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切入点

时间:2022-07-16 10:21:24

中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切入点

【摘要】以感悟语言意蕴,积累语言能量,创设职业情境,提高语文学习关注度等为切入点,对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语文能力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职学生 语文能力 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01-02

新编中等职业语文教材根据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指导思想,提出了“感悟文本一生成能力一指向应用”的基本理念。立足学习主体,突出文本感悟,注重能力形成,强调语文应用是教学过程中的思想灵魂。在中职教学过程中,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避免“一刀切”的局面、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语文能力是中职学校必须探研和解决的问题。

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必然与语言表达有关。那么在实施教学及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呢?本文从以下方面对此进行探索。

一、感悟语言意蕴,积累语言能量

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对语言的感悟与积累。而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不高,人校成绩较低,文化课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学会感悟与积累就是关键。感悟与积累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对语言的储存。华罗庚曾说:

“天才在于勤奋,读书在干积累”。

(一)在聆听中积累语言的能量

“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味觉。”听的作用仅次于看,它是汲取知识,积累口语材料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听话时,主体必须在瞬间利用强化记忆储存信息,并依靠快捷灵敏的直觉思维活动,才能在接收言语声波的同时理解语意并评判话语。因此,要有效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多听。在课堂上,我们一般都能做到让学生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使其边聆听边思索,边感悟边积累。但对于课外的聆听、思索则往往容易被忽视。俗话说:身边的一切皆学问。平时加强学生收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听流行歌曲以及听别人争辩等,都能促进其边听边思考,并能从中有收获,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例如“贾”字,在央视播出的“开心辞典”栏目中有一期就有对这个字的不同的念法――“商贾”(gn),而有心的学生就会问为什么不念做咏a)?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趁机告诉学生同字不同音而意义也不同。方言中有的常见字与普通话的发音也有很大的区别,例如西南方言中的体育与肉体、生活与和谐,这两组中的育与肉、活与和,在西南方言的读音是一致的,而在普通话的发音却是不同的,在我们听话的时候就应注意它们与普通话发音的区别,充分认识这种差异,使自己能够正确识读。所以我们要教导学生养成聆听身边的一切“声音”的习惯,从中获得提高自己语文能力的信息平台。

(二)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的意蕴

人所获得的知识60%来自视觉,就是所谓的阅读。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慢读、快读、跳读、猜读、倒读等阅读方法,可以活跃学生的直觉思维。语文感悟能力是一切语文能力中最重要也是最隐性的能力。是人们在长期感受典范的言语活动中形成的对语言及言语中蕴涵的意义、形象、意境、情感等的直接感受和领悟的能力。语文感悟的核心是文本感悟。只有从品读文本切入,感悟文本中蕴涵的意义、形象、意境、情感,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范式,才能形成内部语言能力,进而根据需要“生成”“输出”得体的口头或书面表达。例如,赏析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时,强调学生的朗读,琅琅成韵地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感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间对语言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一个美妙的语言境界。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说明了读诗(书)能够更深刻地感悟语言的意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多了,“厚积而薄发”,就能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读书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思路开阔,写文章就会得心应手,有远见卓识。

(三)在影视观赏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机会观赏中外著名的影视作品,从中感悟语言的魅力。电影中某些片段有非常精彩的对话,在观看之后可在课堂上开展模仿对白表演,比如《沙家浜》中茶馆一场的精彩对白等,使学生明白语言的“言外之意”、“味外之味”

(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学习语言的途径越多,吸收到的语言层次就越丰富。

二、创设职业情境。提高学习关注度

新大纲指出中职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通过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中职生作为未来高素质的劳动者,毕业后就将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必须使他们了解行业需求、职业态度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但是薄弱的语文基础和较低的语文能力会影响他们在与人交流时缺乏自信。他们不敢大声朗读课文,不敢大声讲话,不敢向陌生人介绍自己、推荐自己,这就大大影响了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

开口说话是需要勇气的,提笔行文是需要智慧的。当然这里所讲的说与写并非普通意义上的“说”,即侃侃而谈;“写”也并非下笔千言。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最终还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紧扣职业特点,结合职业需要作为切入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

例如笔者在计算机2011级(春季生)讲授《我愿意是急流》一文时,依据新大纲对诗歌教学的要求,结合该单元的教学实际及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第一,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诵读训练敏锐的语感,了解读诗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品味本诗的语言美。第二,能力目标:感悟诗中的意象,恰当地展开联想与想象,并能与同类题材进行比较,进而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爱情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第四,能力拓展延伸:运用现已掌握的软件PPT知识,在网上搜集与诗歌有关的图片,做一个小课件。要求:所选图片与诗歌的形象、意境一致;把图片与配乐诗朗诵结合起来用PPT把它们链接成一个完整课件。

通过教学,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

高,朗读技巧和开口说话的胆量得到提升,并能与自己的专业联系在一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有明显提高,认识到语文并非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干,从而提高了语文应用能力。

不同年级在培养语文能力时也应有所不同。对于一年后就要走向社会就业的年级,应对学生进行的是面试、商务谈判等贴近职业实践活动的训练。例如,笔者在2010级计算机专业进行模拟面试实践活动,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创设如下情境:(1)教学对象:在校2010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2)设定主题:我的岗位我做主(以教材为蓝本,但又不拘于教材)。A.扩大活动内容;B.拓展活动范围;c.降低活动难度。(3)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选择组织材料的能力及听话说话的能力,培养“语文就在我身边”的语文运用意识。(4)活动程序: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课前准备-创设情境提供岗位―准备应聘―模拟应聘一上岗竞聘―拓展延伸(课外完成)。(5)岗位设置:A.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要求略);B.网络维护与管理(要求略);c.办公室文秘(要求略)。(6)成功的求职应聘自我介绍所包含的要素。(7)求职面试注意事项。(8)面试参考问题。

本次活动对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任务,用任务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任务是提供探究和展示的平台,组织并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总结得失、修改提升,因此整个活动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

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如发现问题可以请教老师、询问组长、观看大屏幕提示、参照手上的评分表解决问题,生命化的课堂教学由此产生。

同时,通过分组模拟、学生互评,取长补短,不仅掌握应聘技能,也培养了合作精神。通过准备应聘、模拟招聘、上岗竞聘三个有梯度的环节,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以适应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在这里,听包括听代表展示、听学生点评、昕老师指导等;说包括自我介绍、回答问题、评价他人、提出见解等;读包括读文本、读要求、读问题等;写包括写求职面试自我介绍并修改等。拓展延伸阶段,让学生实战应聘,学以致用,充分感受语文学习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次活动的特色在于语文和专业的结合,岗位的设置贴近学生未来的工作;问题的设置靠近学生的工作内容,作业的布置,让学生有实战的机会。通过活动,学生对应聘流程及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提升了应聘的自信心和成功率。这充分体现了新大纲所强调的“语文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服务,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精神和中职“语文课程服务学生专业学习”的课程特点。

正是抓住了以紧扣职业特点,结合职业需要作为培养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切入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目标明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收效。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你(教师)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极重要任务,是保护青少年心中明快的理智之火,不使它熄灭”。

中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要让语文活动成为对学生未来发展有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正常融人社会的平台,让学生拥有把握今后职业生涯主动权的智慧。

(责编 黎原)

上一篇:高校社会心理学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探索 下一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