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生物教学初探

时间:2022-07-15 05:56:34

新课程生物教学初探

新课程为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更为生物教学增添了几分活力,为生物学习带来了革新和机遇。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决定了教学应是灵活的问题探究,知识在问题分析中的构建。我在新教材教学中做了以下方面的尝试和探究,从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感悟。学生也从教学中体验了快乐和成功。

一、导入新课时,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情境教育创始人、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指出,情境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是特别适应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全身心活动其中的教育环境”。在导入新课时,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创设“直观”“生活”“悬念”“故事”“诗文”等情境氛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如情入迷,求知欲望强烈。如教学“传染病及其预防”时,我是以小品的形式导入新课。一个学生肚子痛得很厉害,到医院去检查,医生告诉他患了蛔虫病,学生大吃一惊:“蛔虫怎么跑到我身体里了,我怎么一点都没察觉?”医生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出传染病的知识。这样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古人云:“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怀疑是发现的起点,质疑是探索的动力,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端。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采取小组竞赛、给分等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和决问题,大胆地提出新的设想,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如在“叶片的结构”教学中,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秋天枫叶为何红?绿叶能否发电?为什么莲叶上有滚动的水珠却不渗入叶内?……学生对这种方法相当欢迎,为了争得高分或给自己这一组争光,可以说个个都积极地思考,小组讨论的气氛也相当热烈。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高了,上课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三、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造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生质疑之后,我便抓住属于本节课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来作为探究内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每个人都希望交流,在交流中展示自我的风采,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都希望感受作“焦点”的喜悦,而合作探究就是他们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最好平台,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小组讨论,养成从不同角度、从正面、从反面、从逆向等去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不断探究、验证。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愿望,使课堂充满了富有创造性的气氛。学生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有了学习的乐趣、交流的乐趣、研究的乐趣、成功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创造力得到了培养。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观察和实践是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我对原来的实验方法做了一些改进:实验前师生共同做好准备,教师提供预习提纲,学生则凭借极大的兴趣顺利完成实验;实验中保证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做合理指导;引导学生客观对待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有时,我在实验教学中有意地增加讨论内容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比如: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鸟的卵壳有小气孔的实验”“鱼呼吸的实验”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验证,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充分发挥了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在设计实验中要考虑到诸多细节,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学生也能体会到发现的乐趣。

五、巧妙利用自然环境辅助教学,提高生物教学效益

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也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主动的、广博的教材,我们应该让学生去接近大自然,鼓励他们去发现、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因此,我总是巧妙地利用学生春游、植树、野炊、郊游、游公园等活动,让学生聆听大自然的声息,观察一下自然中的动植物,巩固和拓展书本知识。比如,在郊游中见到蒲公英、苍耳的果实等,引导学生即兴探究“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在植树劳动中,抓住有利时机,引进“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内容,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我还能利用校园绿化带进行实地上课,提高课堂效率。比如教学“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植物的开花和结果”时,在布置学生预习教材并提出有关问题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到本校果树园里观察探究,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所学内容的印象。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真正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总之,我们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积极探索教学的新路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上一篇:农村初中英语听力训练误区分析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师应强化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