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

时间:2022-07-18 03:38:17

数学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

摘要:通过易混概念比较、相反概念比较、新旧知识比较、同类事物比较,从而提高知识的认识水平,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比较 概念 知识

【中图分类号】G420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把具有某些联系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相似易混淆的东西加以对照,找出差异,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在教学中,把某些有一定相关性的知识点或练习题放在一起对照讲授或练习,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准确把握题意,通过比较,可以辨别真伪、正误,提高知识的认识水平;可以举一反三,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易混概念比较,防止混淆

如线性代数里面有两个重要的知识点――行列式、矩阵。对于初学者来说

这两个知识点极易混淆。表现在概念上混淆,做题时思路混淆,不知该用什么知识解决它。所以有必要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加深对两个概念的认识。

1、概念上的区别:行列式是一个数或代数式,可展开计算其值,行数与列数相

等;矩阵是一个数表,无值可言,行数与列数可以不等。

2、书写形式不同:行列式用两竖线表示,即 ;矩阵用小括号和中括号表示,

即 、 。

3、数乘的区别:不为零的常数K乘以行列式时,只乘以其中的一行或一列;而

不为零的常数K乘以矩阵时,必须乘以其中每一个元素。

4、行列式的性质与矩阵的初等变换的区别:行列式的简化是利用五个基本性质

进行简化的,其中四个是等值变换,一个是变号变换。简化后用等号连接,矩阵

只有三个初等变换,变换后其秩不变,且用“ ”连接。

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助于提高听课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相反概念比较,找出关联

如:在讲新课“对数函数的定义及性质”时,由于指数函数前面已经讲过,因此,可由指数式、指数函数导入,① ;② ,则 为 的反函数,并称为对数函数;③对 和 在定义域、值域、图像、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使新旧知识在头脑中清晰地联系起来,对新知识更容易掌握和记忆。再如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的比较等,提高知识的认识水平。

三、 新旧知识比较,以旧带新

新旧知识的比较,对于学生消除旧知识的负迁移,顺利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对于学生巩固旧知识,突出新知识的特点,使新旧知识在头脑中清晰地联系起来起着积极作用。

如:讲新课“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可从一元二次方程讲到一元二次函数,再讲一元二次不等式。可请学生比较下列式子及解法异同: , ,使学生从根本上摆脱思维定势的负作用。再如:讲新课“空间向量”时,从平面向量入手,因为两个空间向量的和、差、数乘、内积、模、垂直、平行、夹角等计算公式与平面向量的公式非常相似,将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对新知识更容易掌握和记忆。

四、 同类事物比较,提高能力

1、同类型题,解题方法的比较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伴随矩阵法和初等变换法。引导学生对题进行分析,A矩阵有三角函数和较多的零,用伴随矩阵法比较直观,计算简单;若学生对三角知识较熟悉,则用初等变换法比较简捷,快速。对于B矩阵,不难发现,第一行与第三行只有一个不为零的元素,且两元素不同列,而第二行有两个不为零的元素。这些不为零的元素数字简单,用高斯消元法解决它比较简捷。

对解题方法的比较,有助于解题时,灵活选择解题方法。

再如:求下列函数定义域(1) ;(2) ;(3) ;(4) ;(5)

请学生解题完后,归纳求定义域的基本方法,总结求定义域步骤。因为,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

2、一题多解,解题方法的比较

一题多解是多角度地考虑同一个问题,找出各方法之间的关系和优劣。

如:化简: 。解法1: ;解法2: ;解法3: ;解法4: ;解法5:原式= =0;解法6: ;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寻求规律,比较解题方法的优劣,这过程,不仅熟悉了三角公式,而且增强了公式的灵活应用,学生自己也能总结出:解法1、2、4属于代换法,解法3、5、6属于组合法。

3、 一题误解,误解与正解的比较

如:从1、2、3、4、5中任取2个数可组成多少个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式子?错解:从1、2、3、4、5中任取2个数可组成 个加法式子; 个减法式子; 个乘法式子; 个除法式子。错因分析: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排列、组合的概念不清而致错。正确解答是:因加法、乘法满换率,与顺序无关,因此从1、2、3、4、5中任取2个数可组成 加法或乘法式子,而减法、除法不满换律,与顺序有关。因此,从1、2、3、4、5中任取2个数可组成 个减法或除法式子。进而通过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消除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学生更清楚地明白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4、 一题多变,进行多变中的比较

一题多变是指:通过题目的延伸、变化、发散,提供问题的背景,提示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在课堂中,以简单题入手由浅入深,逐渐地把题改成多变题目,让学生找到突破口。如:分别求函数 、 、 、 、 的递增区间,让学生主动去猜想、体验、尝试、比较、创造,寻找解题规律、归纳解题方法,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再如:学生以求函数 的值域为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该题目进行变化和延伸,将题变换为求 、 的值域、延伸为确定实数a的取值范围,使 的值域为R。解完题后,思考解题步骤,就会发现解决同类型题时,既有相同性又有灵活性,使学生彻底弄清相应的知识点及数学方法。

上一篇:浅谈钢琴学习中的唱谱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反思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