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射日神话解读

时间:2022-07-15 08:21:39

中国少数民族射日神话解读

摘 要: 在对神话文本详细解读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参考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著作中若干方法,概括出文本中出现的基本情节,并对于典型作出简要的比较分析,从中发现深层结构上的关系。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射日神话 情节

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为百姓世代传诵,民间文学――神话也绽放异彩,射日神话便是这其中璀璨的一色。本文在对神话文本详细解读的基础上,抛开对太阳形象的专门分析,对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著作中若干方法进行解读分析。以下选择壮族、布依族、哈尼族、瑶族、仫佬族、土家族、蒙古族、苗族、毛难族等九个少数民族的十则射日神话作品,其中壮族两篇,其余民族各一篇。

一、神话中与射日英雄、射日武器和射日地点相关的基本情节。

1.特康射太阳(壮族)

1)天上有十二个太阳,导致严重的灾难。

2)特康制弓造箭。

3)特康站在巴泽山上射日。

4)最后一个太阳躲到大海里。

5)太阳被公鸡请出来。

2.侯野射太阳(壮族)

1)天上有十二个太阳,导致严重的灾难。

2)巨人侯野制弓造箭欲射日。

3)侯野爬到山顶上射日。

4)最后一个太阳滚到大海里。

5)太阳被公鸡叫出来。

3.勒嘎射太阳(布依族)

1)天上有十二个太阳,导致严重的灾难。

2)勒嘎要把太阳射下来。

3)勒嘎千辛万苦到了榕树上。

4)勒嘎射落十个太阳。

5)剩下两个太阳,一个钻云里,一个躲天河。

6)太阳被公鸡喊出来。

4.为什么鸡叫太阳就出来(哈尼族)

1)天上有九个太阳,导致严重的灾难。

2)英雄俄普浦罗射落八日。

3)最后一个太阳躲到山背后。

4)太阳被公鸡叫出来。

5.射太阳(瑶族)

1)天上有十个太阳,导致严重的灾难。

2)格怀射下八个太阳。

3)剩下两个太阳躲在海里。

4)格怀请公鸡叫出太阳。

5)公鸡叫了三声,两个太阳出来了。

6)格怀射落一个太阳,留了一个。

6.喊太阳(仫佬族)

1)白天有七日,晚上有七月,导致严重的灾难。

2)老者者和老公公制弓造箭,爬到马桑树上射落了六个太阳。

3)最后一个太阳躲进云里。

4)老者者和老公公派了马、牛、公鸡喊太阳,只有公鸡把太阳喊出来。

7.太阳和月亮(土家族)

1)玉帝放出十二个太阳,导致严重的灾难。

2)卵玉备桃弓造柳箭欲将射日。

3)卵玉爬上马桑树顶,射落十个太阳。

4)剩下两个太阳。

5)卵玉正要射,眉毛草遮了他的眼睛,箭射偏了,两个太阳保住了。

6)卵玉让太阳哥哥晚上走,取名叫月亮;让妹妹白天走,还是叫太阳。

8.额日亥・莫日根(蒙古族)

1)天上有七个太阳,导致严重的灾难。

2)额日亥・莫日根射下了六个太阳。

3)最后一个太阳躲到了西山背后。

4)旱獭早晚出洞,东张西望想射太阳,太阳东躲形成昼夜。

9.射日射月(苗族)

1)天上有十二个太阳十二个月亮,太阳们齐出,导致严重的灾难。

2)两个少年送给昌扎十一枝箭。

3)昌扎用这些箭射落了十一个日月。

4)剩下的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躲在杜黎家中。

5)公鸡把太阳叫出来了,得到人们的感谢。

10.格射日月(毛难族)

1)大禹治水没有根除水妖,九十九年后水妖复出。九头乌龙精喷烈火,形成十个太阳,更与九头白熊精合谋(十个月亮,极寒),导致严重的灾难。

2)岜英山有猎人父子爹格和格,百姓们请他们射掉日月。

3)爹格和格准备弓箭,带上二十个后生和干粮上岜英山顶射太阳。

4)格回岜英山,爹格已死。他和兄弟们造了十支有羽箭,攀上岜英山顶准备射妖龙和妖熊。

5)鸡叫五遍后妖龙窜出海面,格接连射下九个。

6)最后一个太阳借雾气逃上天,雾气化雨降下。

二、以壮族《特康射太阳》作为参照系提取作品情节单元。

以上神话的基本情节单元可以概括为以下九个方面。

1.多个太阳出现导致严重的灾难

2.英雄欲射日

3.英雄制造弓箭

4.英雄站在某处射太阳

5.若干个太阳被射下

6.只剩下的太阳躲起来

7.某种动物受请去喊太阳出来

8.该动物受到另一动物帮助

9.太阳被喊出来

在获取情节的基本单元后,提取关键点作为比较分析的对象。接下来要讨论的,可以说是在射日神话中比较典型的。这些“典型”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在不同民族、不同时空的多重交错中表现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在这里主要以射日英雄、射日武器和射日地点这三个典型,分析它们在不同版本、不同时代的射日神话中的重复性,从中可以看出“典型”的辐射力的强弱。

(一)射日英雄

虽然名字、身份不同,但射日英雄们大都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天生神力:“猎人父子力大无穷,他们用的弓,人们扛也扛不起……”(《格射日月》)

2.拥有超人的技艺:“侯野……射箭又远又准,是个打猎能手……”(《侯野射太阳》)

3.拥有惊人的意志:“……勒嘎时时被风刮倒,就爬着走,咬紧牙爬了三天三夜……又走了七天……周身被火烤起水泡泡……又走了三天三夜,浑身被檬刺锥起血道道……”(《勒嘎射太阳》)

射日本身就不是件简单的事,力气、技艺、意志是必要条件,而神人的帮助也是一种关键。在所选择的作品中英雄大都有超凡的出生,而得到神人相助是射日壮举成功与失败的转折,如《勒嘎射太阳》、《格射日月》。《勒嘎射太阳》中的白胡子老人告诉勒嘎要爬上遥远南方一棵会迅速长高的榕树上才射得到天;《格射日月》中格遇上了一个脏老头,接受他的考验(送水、送食物),后来脏老头告诉他鼯鼠没翅膀却飞得远的原因是四肢间长有肉膜。这其实是古代人类生产劳作经验相传的一种表现,而像勒嘎要往南走三十天,经过狂风岭、火烧山、檬刺坡、大河,以及脏老头对格送水送食物所提的高要求(九十九碗水、捕捉鼯鼠),则反映了古人在经验的获取过程中需要经历相当多的困难。

(二)射日武器

远古时期,先民们为了生存,必须和大自然搏斗,和凶禽猛兽搏斗。在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中,人类积累了许多方法和器具。棍棒和石块的攻击范围有限,标枪之类在射击精度和携带方面远不及弓箭,弓箭大概是古人远距离精确打击目标的最优良武器。

在射日神话中,英雄们大都拥有(受赠)威力无比的弓箭。值得一提的是毛难族的《格射日月》中,爹格首次射日用的是20枝见血封喉的毒箭,但是由于射程不够,没射中太阳,反遭其害。后来格拜师学神箭,经过重重考验,脏老头提示他根据鼯鼠飞得远的原理,造出有羽箭,终于射下太阳。同样作为箭枝,有羽和无羽的区别在于箭的射程和飞行时的稳定性或者说命中率。另外弓的挽力决定了箭的射程、穿透力和命中精确度。爹格年老,力气应该比格差;格用上了有羽箭,爹格没有。所以爹格和格一个失败、一个成功,我想其关键就在于这两点。而壮族《特康射太阳》中,特康造了一把一万斤力的弓,削了十二枝千斤力的箭。这么强劲的弓箭,如若使用起来,威力定然惊人。但是这种弓箭当然不可能是人类生理结构所能适应的。于弓于箭,神话中的情形显然是夸张了。这是神话创造的需要,不可以过于以理性的思维去要求。

(三)射日地点

在所选的十则神话中(以下作品名简写),只有两则没有具体说明射日的地点(哈尼族的《为》,但蒙古族《额》只说从东到西)。射日地点在山上的有壮族的《特》和《侯》、瑶族的《射》、毛难族的《格》;射日地点在树上的则有布依族的《勒》(在榕树上),仫佬族的《喊》、土家族的《太》、苗族的《射》(以上三则在马桑树上)。

于山上或树上射日,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射日者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神话中射日的山都是高山,有山名的就说是某某山,虽不知在何地,但肯定是相当的高,有的则干脆说最高的山:

“……高高的巴泽山……”(壮族,《特康射太阳》)

“……朝着一座最高的山顶走去……”(壮族,《侯野射太阳》)

“最东边有一座大山,这是群山中最高最陡的高峰,太阳从东方出来,最先照到这座高峰……”(瑶族,《射太阳》)

“……要爬九千九百九十九丈高的岜英山顶……”(毛难族,《格射日月》)

山总比平地要高出许多,站在山顶,空间距离上就与太阳近了,这点先民们肯定已经认识到。山总比树高,那先民们为什么不全选择山,而有的选择了树,如马桑树、榕树等。

据《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记载:“马桑,落叶有毒灌木,有时高达6米,枝条斜展……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及华中。多生于海拔400―2100米的灌丛中……全杆各部含马桑碱,有毒,可做土农药。”马桑树作为灌木,居然有6米高,在先民眼中它有如此“神力”,个别长得高的马桑树就被认为是神树,可通天。

对于榕树,在南方大多被认为是神树。榕树从一颗小小的种子,长成高一二十米的巨树,历经数百年而不衰。这是其他树木难与其比拟的。榕树矮则数寸,高则数十米,在先民的思维中这种形态的巨大差异,就转化成了一种神话思维――榕树会长高,如布依族《勒》中所述。

地球上的山经过时间的改变和地球板块的运动,在高度上是会有所变化,但是,对于先民们来说,他们是认识不到的这一点的。所以山总是以一种固定的高度出现在神话作品中,而树木则会长高。

在列维・斯特劳斯看来,神话的功能是要解决先民们要克服的主要矛盾,或者说是调和或治理自然与文化世界中存在的对立。他认为所有的神话都表现基本的两极对立,诸如自然与文化的对立、神与人的对立或生与死的对立。对立是人类文化的特征也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结构。在以上不同文本中射日英雄之间和射日武器之间分析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出先民在创作神话的同时,其实也是赋予神话中的人和物以自身的希望。我国的少数民族的生存、繁衍的自然条件相对恶劣。而在生产力还十分不发达的时期,先民们不自觉地把大自然和地球万物神话了。他们希望通过这种神力,可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像在不同民族的文本中,先民们觉得太阳太炎热了,需要“射日”,但是,他们又不是要完全地消灭太阳。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出先民们克服矛盾和了解他们自身周围世界的无意识愿望。

参考文献:

[1]陶立[,李耀宗.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传说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2]谷德明.中国少数民族神话[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3]马学良,今旦译.苗族史诗[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

[4]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神话新探[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5]农冠品.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6]列维・斯特劳斯著.谢维扬,俞宣孟译.结构人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7]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8]傅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黄任远.通古斯满语族诸民族的射日神话比较[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4).

[1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上一篇:民办高职教育模块学分制下的课程设置 下一篇:从哈代诗歌翻译看徐志摩的翻译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