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时间:2022-07-11 07:32:49

创新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国际竞争力是构成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拥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借助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不仅能够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能为本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中央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作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要着力打造国家竞争力基础,在国际竞争中为我国赢得发展空间。当前,要在整体上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企业改革发展。

一、目前我国企业与外国跨国公司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主旋律,我国企业整体竞争能力大幅提高。2006年我国19家内地企业入选《财富》全球企业500强,而1995年仅有3家入围。不少创新型企业如华为、海尔、中石油等以挑战者的姿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一支新军。但与大举进入我国市场的跨国公司群雄相比,我国企业还有很大差距和突出问题。

(一)经济实力与跨国公司不在一个档次,研究开发和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经费更为短缺。我国企业难以通过研发攻关、规模经营和兼并科技型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比较优势。如果我们不能在产业高端把企业做强做大,在当今创新密集的国际竞争中,将面临被日益边际化的威胁。

(二)技术创新缺少历史积累,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受制于人。有些企业长期依赖引进技术,身陷“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落入外国企业知识产权“陷阱”。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以上,高技术前沿处于外国专利包围之中。如果不能真正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则产业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有继续拉大的危险。

(三)企业品牌战略处在弱势地位。企业品牌创建、广告策划、市场营销与维权等起步较晚。由于知名品牌匮乏,更无国际大品牌,广阔市场被凝聚巨大无形资产的外国著名品牌所主导,丰富的利润从定价、标准、服务和零部件采购诸多环节流失。如果不能打响自主著名品牌,成功推进品牌国际营销和维权,则将日甚一日地丧失市场的优先分配权。

(四)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大生产的要求。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创新型企业再次更新经营理念、调整结构布局和实施流程再造,新的国际标准、规则和惯例开始形成。如果我国企业不能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和增长模式,与国际模范对接,并扩大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那么,长期沿袭的体制性、结构,也将继续严重制约创新型企业的成长。

二、创新是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唯一出路

如何从现实出发,造就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显然,跟着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走,永远只能望其项背,唯有独辟蹊径,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才有可能超越对手。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创新是唯一的出路。

(一)观念创新是前提。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行为。观念不发生根本改变,行为的改变最多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我们必须认识到,提升国际竞争力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领先企业的强大压力,如果国内企业普遍不能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我国不能把握发展时机及时提升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就有可能最终主导我国的经济活动。因此,当然要把创新作为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因循守旧只能是死路一条;学习和模仿固然有利于在特定时期缩小同领先企业之间的差距,但终究无法帮助企业超越对手。企业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体。各类企业都要具有全球视野,树立在全球竞争中提升自身核心能力的理念。不论确定目标市场,还是配置资源,都要从全球竞争的角度出发,即使最终的选择是国内市场,也应该是放在全球背景下的最优抉择。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不仅仅是企业的职责,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社会团体同样责无旁贷。总之,我们都要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创造良好的制度和社会环境。

(二)制度创新是基础。制度安排规范着企业及其成员的行为活动。在相关制度安排不尽合理的情况下,企业的决策行为将发生扭曲。当前,我们必须继续推进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不断深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直接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依靠提升国际竞争力来谋求生存和发展。民营企业,则要突破自身成长的内在缺陷,逐步破除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各种障碍。首要的是在企业内部形成有助于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激励机制。同时,政府要努力推进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清理在海外投资、人才流动、科技开发、外汇使用等领域阻碍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各种不合理规定,完善限制低水平、重复性建设行为的制度规范,为有志创新、有能力创新的企业构建良好的制度保障体系,支持一批综合实力强,创新潜力大的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另外,各类企业要建立激励创新的相关制度确保企业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创新体系,保证创新资金能够及时到位、人才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成果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三)人才创新是根本。当今世界,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竞争。没有大批全球顶级优秀人才的实际行动,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真正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进一步加大培训人才的力度,要舍得在人才培训上投入资金、时间和精力,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加盟企业,不断培育和提升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向创新型人才提供与劳动贡献相一致的利益保障,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协作平台。

(四)文化创新是源泉。企业文化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源泉所在,它能保证积极性和知识系统的充分发挥,把连续不断的创新活动转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培育企业家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倡导“敢于冒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激励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使全社会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都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建立一种崇尚个人主义和个性表达的社会风气,激发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发挥巨大创新潜力,焕发特别能创新的精神风貌,营造特别优良的创新环境。

中国企业欲在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观念、制度、人才、文化的创新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一些关键性基础条件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还取决于企业能否在上述条件的保障下卓有成效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源源不断地向国内外市场提供顾客满意的高附加值产品。为此,企业要大力开展技术、产品、管理、组织、文化方面的创新。目前,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要努力打破跨国公司的领先技术垄断格局,使自己最终掌握产业核心技术。而要完成这一任务,我国企业需要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建立协作创新的团队与平台,全面激发员工埋头苦干的创新精神。对企业而言,管理和技术如鸟之两翼,在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的同时,我国企业必须从国情出发,借鉴和学习跨国公司的优秀管理经验,努力把自身打造成为开放式的学习型组织,探索出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在未来发展中,我国企业唯有比居于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学习得更快、更有效,才有可能实现赶超目标。对一些跨国公司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他们之所以能够在数十年间、甚至上百年间始终屹立不倒,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可以推动全体员工在不断变革中实现自我完善的动力。在企业内部形成崇尚创新、追求卓越的良好文化氛围,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上一篇: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推广分析与对策 下一篇:当前社会信用缺失原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