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制度研究方法创新研究

时间:2022-07-16 12:58:52

生态制度研究方法创新研究

摘要:生态制度本质上是近似的“应然之法”,是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人类社会基础矛盾的相对静止的反映。但是,客观规律和“应然之法”都是隐藏于无数的客观现象后面的本质规律。如果探索、发现并运用客观规律,矫正非生态制度的生态化,就需要运用法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创新,即以广义的制度和法律为研究对象,运用回归分析、协方差分析、满意度分析等专业的统计分析方法,探索和发现“生态、正义”的“应然之法”即应该是这样的法律制度,矫正与“应然之法”相背离的“实然之法”,实现现实生活中法律制度的生态化。

关键词:利益基本矛盾;生态制度;法统计学;地方区域投融资;研究方法创新

一、 引言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采用“四分法”,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并同时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因此,刘文华老师认为,在人类物质生活领域,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存在并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但是,集体利益包含社会整体利益,但当两个个人组成的集体时,该集体就不能称之为社会,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一个地方政府的部门与地方政府、该政府部门与部门官员个人,都存在却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冲突。因此,从法律制度研究的视角来看,笔者结合社会学、法社会学及法益理论等基础理论,①采用“两分法”,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归纳为“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但是,如何发现、探索利益博弈基本矛盾的客观规律,如何研究、分析并运用生态制度,传统计的“行而上”法哲学、强调“效率”而难顾“公平”的法经济学等研究方法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统计学是从现象中归纳、探索并检验规律的学科。因此,构建以法律及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统计学研究方法是生态制度研究方法的创新。

二、 社会制度变迁的根源及生态制度内涵法统计学分析

法统计学是综合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以广义的制度和法律为研究对象,探索和发现“生态、正义”的“应然之法”即应该是这样的法律制度,矫正与“应然之法”相背离的“实然之法”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法律制度,实现现实生活中法律制度的生态化即符合客观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制度。运用法统计分析方法对人类社会实践及其发展历史的分析归纳为,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对立统一;其不但是存在于人类物质生活领域、精神生活领域,而且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永恒的基本矛盾。正是这对矛盾的运动导致了社会非正规制度及国家和法律制度等正规制度的产生。

1. 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社会矛盾及制度的根源。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是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支配、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这对矛盾的运动是人类社会一切制度的源泉。

首先,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不但存在于人类物质生活领域,而且存在于人类精神生活领域;其中,物质生活是基础,精神生活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人类文明包括对外在的自然界和内在的人类本性的控制。人类在对外在的自然界的控制,即通过劳动获得或潜在获得物质财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的能力的差异,合作所获得的财富大于个人,但是,合作的前提是按贡献公平分配。于是,合作就形成集体利益,而公平分配及合作的分歧就形成了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当社会进化到氏族部落或国家产生后,这对矛盾就转化为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因为,天赋人类的基础即生存权,由于人人都有生存权,这就要求实现自己的生存权不能损害或剥夺他人的生存权。但在远古时代,是从吃人的社会,人本身就是一种能给别人生存的食物。人类为了不至于因互相冲突、战争、杀戮而导致人作为一个种群而灭亡,于是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就开成了控制人类内在本性的关系即安全的制度保障,如一些动物或古代的部落形成了互不侵犯的领地,如果一旦侵犯就以战争或相似的杀戮来制止这种行为。因此,从生产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身及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安全,也要求建立控制别人或自己的内在的本性的各种制度,故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不但存在于物质生活领域而且也存在于精神生活领域。

其次,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包含于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并且后者一样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始终并且永恒的支配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矛盾。当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有机统一、协调发展时,就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否则,就阻碍社会的发展。其一,人作一个群体性动物,当面临着动物的攻击、自然灾害或其他种群的攻击等集体利益危机时,如果不维护整体利益,就可能导致包括自己在内的整个种群灭亡。其二,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由于过分强调社会整体利益而忽视了个体利益即个人私利的激励,导致因生产力低下而创造的物质财富缺乏,从而最终损害了个体利益,阻碍了人类文明发展。相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过分强调个体利益,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了社会集体财富的缩水,也同样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其三,在现代社会,社会整体利益不仅是作抽象社会人的整体利益,而且由于社会是一个包括一切生物的有机整体其整体利益也包括生态平衡利益。在地球生物圈上人与其他生物是共生的,如果过分强调人的利益,特别是强调个别人的个体利益,而损害生态环境,导致特定的物种灭绝,最终将会因生物链断裂而导致人类自身的灭亡。因此,“应然之法”即“应该是这样法律”是体现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矛盾运动规律的相对静止的外在表现,是生态制度的本质属性。

2. 生态制度的本质是近似的“应然之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在特定时间和范围内是相对均衡、静止的,但矛盾运动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这就要求有体现其博弈均衡相适应的制度;当两者不协调时,就会自发调整而达到新的均衡,这要求制度变迁以形成新的与其利益博弈新均衡相适应的制度。因而作为利益博弈规则的制度也应当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当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处于相对静止、均衡发展阶段,其制度是稳定的。当矛盾打破旧的均衡而建立新的均衡时,就要求制度变迁,构建新的利益博弈规则即新的制度。因此,“应然之法”是理想的、自动的体现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矛盾运动规律的制度。

然而,制度是人制定的“现实之法”,是提供人们交往的基本的结构,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人们通过这个基本结构来创造秩序并减少交换中的不确定性。因而,制度是“集体行动对个人行动的控制”;是包括个人之间的各种群体利益博弈的产物,也是解决冲突的博弈均衡解。均衡是各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均衡点,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却是双方或各方都能接受最现实的最佳结果。因此,“实在之法”必须凭借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并认识客观规律即“应然之法”,并通过制度的变迁使“实在之法”符合“应然之法”而形成“生态实在之法”即生态制度。所以,生态制度是近似的“应然之法”。同时,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矛盾中的集体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集体利益,二是人与自然之间社会关系的集体利益。其矛盾也就存在两类子矛盾,即涉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和涉及人之间的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相应地,体现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均衡发展的生态制度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自然生态制度;二是体现人与人之间协调、均衡发展的制度的生态制度。

三、 生态制度研究方法的法统计学方法运用

集体与个体利益的矛盾统一体是相对的,是有其范围的系统,如地方区域经济相对全国经济体系而言是个体,而相对地方区域内部的经济个体而言,又是集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作为特定系统内部的近似的“应然之法”的生态制度研究,必须要以探索、认识、分析并检验规律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制度的生态规律,实现法统计学的生态制度研究方法创新。

1. 生态制度的法统计学内涵。制度又分为正规制度和非正规制度,其中,非正规制度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发造成的调整人们行为的准则或规则,而正规制度则是原始部落或国家以维护其集体利益或集体中占主导地位小集团的利益并以集体或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作为正规制度的法律制度,是由代表集体利益的机构国家制定的并用强制力维护的正规制度,其作用之一就是调整及调和包括个人和社会在内的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因为,如果人类文明要得以维持和发展、社会要避免无序和解体,法律就要为利益提供支持。因此,法律制度应当是与反应并体现“应然之法”的生态制度,是“引导、规范和强制”其他制度的制度,其目的是“旨在创设一种正义的秩序”。但是,客观规律是隐藏于客观现象背后的本质必然的属性。特别如生态的地方投融资制度,是典型的集体利益与个体均衡制度。传统的法经济学以效率为主难于计量公平;②法哲学强调的是“行而上”的“公平、正义”的分析,结构法学、历史分析法学等方法,都但很难度量和具体操作。因此,以法律制度及其相关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的法律及其制度统计分析即法统计学分析方法,就是探索、发现、分析并检验制度是否生态的方法,是生态制度研究方法的创新。

生态制度是符合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均衡发展的制度,而集体与个体利益对矛盾分类两类系统,一类是集体统一体为两个体组成,另一类是多数个体组成的集体统一体。生态制度法统计学的内涵条件为:合作创造的集体利益大于个体创造的利益并且利益的分配是公平的,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第一类生态制度用公式表示为:(1)■(a+b)?叟a或b;(2)■(a+b)∈a或b;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才是生态制度。第二类生态制度的公示衍化为:(1)■?撞ni=1(ai+b)?叟ai或b;(2)■?撞ni=1(ai+b)∈ai或b。

2. 生态地方投融资制度中法统计学运用。地方投融资本质是地方人民运用地方财政资金“矫正天然市场失灵”的重要工具;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权能分治理论”,“地方特定区域的人民”运用天赋的“政权”授权“地方政府”运用“治权”为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引导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是实现兼顾私人利益基础上的社会整体或区域集体利益最大化。地方投融资法律制度的关键问题是地方区域经济及其规划的生态问题、地方区域财税制度及投融资法律制度的生态问题以及地方投融资效果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的生态化分析及效果的检测,都需要从大量的数据中运用历史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大数定理分析、满意度调查分析法、相关度分析法等既能分析公平的秩序又能分析效率的统计学专业方法,从地方投融资及其相关的现象中抽样、收集客观数据,并对一些定性的东西进行量化,运用客观“数据说话”来探索、挖掘生态规律,矫正制度的“非生态化”。因此,地方投融资制度的生态化研究是法统计学方法运用的典型的案例。

首先,在地方区域集体经济体系及规划的生态化检测的法统计学运用中,其一、运用客观的历史经济数据采用如回归法、概率法、协方差分析等专业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预测或预警经济结构的变化及趋势,制度或修正区域经济政策、规划,以实现市场自然失灵风险的“软着路”。其二,从规划制度来看,可运用回归分析、大数据分析,从自然生态和制度生态两个方面,制定生态规划。同时,既要防止规划超前,而造成浪费;又要防止滞后而导致“瓶颈效应”。

其次,地方投融资是一种公益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地方区域“经济杠杆”,其投资资金及融资成本的分析最终来源于地方区域人民的税收来分摊。在地方财税制度及投融资制度的法统计学运用中,其一,投资及融资额度都需要对历史的财税状态、经济结构和融资区域影响进行法统计分析,制定生态的投融资预、决算及运营制度。其二,运用"数据说话"的统计分析、归纳方法,制定生态的投融资实施制度,矫正因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代表利益与个体利益冲突的非生态制度。例如,从表1全国经济数据统计分析可知,非生态的地方投融资政策、制度是地方债务、地方经济危机的潜在因素之一。

最后,在地方投融资效果及责任制度的法统计学运用中,因为生态制度包括自然生态和制度生态,所以地方区域投融资效果分析,既要分析自然生态效果,又要分析社会、经济效果,并作为调整规划和财税制度的依据。在责任制度的构建中,一是在建立中央与地方分别所有的前提下,建立了地方政府投融资一般整体经济责任制度,即a6法律,SW=∑PW+∑(地方政府投融资)+a法律;其中a为系数,SW是指社会生态财富,PW是指地方区域内个体财富。当a=0,市场为自由竞争市场,SW=∑PW+∑(地方政府投融资);二是在明晰内部各部门或机构之间的事权与财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投融资管理中的岗位责任制度,即SW=∑PW+∑(地方政府投融资)+a[(损失补偿性矫正法+惩罚性矫正法)];三是在上述科学的考核和监管机制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运用“大数定理”建立具有一定存款功能的地方政府投融资责任保险制度作为生态责任制度的补充。

注释:

①“在德国刑法学笼罩在黑格尔的观念论之下时,维也纳的耶林等的研究却为法益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由宾丁与李斯特提升为刑法体系的基本概念,至此,法益概念获得德国刑法学的中的核心地位。耶林认为:“法律的目的是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实现利已主义和利他主义的结合,从而建立起个人和社会的伙伴关系”。(张文显:《20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0页。)法益是指由法所保护的、客观上可能受到威胁的人的生活利益。”参见,张明楷著:《法益初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第25页-167页。

②“与市场一样,法律用等同于机会成本的代价来引导人们促进效率最大化”,见[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 A.Posner),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1月第2版,第763页。

参考文献:

1. 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美)罗斯科・庞德著,廖德宇译.法理学.第三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 (美)约翰・康芒斯,赵睿译.制度经济学(上).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4. 周明勇,易丹辉,肖宏伟.“论民间借贷制度演化”.现代管理科学,2013,(9).

5. (美)E・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统计测度、国际比较与影响因素研究”(项目号:2013LD03);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环保投资核算体系优化与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研究”(项目号:20090911)。

作者简介:周明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博士生,高级经济师。

收稿日期:2014-09-10。

上一篇: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路径选择及其对策... 下一篇:金砖国家引进FDI的对外贸易效应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