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事例范文

时间:2023-02-26 10:28:29

名人事例

名人事例范文第1篇

于雅迪:《坚持自己的信念》有事例,有分析,事例和分析恰到好处,但是字写的的不够认真,扣3分。

邱琳:没有观点,不知道你说的问题是什么,只是说了一些自己对自己说的话。

臧宁:不知道怎么写。照抄原题提示。

黄晓涵:《相信自己》没有名人的事例,只是一味的写身边的人和事。

胡梦佳:《坚持自己的主见》只是一味地列举名人的事例,没有自己的思想。

魏斌斌:《人要有主见》没有名人的事例少了说服力,扣一分。

杨卓群:《我们要有自立自主的观念》叙事很完整,联系自己联系的好。

罗永茹:《不该丢失的信念》通过自己对天空,大海,彩虹的迷恋不如对成绩的折磨来的有意义,证实了人不该丢失信念。

刘玉山:字不认真是态度问题吧,已经不仅仅是手笔的事了。

魏源::《坚持》在结尾的时候就少了说说自己的一句话。扣2分。

徐艺毓:《相信自己》不要抄材料,写的少了写,没有说到点子上。

杨丹:《命运由自己掌握》有名人事例,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后半部分过于激动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来扣3分。

陈朝阳:《坚持自我》有理有据写的很好,但是后面为何写不出来了呢,就是因为没有联系实际,扣6分。

杨昊陇:《主见》分析较好,同样是运用材料,他运用得好,后面就不要在说故事了吧

李吉星;无题目,没想还就写了,是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来的。

黄丽晓:无题目

袁瑞鑫:《坚持自己的选择》少了自己的一个事例,抠3分

赵佳褀:《勇往直前》写出坚定的信念,但是字不好扣分。

赵蕾:《坚持》没有名人的事例,没有联系实际,但是对道理明白坚持,很有希望。

解传祺:《种树的故事》讲故事讲得太多了。

孙文慧:《坚持己见》和黄明星袁瑞鑫一样参考了同样的材料,却写出了不同的作品

王琳:《相信自己》写的太少了。

王凯华:写的太少了,不成文章。

苑权:《爷爷的主见》叙事自然,但感情表达不好,字写的不好。

张健:《坚持自己的想法》,没有联系实际,就少了一个自己的事例。

王雅茹:《坚持做自己》联系实际联系的好,可是你的标点符号还是站第一个格子。

唐晓汉:字也不好,没文章也少。

姜子豪:《人不能没有主见》有自己的观点。

名人事例范文第2篇

对于高中生来说,要在文章中显示个人的文化积淀、文化素养,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引用历史故事、文化名人事例和名言警句等,来论述、反映文章的主旨。但是有不少人未得个中奥妙,将文章写成了单纯的堆砌名人事例的套话之作。更有甚者,还“篡改”了历史。

请看下面两篇文章。

从赵括的失败想起

战国后期,七雄纷争,秦占上风。

有一天,秦国十万大军进攻赵国,赵王急忙召集文武百官上朝,选拔大将以拒敌于国门之外。当时朝中有两名颇有名望的老将,一是廉颇,一是赵奢。“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赵王这一句问话使得老当益壮的廉颇因秦国奸细作梗而未能带兵出征。赵奢当时年龄也很大了,但他有一位年轻气盛且谈论兵法胜过自己的儿子――赵括。赵括在赵国也有一定的名声,因而赵王考虑起用他。

知子莫若父,赵奢知道自己的儿子只能纸上谈兵,根本就没有实战经验,不能够担当如此重任,便力劝赵王不要用赵括。但赵母有意见了,她要让自己的儿子立功,于是不顾丈夫的反对,面见赵王,求他起用自己的儿子。最终,赵王任用了赵括,派兵20万,结果大败。从此赵国实力一天不如一天,而秦国的实力和势力却进一步得到加强,为灭六国、统一七国创造了又一个条件。

赵母在赵国的失败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她不顾国家利益,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心想要自己的儿子出风头、争功劳,结果使赵国大败,给后人留下一个“纸上谈兵”的典故。而赵奢从客观实际出发,考虑到国家利益与客观实际,毅然反对赵括出征。赵奢大有不忌讳批评儿子的智者风范和仁者态度。虽然最后赵王还是用了赵括,但赵奢的客观态度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因感情亲疏而对事物认知持不同态度在哲学上说是主观唯心主义,而事实上世界是物质的,人们看问题、办事情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成功。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唯物论者,客观地对待周围的人或物,抛弃自己因感情亲疏而对事物的错误认知,做一个公平、公正的人。

智者不惑

纷纷扬扬的大千世界中,总有几许情丝悠悠漫漫地环绕在身边,那也许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时的难别之意,或许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时的恋乡之情,抑或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时的绵爱之念,都仿佛让人沉醉在梵阿玲回肠的乐声中。

情感固然令人陶醉,却也会颠覆生命的轨迹。因此,只有让理智常伴情感左右,才能成为一位不惑的智者。

骨肉亲情在最浓烈的时候也能牵手理智。强敌压境,儿子幸运地被大王任命为统兵十万的大将,这本是每一个母亲为之自豪的事,但赵括的母亲却作出了震惊众人的选择――苦苦请求赵王换下自己只能纸上谈兵而可能陷芸芸苍生于水火的儿子。

这一份淡然冷静的理智,超越了筋骨相连的浓浓母子之情,在爱孩子还是爱国家、爱苍生之间,赵母作了一个惊人却理性的选择。牵手理智,爱国大义就这么悄悄地在历史上刻下了深深的一行。

三生真情在最翻涌的时候也能牵手理智。夫人去世,原本应该寻找一位同龄知识分子或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聊以陪伴,共享余生,但经济学家张宏驰却出乎意料地将一位没文化的农村老太太带入了自己的生活。老太太平凡得如同一面湖水,但谁都不曾想到,正是这位看似一无是处的老人,将其一辈子的真情奉献给了张宏驰。

曾经的她用疲惫、饥饿的身体换来了他渴望的大学梦,也用卑微而无私的爱成全了他辉煌的事业。虽然嫁为人妇,却没有停止过对他一家人的关心。而张宏驰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人生的结尾,选择理智,回报给她一丝心灵的安慰。理智与情感的碰撞,不仅在张宏驰身上,更在老太太的身上,擦出了最美的火花。牵手理智,滴滴真爱就这么无言地在历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漫漫历史长河,人们难免要对理智和情感作出慎重的抉择,而一个抉择往往就筑成了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注定了一段与众不同的命运。廉颇选择了理智,成就了群臣团结、国定民安的局面;孔明选择了理智,演绎了“挥泪斩马谡”以保全局的一幕;包拯选择了理智,赢得了“包青天”公正严明的美誉。他们都是智者,面对激荡的情感,毅然走向了理智。

然而,我们却无法忽视那些因情感的一时冲动而上演的令人恒久悲痛的画面:曹操用吕伯奢一家人的鲜血祭奠了冲动的情感,罗密欧用自己的生命殉葬了美丽的爱情。历史上,又有多少君王因为亲小人、远贤臣,重蹈了一个又一个王朝覆灭的覆辙。情感是奔放的、难以控制的,唯一能够让情感变得有意义的,便是理智。只有在理性的光环下,不惑的思维才能灿烂。

做一位不惑的智者,让心灵变得更理性;做一位不惑的智者,让情感展现得更动人;做一位不惑的智者,让理智照亮整个世界。

这两篇文章都是围绕2003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而写的。前一篇文章用赵括的故事来诠释话题,审题正确。但是,作者记错了史实――反对起用赵括的是赵母而非赵奢,结果弄巧成拙,反而给阅卷老师留下刻意追求文化底蕴的坏印象。

后一篇文章也是用赵括的故事来诠释话题,此外还引用了经济学家张宏驰的事例,文章后半部分的论述中又提及了廉颇、孔明、包拯、曹操、罗密欧等中外历史文化名人与艺术典型,这些事例与文章主旨紧密结合,很好地阐述了文章的中心,使文章内容显得厚实。

从上面这两篇文章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引用历史故事、文化名人事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准确把握史实。对史实的了解应全面、客观,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张冠李戴,这是对引用历史故事、文化名人事例最基本的要求。

(2) 材料应切合文章主旨。有些同学片面地认为,在文中多举些历史典故与名人事例,或多引用些古诗词,多卖弄些学问,就显得自己有文化底蕴了,这实在是大错特错。只有将长期的大量的阅读、思考化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写作时自然地涌出、灵活地运用、贴切地组合,才能彰显文化底蕴。引用时要写出自己对历史文化材料的真切感悟,为阐述文章中心主旨服务,而不是为“引”而“引”、生搬硬套、乱贴膏药。

(3) 善于化用。可以对历史故事、人物或经典著作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既可与传统看法一致却又包含个人见解,也可与传统看法不一致,有个人的独特见解。也可以借古讽今,通过历史文化故事来表达自己对当下社会现实生活的爱与憎、褒与贬。

(4) 打破“三段论”模式。我省对“穿靴戴帽三段论”式的作文,在阅卷打分时已采取了严厉的政策。这类文章总是以三段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出现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渊明、苏轼为最多,其他常见的还有项羽、司马迁、嵇康、王维、李白、杜甫、陆游、李清照等。写作考场作文,一定要打破这种结构模式。否则,非但得不到高分,反而会被视作模式化作文而降档减分。

名人事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展示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心灵,构建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合作学习无疑是营造这一环境的好方法。我们的课堂合作应根据其目的选择合适的形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它使学生感受成功,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语言交际的能力。

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展示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展示是否充分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帮助教师了解学情,实现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合作过后学生未做充分展示,合作的价值在课堂中就难以呈现。

例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课文第三小节以并列的方式介绍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这部分内容更适合于学生自主性学习。李时珍的事例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作集体讨论,作为教师的“扶”。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以汇报的形式展示,作为课堂教学的“放”。就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突破教学重点讲清说理文,“用典型事例有效地论证作者观点,注重语言精练”的写作方法的小组合作环节:

师讲明合作学习的要求:“再来看爱迪生、齐白石的例子,同桌讨论:你觉得哪些关键词句也是精要的,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说说理由。交流各自对词句的感悟,并相互补充。”

学生活动:先同桌讨论交流,再以个人发言的形式作集体交流。

学生在学习感悟了李时珍的事例后,学会了如何抓关键词句来感悟人物是如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并最终获得成功的,从而感悟作者是如何用简练的词句精准地来为文章中心服务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另外两个名人事例后就能学以致用了。但当时现场学生的交流展示活动呈现为一人找一个词或一句话,并说说有关“精要的,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的理由,其他学生再一一补充,直到说全为止,教师也对每一个学生的发言进行了相关评价。形式和情形与作为教师的“扶”的李时珍的事例的教学环节几乎一样。

其实,在学习另外两个名人事例时,建议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以汇报小组讨论成果的课堂展示形式来进行,即用“我是从××词句中体会到他的目标专一”,或者“我是从××词句中体会到他的持之以恒”的句式来表达自己对某一事例的关键词句的感悟,尽量讲全,如有遗漏,其他小组可作补充。这样操作的话,“放”的感觉才到位,学生通过同桌的交流和相互补充,其实不可能只找出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小组合作的成果要以团队的力量及时、充分、有效地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小组合作的意义和成效也就能更凸显出来,课堂教学也会更加高效。

相比较而言,该教师在组织教学本课的另一个合作环节:检测学生是否真能理解说理文语言的精练的写作特色时,因为有了合作学习后的充分的课堂展示,合作学习的效果就凸显出来了。

师讲明合作学习的要求:“下面也请同学们来当一回作者,仿照课文中的三位名人事例,从本册书中第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第20课《厄运打不倒的信念》、第21课《诺贝尔》中选择一个改写成可以证明本文观点的事例。”

要注意:语言简练,但要写清楚他的目标,概括地写出他为实现目标付出的努力以及最后获得的成就,100字左右。

学生活动:学生练写,师巡视,写好后自由寻找写相同话题的同学组成小组,讨论时认真倾听学生所写的事例是否证明了作者的观点,语言是否基本达到简练。选出小组中的优秀代表作全班展示交流。

这个合作学习环节,这位教师能用好教材资源,前后勾连,利用第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21课《诺贝尔》的文本,仿照课文的写法改写成可以证明本文观点的一个事例,以检测学生是否真能做到“说理文语言的精练”,也以此来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这样,学生对说理文的列举典型事例来证明观点就有深切的感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这个自主合作的过程中,相信学生能借助已学课文,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读、找、交流、讨论、对比等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让学生自由寻找写相同话题的同学组成小组,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个性,能激起学生参与和表现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相比第一个合作学习环节,教师能让每个合作小组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选出一个自己组比较优秀的事例,在全班交流时作展示,相同话题的被推出的优秀事例还可以在展示过程中相互比照,然后组织其他小组的学生针对交流的事例中有无体现“说理文语言的精练”进行评价,教师也相应作了恰当的点评。这样,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自我完善,体验成功,获得自信,体会求知的艰辛和快乐。

“生命以展示而自信,课堂因展示而精彩。”可见,学生的课堂展示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实现自我表现欲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获得成就感的重要平台。因此,课堂上学生参与展示积极性的高低,参与课堂展示人次的多少,课堂展示是否充分合理,会决定学生收获的多少,我们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环节时,如何展示合作成果一定要多加斟酌,使展示的过程成为一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过程,以提高展示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名人事例范文第4篇

一、意义雕刻

【阐述】在叙述事例之后,用精简的文字评判事例中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境界或其所作所为的价值、意义等。

【关键】设身处地地揣摩人物言行的影响、价值、贡献等。

【常用词】“我相信……”“你知道……”“是谁……”“因而……”“只要……就……”“只有……才……”“当……”等。

【好处】从事例结果出发探究意义、影响、价值,说理更有深度。

【示例】细心呵护他人的生命,能够建立平等的沟通,从而给予直达内心的慰藉。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说:“不仅慈悲,更要懂得。”

杨绛先生虽为一名大家闺秀,但她一生都因悲悯之心而与平凡的劳苦大众建立友谊。她写《老王》,写一名车夫的不幸;写《林奶奶》,写一名帮佣的坚忍。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与杨绛先生一样的善良,“人之初,性本善”,但有的人因一次次沟通不畅的付出爱的行动灰了心。

因而,细心呵护之“细”就极为重要。常常是一个细节消除彼此的芥蒂,常常是一个不经意的小举动引起内心的涟漪荡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细心地呵护每一点都在为这一工程添砖加瓦。当信任建起,善意就畅通无阻。在和谐关系中感受到的愉悦感,砥砺善心继续前行。

细心呵护他人的生命,像对待娇艳的花朵。如此,才能获得“一花一世界”的尊重,才能感受“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的感动。(优秀作文《细心呵护生命》)

该片段先议论分析呵护生命有利于平等沟通,然后引用名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概述杨绛的事例,最后剖析呵护生命对消除隔阂,畅通、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价值。

二、内涵诠释

【阐述】对重要概念做出解释或评价,分析其意义、价值,并列举其具体表现使道理变得具体,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更容易理解。

【关键】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或化大为小等。

【常用词】“……含义是……”“……是……”等。

【好处】对重点概念做出解释,说理更显直白,具体,深刻。

【示例】美国作家阿法特曾提出一个概念:群氓。这个词,是指普通大众集体无意识地作恶却丝毫不觉愧疚。这种行为不仅麻痹人们的心灵,而且会使国家蒙受损失。须知,此词在中国却是广为流传的。无论是高速公路上货车翻车引来成百农民哄抢柑橘,还是许多居民每人拿走一块砖致使雷峰塔倒塌,抑或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中国式过马路”,无一不是“群氓”品行的体现。(优秀作文《拒绝“平庸之恶”》)

该片段首先借名人提出群氓话题,然后诠释其含意以及危害,最后阐述当下群氓的具体表现。

三、原因剖解

【阐述】引用诗句导入名人事例的阐述,然后顺承诗句中关键词结合事例进一步挖掘观点,分析其所思所言所行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执果索因,多维度分析各种因素:主观、客观,直接、间接,重要、根本等。

【常用词】“为什么……”“因为……”“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

【好处】从事例结果出发探究分析原因,说理更有深度和思维张力。

【示例】“白发频搔烦双鬓,犹剩丹心耐折磨。”虎门销烟,广东禁烟的英雄――林则徐,他本可以安安稳稳地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可是他偏偏主动选择了去禁烟――一个光荣但艰巨的任务。为什么?因为立于他心中的是国家的兴衰,而不是个人利益的得失。他知道为官应恪尽职守,而不是安于享乐。于是他严厉地打击了毒贩的嚣张气焰,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恪尽职守并不是反对“有鱼吃鱼”,而是说我们有“鼠”可吃时,我们应毫不犹豫。因为我们的职责于此,若是人人都只吃鱼,那么老鼠岂不泛滥成灾?自己的生活也必将受到干扰。

恪尽职守,不仅是对自己的承诺,还是对国家负责的表现。一个人生活在集体中间,有必要为集体的利益而专心致志地工作。 (优秀作文《恪尽职守》)

该片段用诗句导入对名人事例的阐述,然后顺承诗句中关键词并结合事例进一步挖掘观点,分析其所思所言所行的原因,最后得出恪尽职守的结论。

名人事例范文第5篇

其实,文本解读是随着阅读者自身的见识、背景、经历、涵养、能力等千变万化的,何况还有教者、作者、学习者等多维视角,文本解读就显得更为繁琐并捉摸不透了。但,无论哪篇文章都会有“独特的那一个”,在兑现着其之所以成为教材的价值。细致揣摩,“独特的那一个”理应包括独特的“那一类”“那一岗”“那一篇”“那一处”等等。

独特的“那一类”

着眼于“那一类”,就是关注文章的文体特征。文体恰如“姓氏”,标识着文章的不同“血统”“源流”与“支脉”,甚至于包含了文章的“性格”“习惯”“信仰”。每一文体都有它的美,诚如人的身体,有体魄强健的美、有柔美婀娜的美。譬如,说理文的“美”,首当其冲的应是它的“理性之美”:严谨的内在逻辑、精炼的言语表达、说理的集中要害等。

说理文一定有聚焦的观点。《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文。“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是这篇文章的论说观点,“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作者的这句话表达得不容我们左顾右盼,因为作者表述得“千真万确”。

说理文也一定有所谓的论据。“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是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名人成功事例的总结,夹叙夹议,搭起了论证的主要架构。

说理文常常会关注论据的充分。本文在例举三位名人成功背后持之以恒精神的正面论说基础上,进一步例举了“雨水不能穿石”的反面例证。“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进一步强化了任何事或人,只有当目标专一与持之以恒的聚焦,才会取得成就。

独特的“那一岗”

诚如某一团队中,岗位的不同所肩负的职责担当亦不同。一篇文章所在的篇次序列亦应有不同“职责”。

文体体系角度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序地编排了几篇说理文,许是为第四学段议论文的学习预热。小学阶段的几篇说理文分别是:四上的《说勤奋》、五上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五下的《谈礼貌》、六上的《学与问》、六下的《学会合作》。以前三篇为例:《说勤奋》以设问引出“勤奋”的话题,再以古今人物的事例和名人名言证明“勤奋”的重要性,这是“夹叙夹议”的手法用的一处;《滴水穿石的启示》以自然现象引出观点,再以古今中外的名人例子及雨水的反面例子证明“滴水穿石”的特殊意义,这是“夹叙夹议”的手法用的第二处;《谈礼貌》以古训引出“礼貌”的话题,再以古人例子和今人例子揭示“礼貌待人”的重要性,这是“夹叙夹议”手法用的第三处。《说勤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说理文,论证比较简易直白,“夹叙夹议”的表现方法只出现一处;《滴水穿石的启示》已是学生初学说理文基础上的再一次出现,例证变得丰富立体,分由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名人为典型代表,从古今中外的角度加以论证,并从反面进行了补证;《谈礼貌》一文,则是在学生基本熟识说理文的基础上,对例证进一步丰富,并在意了例证的内在逻辑,运用古人牛皋与岳飞事例对比、今人女青年与的例子进行普通人和名人的对比突显礼貌的重要。三篇文章,后两篇说理文与第一篇说理文不同的是由“引子”引发观点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是由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说开;《谈礼貌》一文是由“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说开。同是“引子”,角度又有不同,这就告诉我们,要阐发观点角度很多,可从自然现象或名言警句等不同路径入手,不得不让我们体会到编者之良苦用心。

单元序列角度 《滴水穿石的启示》在苏教版五上第六单元,单元课文分别有《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单元显然是以毅力换得成功为主题内容的。单元练习中的片段亦如此:《莱特兄弟的演说》中的,“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永远是飞不高的”;短文《浪花和礁石》中的“礁石表面尖利的棱角,被浪花一点一点地侵蚀、啃啮,渐渐地变小了,变平了,就像一群水牛浸在水里露出的黑脊背。”都是同一内容主题。编者将本文在单元中的编排顺序也很用心,是在介绍三位名人成就的课文学完后,才出现这篇说理文的。前面的三篇课文分别介绍的是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仔细研读,我们不难读出,这三篇文章其实也是古今中外成就者的实例,当然是《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很好例证。

宏观上,从整个小学阶段说理文文体出现的先后次序;中观上,从单元中课文的选取与排列次序,两个维度都可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是编者精心烹饪的一道独特的“菜”。

独特的“那一篇”

每篇文本都是作者的精心作品,我们应站在作者创作角度,重温作者的创作过程,体会“这一篇”之独特。

怎么切入话题?不难读出:引言――说明――证明――反驳――结论,这是《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作者的文路。作者提笔开篇有些特别,首先从安徽广德太极洞的一处奇观说起,引出“滴水穿石”,并得出启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反问,意指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这启示,是作者最初的感想,是带着感性的一种认识与推测。这样的观点来得好自然,含而不露。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孔子游春》中的镜头: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孔子欲借水开悟弟子做人之道,但开口前就是闭口不语,等待弟子们的发问,然后水到渠成地对弟子们进行“灌溉”。《滴水穿石的启示》亦如此,由自然想象联想到生活,感悟到人世间的普适之理,这样的话题切入,很有说理文的范儿。

写给谁读?为了让小学生更易读,本文尽量减少理论分析,而强化事例论证,即采用了例证法。开头用自然现象作为引子,引出论点;中间例举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的事例,印证作者观点的正确性;在归纳结论前,又引反面事例,从另一角度论证论点。这样,有自然现象、有正面例举、有反面确认,“事实胜于雄辩”,论点就在大量事实下牢牢地“立”了起来。作者之所以减少说理性的论述,只为考虑了为谁写的问题――读者的特殊性。本文是写给儿童读的,儿童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此通俗,儿童是很容易理解并接受的。

怎么遣词用句?词句是搭建文本的最基本“单元”,是文本的承载形式,词句的风格浸润着作者的意图。《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在用词句表现“毅力取得成功”方面显然是用心的。文中除了用显性的实例来论证,在词句的组织方面也特别“经济”,文中先后出现“接连不断”“总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不懈努力”“迷恋”“孜孜不倦”“数十年”“始终”“不教一日闲过”……这些词语,看似重复,其实在不断地强化文本的中心。这些词语理解并不难,当我们将它们从文中萃取出来后,不难发现作者的字里行间始终集中于一处――目标专一并持之以恒就能成功的观点。文中用词的匠心,无时不投射出作者借用这些词语所蕴含着的态度和情感。此外,作者没有使用过多的修辞,这也是说理性文章应有的“姿态”,说理文重在说理的气势、节奏,因此作者在文中用了反问、设问等修辞形式,有效地增强了表达语气的效果,有了说理文的“范儿”。

文本解读,当然要我们有一种通观全文的意识,萃取特殊言语,从中发现规律,这样解读“那一篇”,也许是我们“对得起”作者的负责态度。

独特的“那一段”

每一篇文本,一定都会有重要的“那一段”,也就是让学习者来择选最有学习价值的内容加以品味、内化的“那一段”。

例证的多维 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第3自然段,无疑是最抓眼球的。三位名人事例,妇孺皆知又很典型:有医药学家、发明家、书画家,概指各项事业。李时珍是明代医药学家,爱迪生是美国19世纪大发明家,两位均是历史上的杰出人才,对应着“古今中外”中的“古”;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对应着“古今中外”中的“今”;李时珍与齐白石是我国名人,对应着“古今中外”中的“中”;爱迪生是美国的名人,对应着“古今中外”中的“外”。例证的多维度当然是值得学习的表达方式。

例证的概述 三位名人,分别用很简洁的话语进行了最大成就的概述。“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原本可以用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来介绍的伟大事迹,本文用60个字就概括了李时珍的志向、不懈努力、历经的空间之广、时间之长和取得的最大成就。亦如此这般地概括了爱迪生、齐白石。三则事例,分别从不同角度与太极洞的水滴相对照,直指他们在精神本质上是相通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说理文的叙述,更多的是实例的概括陈述,在于语言简约,说理透彻,重在说明道理。为了说理文风格的需要,作者在陈述三个人事例的时候,并没有铺陈,更没有渲染,而是尽可能地概要而明白,直指三个人精神的核心。对于语文而言,任何文体的课文,重要的取值标准还应该是语言文字,说理文当然也不例外。人文精神的蓄养仍然应该紧抓语言文字这个把手,在对这种概述性语言文字的领悟、转化、内化中言语自我吸纳,精神自然生成。

例证的气势 例证的枚举在于说明观点,在于让读者确信。第3自然段的三位名人事例,其实又何止于表达“古今中外”?仔细读来,一个实例刚说完,又来一个实例;一个人物刚谢幕,又来一个人物;实例仿佛就在嘴边,随手拈来,一一历数,滔滔不绝,人物、场面的频繁切换,令人目不暇接。如此表达,显然十分有效地增强了论说的气势与感染力。

解读文本,就是“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有怎样的视角,就有怎样的风景;有怎样的积淀,就有怎样的投射。作为一名阅读者,文本解读永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解读文本更应有独道的读“眼”,把握“独特的那一个”。

名人事例范文第6篇

所谓“国旗下讲话”就是指在升旗仪式后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相对于其它教育活动来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升国旗是一项极其庄严的仪式,其庄严性是其他任何一项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进行三生教育,更易激发学生来自内心的高尚情感,引起学生作深度的思考。而且“国旗下讲话”面对的是全校师生,受教育的面更广,产生的共鸣更强烈。此外,“国旗下讲话”较课堂来说,更有利于教师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学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进行三生教育,极大地加强了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和主动性。加之由于它是一次演讲,可利用语言艺术去感染学生,甚至可形成系列演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阵地。

由此可见,“国旗下讲话”作为“三生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非常可行的。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是注重收集事例,让“国旗下讲话”贴近学生生活。“三生教育”并不是一句空话,它离我们很近,同学们身边发生的许多事例,都可以成为“三生教育”的素材。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 “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鉴于此,笔者较注意观察学生的生活,如:在作《送上问候,让关爱永存》的讲话时,就引用了发生在同学身上的一件事:一名同学生病,另一名为她送去了自己泡的红糖水。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都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收效也较之生硬的说教好得多。

其次是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喜闻乐听”。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参加升旗仪式的师生很多,若讲话吸引不了大家,极易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效果。故“国旗下讲话”应尽量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起兴趣,认真聆听。如在作《成功离自己并不遥远》的讲话时,可以登泰山的点滴体会为线索吸引学生,最后总结出要取得成功有两种品质最重要:一是具有积极的心态,在最艰难的时候,不停地对自己说你能行;二是坚持不懈,虽然慢,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这比长篇的说教要好得多。

其三是结合时事,让学生从刚发生的事情中得到感悟。国旗下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结合国内外发生的时事,帮助学生学会从时事中寻找与自己相关的东西,自己产生感悟,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通过对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的讲述,可让学生感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其四是利用节日和各种纪念日,让学生从其来源中感知“三生”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元旦,可以给学生作《新的一年,新的起点》的讲话,激发学生把握现实,开创未来的决心;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可以给学生作《保护我们的家园,让地球永远不老》的讲话,让学生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珍爱我们生存的环境。总之,一年中有很多的纪念日,可以从一个个纪念日的来源中使学生受到启示。

其五是联系历史上的名人,用名人事迹激励学生。历史人物的许多事例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升旗仪式讲话中对历史名人事迹的娓娓道来,最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如在作“珍爱生命”教育的时候,引用保尔•柯察金的事迹,让学生真正体会“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在作“热爱生活”教育的时候,用胡达•克鲁斯老太太95岁登上日本富士山的事例,等等。

名人事例范文第7篇

宋代一考生乘船往江西九江二门赴考,因误了考期,求考官允他参考。考官怕湮没了人才,就出了个“十字令”试其是否有真才实学:“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官,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抵九江,十分来迟。”这位考生也以“十字令”应对,并描绘了读书之艰辛:“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进了七六五个考场,四返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十字令”可以将自己在某一个阶段所做的事加以概括,浓缩成最精炼的话,但事例一个都没有少。

这就是事例陈列法。它是一种围绕中心来连缀相关的生活片段或事件,按事情的性质选择几个相同或相似的材料进行组合的方法,事例陈列法运用得好,可以最大限度地揭示某些人或某些事的真实性,使文章给人以丰富的美感,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事例陈列法主要掌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陈例典型,事理清晰。

在作文中,围绕话题,联想跟话题有正反联系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可以是哲人先贤,也可以是仁人志士;可以是时代新锐,也可以是革命前辈;可以是伟人奇事,也可以是凡人小事……或直接、或间接,或叙述、或议论,或点染、或工笔。总之,使文章事理清晰,具有说服力。如: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排八阵,演七星,东结孙吴,西和羌族,北拒曹魏,南下平夷。中军帐里,你运筹帷幄。赤壁火温暖了东吴,草船上刻满了你的智慧,翠屏山下留有你的足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忠贞职守,尽了身为人臣的责任。你本可以在战火硝烟的三国,隐于山中,淡看世态,闲度一生,亦度一生,亦可志得。但为了统一大业,为了黎明,你依然出山,用一生诠释了责任的重量。你的忠诚告诉世人,责任,与生命同在!

这段文字陈列了诸葛亮一生中最主要的事例,很好地揭示了“责任与生命同在”何以主题。

二、与时俱进,厚今薄古。

时代进步一日千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选材应当与时俱进。隔夜好茶不好喝,干花不如鲜花美。一篇有思想的作文总是要关心生活中正在发生的热点、焦点、闪光点,关注时代的新趋势、新动态、新潮流、新现象,并把它与古今中外进行比较,寻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新立意,使文章更富于时代信息,更能体现作为新时代主人的当代中学生的内涵。如:

历史的画卷绵延不断,合上史册,在电视上,我看到了一生就做了一件事的两弹元勋朱光亚;我看到了坚守藏区12年支教的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胡忠、谢晓君夫妇;我看到了自60年前搭建起第一张手术台后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术台的医学泰斗吴孟超;还有很多这样的人感动着你我。他们不是丰功伟绩围绕的名人,他们只是平凡而普通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的人。他们的共同点就在于为自己准确定位,然后坚守。

这段文字陈列了当今感动你我的人物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并在自己的位置上坚守,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的观点。

三、巧借名人,魅力十足。

所谓巧借名人,就是在准确理解题旨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将思维的触须延伸到古今名人身上,通过对名人语言行为、思想品格、精神气质等的挖掘,进行加工、演绎和创造,从而对题目的主旨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的一种构思方法。使用这一构思法具有两大优点:一是易于快速打开思路,选准阐述载体。名人何其多也!历史名人、当代名人、体艺名星、政商精英……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又有其独特性,因此便于我们快速锁定对象;二是易于接受,观点有力。名人大都为群众所熟知,名人事迹、精神又大都能为群众所接受和认可,因而,巧借名人来行文,文章更具说服力。如:

曾记得,那一个人,一生立一志,一世作一书。他,从小习医,立志悬壶济世;他,从来执著,亲手采药煎药。他读尽前辈医书,尝遍天下奇药。为了解药性毒性,他亲自服下。七省之行,漂泊之旅。那服下毒药的毅然决然,是一点;那攀登绝壁的无惧无畏,是一点;那跋山涉水的不辞艰辛,更是一点。那无数的一点一点,踩过时间,踩过空间:那一点一点,聚成他人生永恒的几何线面。李时珍,用八百多种书籍,上千万字的笔记,三十一年的时间,以波澜不惊的从容、宠辱偕忘的淡然、舍生忘死的执著,以一种纯净的虔诚,一种前进的坚韧,一种积蓄的态度,以无数的一点一点,构成了他人生永恒的一面。

这段文字选取了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事例,阐明了“积累最根本的点,才能绽放是绚烂的人生”这个中心思想,独特视角事例陈列,组成一段魅力十足的文字。

四、叠加同例,丰富有力。

叠加同类事例,就是指在运用材科时,围绕一个中心将具有相同意义的人或事叠加在一起,从而更有说服力地阐述某一个观点。如:

只有适合,才能成功。正可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长,只要你选择合适自己的道路,你就能实现你的人生价值。鲁迅在发现中国处于病态的原因在于人们的思想未觉悟后,弃医从文。他通过自己的作品使人们逐渐地醒悟,获得拯救。鲁迅为中国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张衡在研究浑天仪时,被认为是丧志,但他并没有在意别人的看法,他后来成功了,为中国的天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放眼海外,总有因找准优势发挥特长的水滴格外晶莹,奔腾于不息的长河。高音之王,帕瓦罗蒂天生一副好嗓子,年轻时又特别想做一名教师。他的父亲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对他说:人不能同时坐两把椅子。帕瓦罗蒂顿悟,每个人都应找准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两把椅子”的忠告成就了日后的高音之王。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都在于他们选对了奋斗的方向。

名人事例范文第8篇

一、细嚼慢咽,深究笔下文章

俗话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第二次议论文“宽容”为话题的写作之后,笔者发现学生在议论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包括:①素材太少,事例不丰富,特别是道理论据几乎没有。②事例论据太陈旧,缺乏新意;且叙述事例的文字较多,不够简洁,倾向于记叙文,导致文体不清。③不能恰当地议论和评价所用事例,见解不够深刻,缺乏说服力。

二、博古通今,广纳天下风云

议论文素材重在积累。学生知道议论文写作中主要存在上述问题,但并不等于“知之为知之”,实际上头脑里的素材还是很少,更谈不上如何运用。所以,最基本的,是该先丰富学生的大脑,让学生积累足够多的素材。除了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观察、积累素材,学会整理外,教师的引导也尤为重要。

(一)教材事例的梳理

学生在写作文时找不到素材可用,其实教材就是最好的素材。课程标准要求“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但如何真正教会学生恰当的运用教材中的事例,这是笔者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因此,每讲一课,都根据教学内容,输理成一段包含事例的分析和评论文字,先由教师做示范,如以诸葛亮为例,“在躬耕南阳时,你以超前的意识,心中早已三分天下;在茅庐三顾时,你深知士为知己者死;在白帝城托孤时,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献出一片忠心;在雄师城楼上,你悠然抚琴,弹一曲千古绝唱,吓退虎狼之师;在惊涛拍岸的赤壁旁,你羽扇纶巾,笑看樯橹灰飞烟灭。三个锦囊之计,让周郎赔了夫人又折兵。你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生命已经升华,你的姓名已成为人类智慧的化身。”如此,学生仿写,将我们所学的名人名事分别整理成一段一段的文字,再摘抄到笔记本上,利用早自习时间来背诵。这样大大的充实了学生头脑中的素材。

(二)课外知识的拓展

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同学们运用的素材如此陈旧,何不在当今的名人名事和热点新闻中去寻找。

1.关注名人名言,名著和名事例,特别是当今社会成功人士的例子。如乔布斯、李阳、骆家辉、久石让、李娜、刘翔、刘墉、马云、俞敏洪等名人,《家》、《巴黎圣母院》、《大卫・科波菲尔》等名著。

2.关注每天的热点新闻,积累和整理素材,顺带也教会学生发散思维,从一个事例中多角度提炼观点。如小悦悦之死,药家鑫、卡扎菲、“我爸是李刚”、地震、泥石流、金融危机等。

这两点,都是笔者安排学生每天课前抄两句名言名句,讲一个名人事例或热点新闻,并交流讨论,提炼观点,最后该生将两者融合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全班同学将这些整理到笔记本上。如此,既掌握了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围绕话题分组交流讨论。将学生分成十组,每组一个话题,每个同学围绕本组话题搜集相关的五句名言和五个事例;再由组长搜集整理选出同学们认为较新颖的五句名言和五个事例。如此,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搜集、整理、讨论、写作、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动性,体现了自我价值。话题包括:发现、距离、微笑、理想、一念之间、对手、智慧、孕育、发现、忘记与铭记。

三、厚积薄发,妙用三千弱水

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对学生而言,占有了大量的素材还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素材,使之为自己的议论文服务,并深化主题。

(一)作文范例的引导

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宽容”时,发现学生基本上只用了蔺相如、海伦・凯勒、、耶稣、孔子等事例,其中有三个还是教材作文指导中本身就有的。因此,根据这些事例,再加一个成语“朝三暮四”的例子,写成片段作文,以此为范文:

宽容能化解矛盾。

回溯历史。孔子判定“三八二十三”正确而非“三八二十四”,他用宽容谅解了买布人发的毒誓,挽救了一条生命。这是圣人的宽容。蔺相如用他的心胸包容了廉颇的挑衅,一席话,感动得廉颇“负荆请罪”,从此将相和,国家安。这是上卿的宽容。“朝三暮四”中那主人豁达地将“朝三暮四”变为“朝四暮三”,既满足了猴子的贪欲,又化解了猴子对自己的敌意。这是智者的宽容。

纵观中外。海伦凯勒用她纯净的心灵包容了世间所有的丑恶与无情,留下了最干净最唯美的文字甚至世界。这是盲者的宽容。耶稣同孔子一样,用自己的爱心饶恕了罪过,拯救了一个女人的生命。这是上帝的宽容。最后,用他的豁达,以“一个喷嚏”为借口化解了理发师的尴尬,免除了他的无妄之灾,深受人民的爱戴;同时,他更是多次用他高超的外交辞令化解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维护了祖国的良好形象。这是总理的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今中外,无论是圣人还是平凡的人,都用他们的胸襟宽容了世间所有的事情,化解了各种各样的矛盾。而这,恰好是人类最高尚的品质,是我们每个人理应具有的美德,我们理应以此为责任,以此为荣耀。

本片段作文的素材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宽容”这一话题本身,且充分体现了素材运用的丰富、简洁、恰当、深刻的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之所以加“朝三暮四”这一事例,也在提醒学生,任何素材,只要选好角度,都可以运用于作文;且素材无所谓新旧,关键是运用得恰到好处。之后,布置周记,要求学生仿写片段作文。

(二)集中火力,各个突破

1.素材丰富,论据充实。作文中如果只有耳熟能详的两三个例子,又缺乏道理论据,论证就会缺乏力度。

①学会有效的运用旧有的,特别是教材中的事例。如“宽容”中用的孔子等六个例子,既丰富又简洁。再如邓秀平同学在写“铭记”这一话题时这样写道:“铭记,既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义气,更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在韩信功成名就之时,信守承诺赠予漂母千金,这便是‘一饭千金’的由来。众所周知的越王勾践,牢记国仇家恨,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打败吴国,重建家园。秋瑾,立志救国,怀着满腔热忱,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慷慨赴死,在人民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这是铭记,是附上灵魂的烙印,无论何时何地,不管高峰低谷,它是你前途的导师,光明的使者,人生的风向标。”

②学会运用课外的素材,特别是名人事例和热点新闻。新颖的事例更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如刘曼妮同学在“理想”的话题中写道“爱因斯坦曾说‘理想决定着人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为了理想,谢坤山在贫困和残疾的双重打击下奋发图强,不向命运屈服,终成画家,还得娇妻稚子;为了理想,梅西不怕嘲笑,努力训练,成为头号前锋;为了理想,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因为腿伤选择放弃,又在之后的三年时间里,忍受流言蜚语,默默奋斗,最终再次站上冠军领奖台……理想,就是那黑夜中的曙光,是天边最耀眼的明星,是春天最绚烂的花朵。”

2.语言简洁,恰到好处。学生在运用事例时叙述过多,只会给人拖沓冗长之感,甚至会导致文体不清,分数较低。如学生在写西汉时的名将陈平时也犯了叙述过多这一毛病,但刘曼妮同学修改整理后写道“陈平少时家贫,为了光耀门庭,闭门读书,却屡受大嫂羞辱,而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终被智者收为徒,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霸业。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是一只泣血而歌的荆棘鸟,纵然追求和守护的梦想终被现实的利爪无情刺破,我们仍坚持用颤抖的歌喉在理想的圣殿留下一阕余音饶梁的千古绝唱。”

3.见解深刻,观点具有启发性。好的作文要反映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针对事例要精当的分析议论,画龙点睛揭示道理,有力地提升文章的思想层次。如李梦吟同学在“关爱”的话题中写道“爱心的缺失会导致人性的泯灭。药家鑫驾车伤人后,非但没救还残忍的杀害了她,其行为令人发指;李启明在大学校园驾车致使两个女大学生一死一伤,事后不知悔过,更发出了‘我爸是李刚’的狂妄言论;假‘白医天使’,居然在微博上发表了‘等我下班再死’的冷血博文。最令人心寒的是一留日大学生,只因母亲给钱太慢,竟连捅母亲九刀。这些事情无一不考量着我们的道德底线。一个人失去了爱心就如失去了水的鱼儿,没有翅膀的小鸟,没有阳光的森林。没有爱心的人就等同于披着人皮的野兽。”

(三)十面埋伏,多点开花。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素材后,还要对素材的内涵加以理解,然后学会从一个素材中多角度地提炼出许多观点,如刘翔,可以提炼出:坚持、压力、舆论、放弃、苦难、荣誉、方法、突破、爱国等众多观点。同时学会一个观点下可以运用众多的素材。

在前面所提的十个小组的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后,形成了十篇论据充实论证充分的小文章。笔者还特意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来展示每组的劳动成果。其中,每组两人板书五句名言名句,第三人讲五个新颖的事例,第四人板书事例的要点,第五个人朗读围绕该话题所写的小文章,第六人修改后打印。这样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实现了自我价值。最后教师整合成十篇不同话题的小文章,复印给学生,作为范文好好学习。例如,朱弈霖同学整理的是“微笑”的话题,她写道“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当你微笑时,世界爱上了你;当你微笑时,乌云变成了阳光。我走近卓文君的闺房,含笑写下一纸书信,寄给了别有二心的司马相如,成就了一段美满的爱情故事;我出现在李丽的轮椅旁,含笑陪她用坚强画出生命的美丽画卷;我感受到了洪战辉的艰难,用微笑唤醒他心底的斗志,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我迷惑于蒙娜丽莎的微笑,留给世人一个扑朔迷离的答案。但,我不慎亲吻了西周美人褒姒的嘴角,那回眸一笑却留下一个‘烽火戏诸侯’的骂名,这笑容瞬间失去了美丽,阳光变成了乌云。正如泰戈尔所说‘你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便怕了他。’最后,茫茫人海,于千万人中遇到对你微笑的人,我们要相信‘不管怎样的事情,都请安静地愉快吧!这是人生。我们要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微笑着地接受人生。’”由此,学生在短时间内又在大脑内储存了50句名言,50个事例,十篇好的范文。之后在材料作文“校车安全”的审题和写作中,就变得游刃有余了。同时,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明白集体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

总之,是否积累了众多素材,影响着写作时作文素材的有效运用,而素材的丰富、简洁、深刻与否又决定了文章质量的高下。因此在议论文中,只有充当论据的素材运用恰当了,论证才更有力,论点才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撑,文章才更有说服力。当然,学生在半学期的写作中肯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努力、创新和实践。而关于议论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还有多种多样的方法,而我只是弱水三千,取了一瓢来饮用。

名人事例范文第9篇

编者接议论文写作中的例证法是同幸们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了。可能大家平常关注较多的是素材积累和事例的建择,怎么运用这些事例更好地为论证服务,张木军老师在这里提出了几点同学们平时可能不自觉地经常用到,却从未在意过的方法,无疑是对大家及时的提醒和中肯的指导。运用例证法才能让议论文生动形象呢?

一、要注意高度概括。这是由议论文的文体要求决定的。议论文要以议论为主,要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在篇幅有限的考场作文中,如果详细地叙述事例,势必造成说理不充分,从而影响文章的说服力。有人说,议论文的论据应该像“高度浓缩的压缩饼干”,此话颇有道理。因此,在运用事实论据时,第一要注意论据的思想性,所举的论据只要能揭示问题的实质,把道理说清楚即可。第二,要注重针对性,不求完整性。一个材料,隐含的意义往往是多重的,既可以证明这个论点,也可以证明那个论点,因此,我们在叙述论据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要紧扣论点,侧重写出某一方面的事实,使论据与论点紧密结合。分析事例时也要针对有效信息进行,不求面面俱到。

二、要注意每繁简搭配。一般来说,主要的事例用繁笔,辅助的事例用简笔,单个事例用繁笔,多个连引用简笔,新例趣例用繁笔,熟例供例(命题材料)用简笔。一篇议论文多处用例,最好不要一味繁或一味简,错落有致,才显得文章灵活而有生气。

三、要注意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是用活事例的高招。议论文是为了讲道理,用事例是为讲道理服务的,把一个事例分解开,穿插着析理,边叙边议,让叙和议融为―体,论证效果会更好。

四用排比连引事例。这样,既有了广度又有了力度,既简洁明了又能增强气势,富有艺术性。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茶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气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唯有具备探索精神的人才会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这个例段连举牛顿、瓦特、伽利略三个名人事例,巧妙地构成排比,言简意赅,一气呵成,论证十分有力。

例证法是最常见的论证方法,它以事实为论据,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恰当地运用例证法,可以使你的观点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但是有的同学作文时,例证法的运用往往机械且带有随意性,写出来的作文很呆板。那么,我们在作文中应如何

编者接议论文写作中的例证法是同幸们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了。可能大家平常关注较多的是素材积累和事例的建择,怎么运用这些事例更好地为论证服务,张木军老师在这里提出了几点同学们平时可能不自觉地经常用到,却从未在意过的方法,无疑是对大家及时的提醒和中肯的指导。运用例证法才能让议论文生动形象呢?

一、要注意高度概括。这是由议论文的文体要求决定的。议论文要以议论为主,要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在篇幅有限的考场作文中,如果详细地叙述事例,势必造成说理不充分,从而影响文章的说服力。有人说,议论文的论据应该像“高度浓缩的压缩饼干”,此话颇有道理。因此,在运用事实论据时,第一要注意论据的思想性,所举的论据只要能揭示问题的实质,把道理说清楚即可。第二,要注重针对性,不求完整性。一个材料,隐含的意义往往是多重的,既可以证明这个论点,也可以证明那个论点,因此,我们在叙述论据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要紧扣论点,侧重写出某一方面的事实,使论据与论点紧密结合。分析事例时也要针对有效信息进行,不求面面俱到。

二、要注意每繁简搭配。一般来说,主要的事例用繁笔,辅助的事例用简笔,单个事例用繁笔,多个连引用简笔,新例趣例用繁笔,熟例供例(命题材料)用简笔。一篇议论文多处用例,最好不要一味繁或一味简,错落有致,才显得文章灵活而有生气。

三、要注意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是用活事例的高招。议论文是为了讲道理,用事例是为讲道理服务的,把一个事例分解开,穿插着析理,边叙边议,让叙和议融为―体,论证效果会更好。

四用排比连引事例。这样,既有了广度又有了力度,既简洁明了又能增强气势,富有艺术性。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茶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气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唯有具备探索精神的人才会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名人事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转变观念;放手管理;合作交流;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151-01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当下的教育模式下,大部分的学生依然是依赖教师的教,家长的管,在学习上不够积极主动,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

一、转变自身观念,创建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

学校教育的本质内含是以人为本,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要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转变。然而,我们的课堂往往会出现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致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认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趁着学校教学改革的东风,我快速的转变观念,结合学校推行的高效课堂教学,创建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

二、逐步放手管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语文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不预习或预习不到位将直接影上课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以往的预习检查都是由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环节一项一项逐步检查,这样一来,学生就比较被动,课堂氛围也不够活跃,时间久了,学生对于课前预习这个环节也就存在敷衍的心理,甚至于部分学生根本就不会去完成课前预习这个教学任务。针对这种现象,我设定了几个课前预习的环节,要求学生从认读生字,解释词语,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的了解、连词成段、古诗背诵、古诗改写、名言警句、名人事例的积累等方面入手,同时强调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有选择地来完成自己的课前预习,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即可,能力强一些的学生要完成相对有一些难度的连词成段、古诗背诵、古诗改写等方面的内容。学生的学习热情迅速被点燃,搜集的材料很全面,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要想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必须创造条件,为其提供较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平台,使其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课前的空余时间分配好汇报任务,课堂上直接进行汇报交流。在预习汇报环节,除了对课文基本知识进行汇报之外,学生还向大家介绍了与文章相关的课外知识,以背诵的方式向大家推荐古诗、名言警句、名人事例等方面的内容,一些学生在背诵古诗的基础上又加以想象对古诗进行了改写,还有一些学生针对文章内容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进行议论性的阐述。

印象最深的是在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一课时,在完成基本知识的汇报之后,有一名男生是这样开始他的预习汇报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一篇描写几位作家欢聚在一起的群生百态图,由此我想到了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我用连词成段的形式把它改写成了一篇现代文,向大家推荐一下。”于是,他以背诵的方式向大家推荐了这首诗,又向大家展示了他改写的文章:“直到杜甫已经喝得有些不省人事的时候,贺知章才如同乘船般、摇摇晃晃地骑着他那步履蹒跚的大马姗姗来迟。本来华贵优雅的官服,如今套在他身上却显得那么不合身,反倒衬得他颇有几分“为老不尊”的味道……”同学们向他投去钦佩的目光,报以热烈的掌声。他的自信和才情也感染了学生,在他的带动下,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完成预习汇报:有背诵古诗增加自身文学修养的,如李白的《侠客行》,于谦的《观书》等名篇;有搜集名人事例积累给材料作文素材的,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历经磨难最终获得成功的名人事例;有推荐名家名篇拓展知识视野的,如学习《济南的冬天》时学生推荐了老舍的《济南的秋天》;有用文言文形式写文章彰显文言文功底的,如学习《三峡》时学生写了同题的文言文版《三峡》,结尾那一句“三峡多险,埋骨无数。哀哀民魂,何时见日!”真切地写出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有用诗歌接龙形式来捕捉社会热点的,针对网络上的“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的诗歌接龙,学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接龙形式来抒发自己的人生志向,最后还邀请老师和别的班级的学生加入;有针对文章写议论性文字的,如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学生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了一段议论性的文字;有针对文章内容提出不同的见解的,如学习《愚公移山》时,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他首先肯定了愚公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但同时又指出在当今社会要想取得成功还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二者缺一不可。

学生汇报的形式多种多样,汇报的内容丰富多彩。这样,既充实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锻炼了学生敏锐地捕捉与分析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能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真正地做到了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上一篇:转正申请报告范文 下一篇:家乡的小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