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剪辑浅论

时间:2022-07-16 11:13:12

影视剪辑浅论

[摘要]探讨了剪辑的概念及原则,并重点就剪辑的技巧和创造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剪辑是隐形编剧,隐形导演,隐形制片人,在影视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其中包含着一种挖掘潜在的蒙太奇因素,从而尽最大的努力来弥补影视艺术的“遗憾”。

[关键词]剪辑;原则;技巧

[作者简介]于瑞华,1962年10月生于山东济宁、副教授,长期在高校从事电化教育工作以及计算机校园网络的研究、开发和运用。

剪辑这个行业,伴随着我国影视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90余年的历程,其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剪辑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剪辑的原则有哪些, 剪辑创作的技巧又如何把握,这些许多人恐怕还没有真正了解,本文就上述问题作一简单分析,供同行参考指正。

一、剪辑的概念

我国剪辑以前叫剪接,最初是由导演兼任的,据说,后来由于导演实在忙不过来,才由专职剪接人员分担其最初的职能,帮助其完成导演的创作构思。这种状况在我国电影初创以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大概是符合实际的,称之为“辅助创作”是恰当的,无可非议,那时导演文化层次较高,有的从事过话剧、戏曲的编导,而剪接人员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更侧重于剪接技术、技巧以及繁重的制作工艺方面的操作。因此,剪接在制片厂大多划归技术部门管理,但是,随着电影的发展进步,创作分工亦日益细致、合理,不少剪接师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在创作中已不再是导演让怎么剪,他们就怎样画葫芦地照着去描,而是与导演互相协商,成为名副其实的合作关系了。

后来“剪接”改称为“剪辑”,这是我国几代剪接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果。一字之差,说明了它已从最初简单的剪剪接接,发展成为负责视听语言构成的相对独立的重要艺术再创作部门。所谓“文章是改出来的,影视是剪出来的”,实在是经验之谈。剪辑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这已成为深谙艺术创作规律的有识之士的共识。

那么“剪辑”到底是什么呢?定义“剪辑”这一概念存在着诸多困难。与一般表述不同的是,我们在提及剪辑的概念时着意地回避使用蒙太奇这一概念,以免将两者轻率地混淆在一起。其理由在于:第一,蒙太奇概念已经足够混乱。它有时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电影剪辑技术,有时又用来特指“苏联学派”,所以缺乏理论的明晰性。第二,就对剪辑的理论探索而言,仅用蒙太奇一词来概括则过于狭隘,比如有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索剪辑问题的;也有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的,在理论的概括上有各自明确的内涵与外延。第三,剪辑一词纯从技术角度提出,是一个中性词,具有足够的包容度,因此,在国际上,电影理论界一般通用剪辑一词,英语为cutting或editing。

二、剪辑的原则

剪辑工作者的职责首先是把分别拍好的镜头按照分镜头剧本的总体设计和排列次序,将每场戏以至整部影片组接起来,使人觉得这是个连贯的故事。这是起码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标准。要做到情节连贯,叙述顺畅,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第一,要使情节连贯,就需按照分镜头剧本规定的场景和镜头次序进行组接。

第二,使镜头中的一切运动和动作都衔接得很舒服、自然,而且不产生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跳动感。

正如美国的卡雷尔・雷兹在他的《电影剪辑技巧》一书中所说的:“流畅的剪辑必须服从某些机械的原则。” 一般说来,做到了这两条也就算完成了一部影片的剪辑任务。这两条原则的第一条(按照分镜头剧本规定的顺序进行组接)则为剪辑者规定了有限的活动空间和回旋余地,这也就是剪辑工作局限性的一面,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是否因此我们就应该满足于“机械的流畅的”剪辑,满足于消极的被动的剪辑,满足于一般的完成任务呢?显然这是不应该的。

卡雷尔・雷兹在论述电影剪辑原则的辩证关系中的另一方面,即主要方面时说:“所有关于流畅的剪辑的规则,都服从于和分镜头的机械要求相反,广泛得多的戏剧性的原则。因此这些规则不应该看成是有约束力的或者是有效的”。如果分镜头剧本的蒙太奇排列有不妥之处或者镜头数目的多少失调,剪辑师都应该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在征得导演同意后做出适当的变动,不应该被机械的规则束缚住手脚,不敢越雷池半步,那样做未免有些太消极了。

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机械的流畅的”剪辑,即指完全按剧本规定的顺序和镜头数原封不动地进行组接,同时也包括那种完全不拘泥与动作的衔接的剪辑方法。是的,应当尽量地使镜头转接时的形体,动作衔接很舒服自然,但这只是对剪辑工作者最起码的要求。而对剪辑工作者最主要的要求是首先要遵循一切从戏出发,从突出戏的感染力出发去进行富有创造力的剪辑,只有明确了这点,才能从具体的剪辑过程中注意,从规定的情景出发,从人物的情绪出发,从戏的节奏、气氛和最佳的银幕效果出发来考虑如何剪裁、取舍和组合,其中包括选择剪辑点、动作的衔接和镜头的长短,以及如何适当地富有创造性地改变分镜头剧本原来的镜头排列次序,使之更合理,更富有感染力。

三、剪辑的技巧

技巧是为情节,结构服务的,也是为方法、风格服务的。影视的剪辑技巧要符合全剧的方法、手法的运用,要符合全剧特色、风格的确定。技巧是手法,也是风格。

其一,影视的最小单元是画面,画面是表现在屏幕上的影像形式,这种影像的特征与它所表现的实物有极大的相似性。影像作为视觉语言的一种表意元素有着独特的意义。画面中的具体形象作为一个信息的整体,表示了一个个别的具体事物和事物的存在方式,某个人或某个物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按着某种运动方式在活动。这种具体的形象由多种影像记号组成,传达着一种立体的信息,由于在一个没有特定情境和上下文联系的画面中,影像可以只是一个记号,所以它并不单纯地表示被拍摄的那个具体的实物,而可以使该物在一个社会性语境中起特定的记号作用。作为记号的影像与影像本身是有区别的。如屏幕上的一个人,作为记号不等于就是“这个人”,而由这个人的有关特征来代表“人”的意义,这时被指示者不再是个体,而是由个体组成的“类”概念。创作者在很多时候,正是利用这种“类概念”所创造的心理意象,来进行形象性思维。画面的直接形象通过巧妙结合可以产生联想性、含蓄性的意指作用,使之产生出引申意义和相关意义来。这种意义具有抽象的理念色彩。画面的意义只有在进入了叙事系统之中,才能发挥出完整的表意作用。

其二,镜头转换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在转换过程中使人的视觉注意力感到自然、流畅,使人的注意力从这一镜头自然地转到下一镜头,也就是说,不要产生视觉间断感和跳跃感。影视画面向人们传达的视觉信息,有多种构成因素,如形态、色彩、影调、运动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视觉的信息接收。它们有机地、和谐地变化,是形成视觉连续感觉的基础。这些因素的冲突对比或大幅度变化,形成的则是视觉震惊感觉。

其三,剪接中的匹配原则,就是两幅画面在连接时要具有一种和谐、对应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影响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理。在剪接中,主要的匹配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位置的匹配:所谓位置的匹配主要指两幅画面中的主体在剪接到一起时,要相互协调,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之中。由于画框的存在,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画框的移动,主体可以被放置在画面任意一个部位。根据一般的构图规则,主体在画面中应处于视觉中心的位置,这样容易使人的视觉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对于电视画面尤其如此,因为电视画面处于流动之中,不容人的注意力去寻找主体,所以它必须处于一个醒目的位置上,让人一眼看去便被主体所吸引。二,视线的匹配:指剪接时要注意画面中人物的视线方向合乎一定的逻辑关系。由于画框对空间的分割作用,物体和人物在屏幕上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为了保持正常的逻辑关系,画面中视线的方向符合人的心理感受。如表现人物朝气蓬勃的交流关系――对话、对视等――应使两幅画面中人物的视线保持相对的方向,如表现视线的方向一致,应使画面中人物的视线向同一方向看。三,运动的匹配:所谓运动的匹配,指运动方向性的和谐关系。画面中运动的方向性,也是由于画框的存在而出现的。屏幕上主体的运动方向与实际运动并不一样,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向一个方向直线运动的物体,由于拍摄时摄影机放置角度不同,在屏幕上可显出平行运动、垂直运动、对角线运动等不同的运动形态。

四、剪辑的创造性

最后,再谈一下剪辑的创造性。所谓剪辑的创造性,它与以上所述的叙述性剪辑不同,但这也是相对的。即便是叙述性的剪辑也可以发挥剪辑的创造性。所以,不能排斥叙述性剪辑不是创造性。

一般地讲,采用蒙太奇方法进行拍摄的影视片多半戏剧性较强,矛盾冲突比较激烈,或者是全戏最高潮的地方。比如表现争论、斗智、吵架、打斗、追逐、屠杀和战争等场面。采用蒙太奇方法创作的主要特点是,蒙太奇结构的句式比较复杂。场面调度和景别变化都比较大,镜头的分切都比较细致,镜头数较多,短镜头较多,节奏的变化起伏较大。创作者力求运用最富表现力的形式和新颖别致的拍摄角度,深刻地揭示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和矛盾冲突的内涵而引人深思。

因此可以说,剪辑用蒙太奇方法创作的场面要比剪辑一般的叙事性场景难度要大些。与此成正比,剪辑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可能也就大些。通过创造性地运用蒙太奇手法和剪辑手段来加强戏剧效果,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效能也会大些。

英国的埃立克.谢尔曼在他的《论剪辑的艺术》文中说:“一部影片的各个镜头和这些镜头中的各种事物,在剪辑过程中提供了一系列创造外延的机会。这种外延是以影片的全部内容而不是以影片的某部分为界限的,每个画面都贡献出一份力量,都同其他镜头和画面的内容有着联系,都意味着一种外延。它在剪辑时被吸收和加工,通过影片的全貌造成一种牵涉广远的整体感。”

外延,简而言之,就是由各个镜头所包含的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产生的结构可能性和可延伸性。剪辑师要善于洞察并发掘出潜藏在各个镜头之间的蒙太奇因素的各种结构可能性,并通过剪辑的手段来突出其作用,把它的潜在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让它产生光和热,甚至是火花。

结语

剪辑是隐编剧,隐形导演,隐形制片人,在影视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人说:“影视是遗憾的艺术”。是的,任何艺术作品都难免有些这样或那样的缺憾和不足,人们不应求全责备,应该理解创作者们的甘苦.话说回来,如果影视是“遗憾”的艺术的话,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设法弥补某些“遗憾”就是剪辑工作者的天职。因此,可以这样说,如果说剪辑是门艺术,那它其中包含着一种挖掘潜在的蒙太奇因素,积极地创造外延,从而尽最大的努力来弥补影视艺术的“遗憾”。

[参考文献]

[1]李幼蒸.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M].北京:三联书店,2002.

[2]马保生.谈影视剪辑艺术.中国科技信息[J],2005年第13期.

上一篇:《通天塔》隐喻的解读 下一篇:正说·戏说·假说·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