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方式探讨

时间:2022-07-11 04:55:16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方式探讨

摘要:中国民间舞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风情醇厚、多姿多彩的中国民间舞蹈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以其绚丽的风采深得中国各民族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和珍视,被誉为世界舞蹈宝藏中的瑰丽之花。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韵律和风格的强调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做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与判断能力,发挥学生潜力,开拓其独立创新意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专业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174-02

中国民间舞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风情醇厚、多姿多彩的中国民间舞蹈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以其绚丽的风采深得中国各民族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和珍视,被誉为世界舞蹈宝藏中的瑰丽之花。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文明古国,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特点,这种历史上各民族和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的不等,以及各族各地文化观念、宗教礼俗和审美情趣的不同,造成了中国民间舞样式之多,内容之广,风格之别,动律之异的鲜明特色。

一、民间舞发展与课堂教学

中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都不同程度地积淀着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而且,对于本民族的形成、迁徙、居住环境、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民间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众自行创作与传承的舞蹈形式,它的传承方式,不是依靠语言文字,而是以人体动态保存文化与表现文化为主要特征,而且是在一定环境中模仿长辈们的舞姿、神情、心理、又加进自己的创作,在群众之间一代一代直接进行传承的。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既表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背景,又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注人新的成分。民间舞蹈属于“下层文化”的范畴,它和群众的民俗活动关系密切,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展示出群众的民俗心理;展示出民俗文化的诸多方面。中国民间舞蹈无比丰富,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是舞蹈文化的宝贵财富。

舞蹈可以沟通感情,使舞者和观众心灵共振;通过舞蹈者的表演汇人时代精神,孕育新的创造,而使之富有生命力。

各种舞台艺术舞蹈多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民间,包括城市群众性舞蹈中的交谊舞、爵士舞、集体舞、儿童舞,乃至体育舞蹈、冰上芭蕾等,无不从民间舞蹈吸取营养和素材。因此,人们常说: 民间舞蹈是一切创作舞蹈之母,既古老,又年轻,情贯古今,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它的六大特性,即:继承性、群众性、自娱性、即兴性、适应性、以及民族、地域性等。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是一种形体动态的传授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授过程。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学习一种具体的肢体动作,同时也是在学习一种特殊的非语言文字文化。

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与判断能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时时要求学生在民族民间舞课堂上做到看、听、想。看、听、想是辨别美与丑,区分正确与错误,是模仿的前提,而模仿能力的强弱又是学好民族民间舞的重要因素之一。舞蹈表现生活,既不能是单纯的模仿,也不能是凭空想象。但模仿和想象对于形象的创造二者不可缺一,在舞蹈中即便是最简单的模仿,也伴随着想象,因为舞蹈是通过演员的身体动作、节奏来模仿生活,它是假设性的,是想象中的再创造。舞蹈的动作、节奏和表情又具有浓厚的特色;民族民间舞蹈在创造形象上有它自己的特点。通过这些课堂训练让学生在有意的观察学习中学会用“意识”“动脑子”来舞蹈,真正做到“人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表现民族民间舞艺术。

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养成在平日生活中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好习惯。一个好的舞蹈者一定是一个会生活的人,因为只有细致的了解生活,观察体会生活,才能将舞蹈跳得更真实更生动。

三、“载歌载舞”教学形式的展望

发扬传统、改进不足“载歌载舞”教学形式展望的关键,首先是开设完善相关的音乐课程,来保证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人才培养的需要。过去只是用口号强调重要性没有具体的行为做法是不符当前教学形式发展的。在具体的课程中,《中国民族民间舞基础乐理知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打击乐》、《中国民族民间舞组合音乐试唱》、《中国民族民间伴奏歌曲演唱》等四门课程有必要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学习,以充当课程的补充。

教学课程的如此安排不仅可以缓解学生自身音乐修养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现时代的学生,许多不仅具有舞蹈表演才能同时还具有歌曲演唱的才能。作为一名高校的舞蹈老师,在课间休息与学生们交谈或做游戏时,一些学生的演唱常常让我所惊叹,可以确信的一点是现在的学生们具有这方面的才能,所以我们就要尽可能给他们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尽情的展示一方面有利于教学的深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次强化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载歌载舞”的教学形式。在一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展示课中,许多组合学生们不仅一边舞蹈同时还一边歌唱,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组合教学课堂上,教师们常常是教动作的同时也在教歌唱。而且在歌唱中还加深了动作运动的气息与轨迹的调整,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常常是非常明显的。它无形中成为课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间现存“载歌载舞”的形式巧妙的对接传承了民间传统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加之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教师教学的主体性特征,他们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非常有威信的,教师以身示范对音乐强化的时候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他们对未来中国民族民间舞“载歌载舞”的教学特点进行更好的突破。

再次,建立激励学生去民间收集整理学习相关的音乐舞蹈知识的机制。对于载歌载舞的教学形式不仅仅只停留在教室,因为这里必定不能代替民间音乐最初的发源地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需要鼓励学生做田野的学习舞蹈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搜集整理学习当地的民歌、民曲。前文说过在民间舞蹈受民间音乐的制约,所以去民间学习舞蹈与音乐的时候不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实的感受当地的民风民俗.同时还能真实的捕捉到舞蹈与音乐背后的文化惫义与特有的民族心理感受。当他们从民间学习回来再在课堂或舞台上展示的时候,会带着一种对所跳民族地域舞蹈文化的理解在其中,也可以说是带着对当地特有的文化审美精神气质舞蹈的。因为民间的音乐和舞蹈中储存了大量的这些信息当学生觉悟感受后就会化作一种表现的冲动,随着身体不知觉的流淌出来所以这样的机制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结束语

总之,民族民间舞是一种舞蹈主题十分鲜明的舞蹈形式,只有在民族民间舞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和判断能力,启发学生想象力,挖掘学生潜力,开拓创新意识,提高智力技能素质才能使民族民间舞教学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成为既有专业水准又有综合素质的全面的舞蹈人才。

舞蹈教育历经了百年沧桑,风雨兼程,发展至今,其中有艰辛与苍凉,也有灿烂和辉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教育问题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而舞蹈教育发挥着自身的很多功能和作用,在现代越来越具有较为突出的位置。因此舞蹈教育工作者称职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约翰・马丁.舞蹈概论[M].欧建平,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7.

[2]吕艺生.动感空间[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6.

上一篇:“荒诞”中的理性思考――《等待戈多》 下一篇:《哈农钢琴练指法》的五指练习方法及其对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