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思考

时间:2022-07-18 04:39:48

图书馆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思考

[摘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学习是决定文化指数的重要条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各级各类图书馆应把自己融入到学习型社会的创建中,努力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确立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先导地位,发挥其积极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和谐社会读者服务人文管理

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古往近来,古近中外都有人们追求和谐社会的记载与传说,和谐是人们崇尚的理想境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更加追求和谐之美。

所谓和谐,是各种矛盾和关系配合协调,使之相生相长。当事物的矛盾和关系配合得适当、协调时,就会达到共同发展的美好境界,或发生质变生出新的更高级的事物。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莫不如此。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马克思曾设想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又一项重大任务。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优秀文化的孕育。作为先进文化富集地的图书馆,理应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在新时期,充分认识和发挥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总书记所说的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怎样把这个理念融入到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去,同行们著文谈了自己的想法,认为“以人为本”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础,是图书馆与时俱进的动力。图书馆服务只有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才能在新时代得以持续发展,才能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和读者处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

一、图书馆创新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源泉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美好愿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不断进取,是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高度融合。图书馆服务是实现其社会教育职能的根本所在。在新时期,只有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职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大力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激发公民的学习兴趣和不断进取的意志,使人人成为学习之人,社会成为学习化的社会,最终实现人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1、加强自身建设,服务和谐社会

加强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可以说图书馆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尤其是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类对知识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目前我国图书馆普遍存在着体制僵化、服务模式单一、文献资源更新速度缓慢等发展滞后现象。新时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加快自身发展的步伐,提高馆员综合素质,拓展服务职能,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2、更新服务理念,延伸服务范围

和谐社会需要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图书馆要立足社会、服务全民,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积极引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从而为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积蓄能量。对于图书馆来说,馆舍再大,藏书再多,也只能满足一部分读者的需求。因此,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半径,把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显得尤为重要,变“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从而满足社会各阶层公民的需求。文化部近年把社区、乡镇图书馆建设作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在社区、乡镇建立图书流动站,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全民学习教育中的作用。

3、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职能

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与国际图联标准和西方国家发展状况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国际图联规定,图书馆图书应达人均3册,我国仅为0.254册;美国2643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波兰和加拿大分别为1093人、9866人,我国则40万人才拥有一座图书馆;西方发达国家人均购书经费达120美元,我国仅为7元。如此大的差距,怎能满足学习化社会及终身教育的需求?而且,绝大多数图书馆及其知识资源都集中于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尤其是老、少、边地区的农民,其知识资源的拥有量更可想而知了。同样,我国整体教育事业也很不发达,每年有一千万初中生不能升入高中,有四百万高中生不能升入大学,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占了12%。许多社会学者呼吁:大多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最堪忧的是科学知识贫乏;要消除贫困,最根本的是教育扶贫和科技扶贫。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任重而道远。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站在时展的高度,认识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希望政府部门和社会成员都来关注和支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加大对图书馆投资的力度,完善服务设施,加快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步伐,提升服务职能,为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为和谐社会打造优良的文化环境。

二、图书馆人格化的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

图书馆是一种人文事业,对于人文事业理应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在图书馆实施人本管理,就是以人治馆,以德治馆的管理方法。通过人本管理来体现和谐社会。一个和谐社会的整体是靠各部门的分体来反映的。图书馆的人格化管理实质上就是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与实践中的体现,即把图书馆的管理核心放在对人的管理上。通过培植人文精神,营造人文环境来充分调动和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最终达到创新管理和创新服务的目标。用情感人是人本管理的重要方式方法,对读者、馆员应施以人文关怀。让读者和馆员都能通过图书馆这一场所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尤其是对那些弱势的群体读者(如残疾人、失业者、失足、失助者、失落者等)都应给予特别的关爱与帮助,即使对有劣迹的读者也要以教育为主,做到用情感人,以情服人,用情聚人。在日本,一些老年大学图书馆还为老年人送书上门,致以人文关怀,通过多种多样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和内容让读者感受到“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图书馆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明礼诚信,互帮互助的宽松环境让无论是读者还是馆员双方都能通过图书馆这一具有文明标志的知识文化结构来享受和谐社会的友好氛围。通过馆内核心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核心的人格化服务,打破服务主体与服务客体之间的身份界限,在服务中体现友善、平等、诚挚的服务精神,通过人格化的信息服务来保护用户的人格尊严,打消读者的各种顾虑和心理障碍,放开手脚,高效、尽情地享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人性化充满人情味的优质服务让读者有走进“图书馆仿佛走进了圣殿”,“图书馆家的感觉”,这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是对和谐社会的一种提前进入和体验!读者发自内心的感叹更加肯定了在创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图书馆已走在了前列。《左传》曰: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和谐社会的宏大乐章需要全社会各行各界齐心协力共同奏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们已普遍认识到知识共享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图书馆必须应以面向社会的发展战略进行协调发展的资源整合,搭建信息资源数字化共享的服务平台,用战略的眼光构建面向读者的公共平台,使各类读者都可以通过服务平台充分而有效地享用图书馆情报资源的服务。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平等服务,缩小数字鸿沟等等都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好图书馆与社会共生存的关系,达到图书馆情报事业的社会化目的。

上一篇:农村文化活动探讨 下一篇:创新型图书馆文化研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