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里之争:恶俗的文化自残

时间:2022-07-12 12:54:53

名人故里之争:恶俗的文化自残

名人故里,因其特殊的“品牌”效应,总是被一而再、再而三地炒作,以至于经常点燃多个地方为一个历史名人的故居或旧里展开争夺之战。

名人故里之争的背后,实际上更多体现为区域间经济发展的竞争,但当争夺变得越来越低俗无聊的时候,“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就可能演变成恶俗的闹剧。

2008年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爆红之年。继河南省鹿邑县3月22日举行老子公祭大典后,甘肃省临洮县有关方面随即宣布建造“老子文化园”,并于5月召开了“老子文化节”。史书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2008年3月22日是老子诞辰2579周年纪念日,河南鹿邑除了举办老子公祭大典外,也于5月20日至21日举办“2008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节”。甘肃临洮方面则称,据专家论证,临洮是老子晚年隐居和“飞升之地”,有“老子第二故里”之称。临洮依托这个典故,着力打造“老子飞升地”的品牌。按照规划,临洮“老子文化园”,占地193.86公顷,概算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老子博物馆区、祭祀广场区、老子飞升纪念景区等。在此之前,安徽涡阳县和河南洛阳市就已争打“老子牌”。

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国人似乎应该感到欣慰,但一些地方争抢名人故里的劲头实在让人坠入云里雾里。两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何如此热衷打‘老子文化牌’?这么一笔巨款,如果用来建农家书屋,建希望小学,收效如何?

最近发生的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山东阳谷、临清及安徽黄山三地展开的“西门庆故里”之争,更是叫人哭笑不得。任何人都没有料到,文学名著《水浒传》中的淫贼、恶霸、奸商西门庆会成为受到热烈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

你千万别以为这些人吃饱了撑得难受,也别以为他们突然热爱上国学,真热衷于大发思古之幽情,更不要以为他们珍惜传统文化遗存的意识值得称道。且不说所谓故里可能只是子乌虚有,即使存在过,也早已化为尘埃,而现实中真正无价的宝贝却往往被当作垃圾看待。就拿争抢赵云故里争得最起劲的正定来说,那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正定南门城楼就因任凭民众燃放烟火和孔明灯,在今年2月18日被大火烧毁。

从老子、李白故里之争,到曹操、刘备墓地之争,“名人效应”背后的攀亲认祖,国人早已司空见惯。这种争夺,我们看不到对人文史迹的敬重,只看到受利益驱动,大家都希望从中分得旅游市场的一杯羹。比如近年来的诸葛亮、赵云、曹雪芹故里等争论,就无不演变成让人大跌眼镜的利益恶斗。在历史文化资源助推旅游经济发展的今天,一个文化名人的发掘足以让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刹那间声名鹊起。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直接拉动旅游业发展,还能为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带来滚滚财源。比如临城、正定两地政府因“赵云故里”之争互相骂阵,迅速使这两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县城一夜间闻名海内外。因此名人故里之类的东东,乃是招商引资、吸引游客,进而扩大政绩的重要载体,正所谓不争白不争,争了没白争。“名人经济”、“古墓经济”之所以备受推崇,原因就在于此。君不见没有名人可抢,也有变通之法――不久前为了推广旅游,宜春打出“一座叫春的城市”的口号推介旅游,招致各界诟病。

“西门庆故里”有何可争?在商业利益面前竟然可以不择手段,不问是非,不分忠奸,传统价值观变得不堪一击,礼义廉耻颠倒至此,这难道不是一种文化自残行为么?

上一篇:从初中生到外企副总,要跨几道坎? 下一篇:谋划篇.全局思考,超越敏于行而拙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