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消费的现状及潜在问题

时间:2022-07-13 01:44:32

我国信息消费的现状及潜在问题

摘 要:对我国信息消费现状的分析离不开对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环境现状的研究。信息产业是信息消费的支撑体系,信息市场是信息消费的交易时空,信息环境是信息消费的立足基点。结合2013年CNNIC公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数据,通过对这三个必要条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对我国信息消费的现状与潜在问题有较为宏观的认识。

关键词:信息消费;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环境

中图分类号:F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1-0094-03

信息消费通常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以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现在信息消费不仅成为了消费发展的主流方向,而且还成为了中国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对于我国信息消费现状的分析离不开对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环境现状的研究,因为信息产业是信息消费的支撑体系,信息市场是信息消费的交易时空,信息环境是信息消费的立足基点。通过对这三个必要条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之分析,可以对我国信息消费的现状与潜在问题有较为宏观的认识。

一、信息消费的支撑体系——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为信息消费提供支撑体系,信息消费带动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再到十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信息消费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信息消费的发展又给信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资金流,推动了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新的信息消费需求也为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信息产业与信息消费密切相关,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也反映了信息消费的发展现状,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折射了信息消费存在的潜在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中国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1)显示,中国的产业技术指数从2000年起一直呈增长趋势,截止到2011年底该指数已经达到0.98,比2000年的0.646增长了52%;另一方面,从2000—2011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分析,中国的信息化进程也是逐年递增,截止到2011年底该指数已经达到0.732,比2000年的0.494增长了48%。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随着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进程的深度融合,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明显,我国信息产业逐步摆脱了过去的产业基础薄弱、核心技术自主化能力差、产业结构落后、市场竞争能力差的问题。

但是与国际信息化发展指数相比较,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仍显不足。从表1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取得了很大进展,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信息化起步较晚、整体上发展不均衡,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和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与世界信息化发展指数(表2)相比,我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差距所在。中国产业技术指数2011年为0.980,是2011年中国信息化分类指数最高的,但与世界信息化产业技术指数对比,我们比后者2001年的指数还差0.022;中国2011年信息化总指数0.732只是相当于世界信息化发展2005年的总指数。

经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可喜一面,同时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信息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问题集中在: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大;信息化发展效果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大。

从后续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策分析,为了给信息消费建立更加有力的支撑体系,我国应该继续加大对信息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进一步降低信息技术设备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加快光纤宽带建设和改造,深化无线移动网络的覆盖率,全面提高信息服务业的服务水平,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与移动物联网融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赶上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刺激我国的信息消费,从而有力拉动内需,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

二、信息消费的交易时空——信息市场

信息市场是信息消费的交易时空。信息市场如果没有有效的信息供给,就满足不了信息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与多变性;消费者如果没有强大的信息消费力,也不可能实现信息消费带动国内经济增长;如果没有健康良好的信息市场环境与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也就没有高质量的信息消费。2012年CNNIC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信息市场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信息消费需求。

首先,从2012年电子商务的火爆现象与信息产业的稳步增长来看,我国的信息市场基本可以满足消费者信息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年底,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7万亿左右,比去年增长19%,其中网络广告市场消费达到了700亿人民币,比去年增长40%。在全球经济还未彻底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时,中国的信息市场能有如此惊人的业绩,主要原因在于信息市场的宽泛性与信息产业结构的灵活性。一方面,针对信息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信息市场的商业模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例如有电子商务、在线咨询、信息搜索、网上支付、即时通讯、在线娱乐等各领域信息消费市场的迅猛发展。而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和宽泛信息市场的形成,也让信息消费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新引擎。另一方面,我国在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普及上下了很大功夫,在升级传统的宽带网络的同时,大力推广和普及移动互联网,“双管齐下”成为了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应用水平、终端普及率、市场规模等均呈现迅猛增长趋势,截至2012年11月底,我国智能终端市场延续强势发展势头,产销量都已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据CNNIC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手机网民达到4.2亿,占网民比例由上年的69.3%升至74.5%,手机作为第一大网络终端地位更加稳固。[1]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超过传统互联网用户规模,引发了信息产业市场结构的变革。

其次,信息消费质量与信息消费力水平是衡量信息市场是否繁荣的重要标准。从逻辑上推理,既然信息消费将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新引擎,那么我国现在的信息消费层次必然是多样的,信息消费质量与消费力水平也必然得到很大提高。根据CNNIC统计数据分析,[1]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中国信息消费层次趋于多样化,信息消费质量有较大提高,而且信息消费力水平普遍增强。其一,就中国网民信息消费层次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微博、电子邮件、网络购物、网络文学、网上银行、网上支付、旅行预订、团购、网络炒股等共计17项,各项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增长率为13%。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信息消费层次日趋多样化,信息消费市场也更加个性化、细分化。其二,根据对信息消费最具代表性的群体——网民的属性的分析,可以推断出信息消费质量和信息消费力与以前相比有较大提高。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在性别结构上,网民中男女比例为55.8:44.2;在年龄结构上,10岁至39岁之间网民最多,占79.7%,而40岁至60岁以上网民比2011年增加2.4%;在学历结构上,高中以上占53.4%;在职业结构上,除学生以外的网民占74.9%,其中公司白领和个体工商户占较高比例;在收入结构上,网民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人群所占比例继续提升,达到46.7%,相比2011年提升了6.5个百分点;在上网时长上,2012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0.5小时,相比2011年提升1.8个小时。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信息消费者相对于以前,有了更长的上网时间、更强的消费力、更明确的消费需求以及更好的信息交易时空,也正因为此信息消费质量与消费力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据报道,工信部未来还将全面推动实施信息消费激励的政策,以进一步激励国内的信息消费。

再次,信息市场中的无效供给与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已经得到大大缓解。这都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消费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信息平台的多样化与大众化、信息公开与保护的法律化。一方面信息消费者的信息消费需求越来越明确,并可以通过信息搜索的方式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CNNIC提供的数据(下图)[2]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网民搜索信息的比例,其中查询与工作学习有关的内容居首位占75.9%,其次是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占67.1%,这说明大多数信息消费者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已经逐渐习惯通过搜索来查找自己需要的有用信息,当信息需求被及时而有效地满足时,信息消费者更乐意去进行信息消费。另一方面,从信息有效供给来看,目前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信息平台的多样化与大众化(例如微信、微博),而且随着公众对信息公开透明呼声的高涨,以及与信息公开和保护相关法律制度的出台,信息市场的有效供给得到了逐步加强,信息消费者一般情况下都会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总体说来,消费者的信息消费需求随着对搜索工具的有效利用和信息市场的有效信息供给的不断补充,信息消费中无效供给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已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最后,公正交易与“经济机会主义”的矛盾已经得到基本解决。因为只有公正交易才能保持信息市场良性发展,有效刺激信息消费,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所以这个矛盾必须解决。根据十报告的指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我国已经实施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并于2013年2月1日实施了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信息市场上的不合法、不公平、不诚信、不规范、不安全等问题将受到明确的法律制裁,这对于树立公正交易市场环境、严厉打击“经济机会主义”和建立健康的信息消费市场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消除消费者信息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信息消费需求也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和对网络信息市场的监管力度还在不断加强,国内的信息消费市场与从前相比将会有更大的改观,公平、健康的信息市场秩序将会得到全面强化。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的信息市场日趋法制化、多样化、公正化,更加有利于促进和刺激信息消费。这些进展一部分取决于我国政府对通过刺激信息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与决心;另一部分也是因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信息消费不自觉中已经占据了主导的消费地位,而需求与供给的“无形之手”也迫使信息市场必须自我完善以满足信息消费的巨大需求。

三、信息消费的立足基点——信息环境

信息环境是信息消费的立足基点,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消费的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我国的信息消费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检索得到了规范化处理,良好的信息生态环境逐步建立,同时影响信息消费的潜在问题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和消除,使信息消费结构更加优化,信息消费环境日趋改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信息环境逐步得到很大改善,信息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泛滥成灾。在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中,能否快速有效地让信息消费者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能否充分彰显信息技术的强大,这不仅是对信息环境是否良好的考验,也是对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处理能力的考验。随着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化的信息计算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管理和数据挖掘能力大大提高,并已经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和管理领域突显出重大成绩。例如:云计算促进了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精准营销的快速发展,这一技术在根据信息消费者的需求精准地给予满足的同时还为信息消费者推荐一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这种数据挖掘技术大大缩短了消费者的信息消费时间,增加了信息消费量,加速了信息经济的周转率,同时这也使信息环境更生态化、更智能化。

良好的信息生态环境已经逐步建立,信息污染正在被逐步清除。虽然信息污染彻底根除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但是现在的信息生态环境与以前相比已经大为改观,对于信息垃圾的生产、制造与传播将受到明确的法律制裁,相关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颁布与制定填补了多年以来我国关于信息犯罪的空白,这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彻底清除信息污染、净化信息生态环境的决心。例如对于信息安全问题、侵犯消费者隐私权问题、制造和传播垃圾电子信息问题、恶意广告、信息诈骗、电子病毒等问题,国家相继制定和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的法律决定和条款,并根据需要制订了相关法律来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发展,推进互联网法制化管理,为信息消费建立良好的信息生态环境。

国内外信息差距正在缩小并将逐渐消除。信息差距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正如分析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时指出的一样,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差距还是很大,但是我们的进步也很大,说明我国在有效控制和缩小信息差距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我国的信息消费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工信部已经明确2013年信息消费的扶持重点是:“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IPTV、手机电视等新应用;引导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终端消费;加快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发展。”[3]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信息差距将会得到逐步缩小并逐渐消除。

信息障碍依然存在,但没有增加而是减少了很多。互联网用户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再也不是“大专以上学历占84.67%,高中以下学历仅占2.54%”的状况。[4]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网民人口达到了1.56亿,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的网民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尤其是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上网比例接近饱和,网民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低学历人群,截至2012年底网民中小学及以下人群占比提升至10.9%。[1]这些数据对比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民中来,他们都是或者将是信息消费者,以前因为学历低不会上网、条件限制不能上网的信息障碍越来越小了。那么为什么信息障碍到现在还没有彻底消除呢?原因是,虽然我们国家网民人数已经达到5.64亿,但是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想在我国彻底消除信息障碍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信息消费的潜力,创造更好的信息环境从而逐步清除信息障碍。

信息冲突没有加剧,并且至少在中国近期内没有发生信息冲突的可能。有学者曾担心随着信息差距的扩大会在所难免地造成信息冲突,认为这种冲突不仅存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而且存在于国民之间。一般来说,信息差距如果任其发展是会出现信息冲突加剧的情况的,好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早已意识到信息冲突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并做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例如,随着信息化的全球发展,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并在逐步地深入发展,在全世界各大城市都已制定和开展了智慧城市相关的建设计划与实践活动,这些信息化的实践活动都在营造一种好的信息市场环境,减少了信息冲突发生的可能。从国家内部分析,不可否认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信息鸿沟加剧的可能性会有明显不同。在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会投入巨大的财力去帮助“信息穷人”,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去促进信息薄弱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如我国政府现在所制定的“宽带中国”战略,将重点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以此来扩大中国的信息市场、维护良好的信息环境、激发信息消费潜力,通过扩大内需来带动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

四、进一步完善国内信息市场与信息环境的对策

通过结合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数据,对信息消费的支撑体系——信息产业、信息消费的交易时空——信息市场、信息消费的立足基点——信息环境的现状和潜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对我国的信息消费现状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存在于信息消费中的突出问题已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主要矛盾也得到了较好的缓解和消除;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信息化发展上的差距仍然存在,国内的信息市场与信息环境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进一步完善国内信息市场与信息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继续在信息产业的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尽快缩小和赶上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水平;二是加强对信息生产和信息消费的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在保证优质信息供给的同时,严厉查处垃圾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以确保信息消费的有效供给;三是加快农村全面信息化的进程,让广大农村人口使用网络更加便捷,同时开发一些注重消费者体验的智能化网络终端,让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人群的信息消费更加简单化,从而彻底扫除信息消费的信息障碍。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这些措施得到施贯彻执行后,我国将会形成更强劲的信息消费需求,从而有效扩大内需,带动国内经济高速增长。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 10.

[3]李雁争.扩大信息消费 明年将实施激励政策[N].上海证券报,2012-12-28.

[4]沙勇忠,高海洋.关于信息消费的几个理论问题[J].图书情报工作,2001,(5).

上一篇: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及其完善 下一篇:南旱北涝是否影响粮食生产?专家称:科技抗灾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