学生的观点有错误时,教师也不能冷言相讥,要耐心指导,使其在辩论中改正错误。

(2)讨论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提出问题。只有让学生有感而发,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顺利展开讨论。其次,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好、中、差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再次,要注意讨论的民主性,教师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切莫高高在上,影响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3.讨论的善后处理。讨论结束后,不能只停留在得出的正确结论上,教师要做好讨论的善后处理。首先,要求学生针对课堂讨论,写出小结,以巩固所学知识,完成学习目标,同时要回顾讨论的全过程,再现讨论的思路,提炼其中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写出讨论的个案,总结讨论的得与失,吸取经验教训,实现教学相长。

(责编 潘冰)

上一篇: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做法 下一篇: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