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途径探讨

时间:2022-07-14 08:25:55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途径探讨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各方面都处于发育时期,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会发生转折性的变化,因此,作为体育老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途径;探讨

初中时期的身心教育不仅影响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而且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直接关系。作为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制订相应的体育教学方案,并针对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进行努力探索。

一、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整,“增加”主要是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并适当加入一些适合全民健身的运动项目,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综合化;而“删减”主要是指减去一些简单重复、动作复杂、难度要求较高的内容,如,降低铅球、跳高、竞走等项目中的技术要求,取消高低杠的练习等。此外,在体育项目锻炼中,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对女生的技术要求,尽量安排一些难度适中、运动量小、刺激性小、便于调节的项目。

二、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1.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当学生身处一定的教学情境时,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自身的探究欲望,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体育教师要顺势组织学生自主锻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启发、点拨、鼓励等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高技能。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组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性,为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体能分组、选项分组、帮教分组、结伴分组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锻炼。争取做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情,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3.鼓励学生评价与反思,改进自主学习方法

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直接方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展示、集体展示、自荐展示、特长展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法进行自我反思,在检验自身学习成果的同时,也找出自己的不足,为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三、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兴趣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意志与情绪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求,那么这种方法就会变得非常有效。”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变化教学方式,如果频繁使用一种方法,即使这种方法再好,也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利用游戏实施教学

初中生都喜欢做游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因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800米长跑训练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耐久力,如果采取传统的训练方式,不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此时,如果将游戏与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跑步接力赛或运球比赛等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从而使他们在寓教于乐中提高活动的积极性,并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2.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

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等技术优势,可以有效打破时空的限制,将很多复杂的技术动作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往届奥运会的片段,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错误动作,让学生自己指出来。这种方式既直观又形象,为学生全面掌握动作技能提供了便利。例如,现行的初中体育教材中包含很多腾空和翻转的技术动作,复杂多变的技术动作不但让学生感觉难以掌握,而且会降低他们的运动兴趣。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片、动作、声音于一体,可以使学生在声形兼备、图文并茂的动画图片中,充分感受每一个技术动作,掌握每一种技术要领。

3.利用课外活动实施教学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体育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拓展到课外,甚至是生活实践中。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丰富的趣味活动,增加学生的锻炼机会。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比赛、篮球比赛、田径比赛等,不但可以使他们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总之,体育教师一定要坚持素质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强化自身专业素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玉现.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廖哲勋.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毛振明.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06.

[5]杨丽华.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结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汊河学校)

上一篇:初探有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下一篇:高中生命科学开展合作学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