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精心预设的有效性探讨

时间:2022-07-11 03:53:45

数学课堂提问精心预设的有效性探讨

[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育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巧妙的提问为前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人表率,率先垂范。课堂提问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提问预设与生成有效性的几点策略展开讨论,如何用提问培养学生的兴趣;用提问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用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 教学效率 预设与生成 策略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是为了使学生开动脑筋、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却不是一个人、几个人,而是几十个人。这几十个人,有各自的生活经历,有各人的性格爱好,有各种各样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如何用精巧的提问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这是我们教学取得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它需要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预设。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习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以提问来促进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预设是项较为复杂的智力活动,需要考虑到教学的诸多要素。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合理预设的关键,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起点。值得注意的是,提问时应注意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或多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

2.习惯性提问。未经精心设计的习惯性提问,创设情境问题过大、太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3.无效提问。在有的课堂上,经常有这样的问题:教师在一堂课上提问数次,平均每半分钟提问一次,学生陷入了问题的海洋,根本没有思索的机会和时间。而且提问多流于形式,像诸如懂了吗?还有不会的吗?找到了吗?等无效问题占了一半以上,这种为提问而进行的提问,根本不能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

有效的课堂提问会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没有高质量的预设,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

一、有效开发资源,合理预设课堂提问

1.准确把握教材

教材是“大纲”或“标准”的具体体现形式,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是,教材是面向所有的教师和学生编写的,它不一定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学和所有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应该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或重组。

2.全面了解学生

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都是教师进行科学的教学预设的前提。如在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一节内容时,我首先设问“喜欢打篮球吗”?“平时看NBA吗”?“知道姚明吗”?“你们认为他打球好吗”?这些问题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兴趣,特别是一些平时上课一言不发的“后排男孩”,他们这时有了发言权,班级里七嘴八舌,气氛宽松,大部分学生回答说:“姚明篮球打很很好”,也有部分学生唱反调;这时我就及时设问“你们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吗”?“你打算如何来证明”?在让学生阐述了一些理由后,我就给出了姚明在03~04赛季25场比赛的得分与篮板球的数据,同时也给出了奥尼尔、加索儿这两个顶级中锋的相应数据,提问:“你们能够用这些数据来说明你们的观点吗?”通过这样的一系列设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后排男孩”立刻开展了讨论并主动地动笔计算平均数,甚至他们提到了“得分的稳定性”为以后学习“方差”埋下了伏笔。

3.有效开发课外资源

如轴对称图形这节课,老师先问:逢年过节时,按照国人的习俗,家家户户要写春联、贴窗花,尤其是碰上喜庆场面,还要张灯结彩,用大红纸剪一个大大的喜字,贴在醒目处。请问,我们有哪些同学会剪喜字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由会剪喜字的同学作指导,要求每个同学用剪刀和纸剪一个喜字。

布置完毕,教室内热闹非凡,同学之间请教的请教、指导的指导,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谐统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连平时最不求上进的学生也在积极参与。不到5分钟,全班就圆满完成了实验任务。这时老师及时提出问题:将喜字对折,我们发现什么现象?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呵,运用了生活中资源以后,学生便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轻松学会了。利用想象的情景设计问题去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有着明显的效果,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的意义。

二、把握课堂生成,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途径

课堂千变万化,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既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的,也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到的。因为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有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成功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再好的预设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也是纸上谈兵。教师惟有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教案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随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找准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1.由质疑生成

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教会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2.由错误生成

教学中,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这是非常正常的。教师如果从伴随着教学过程的错误出发,生成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1)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对于此题,学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方程有实数根,所以≥0,从而得k≤1/2。对于这样的解答,老师如果说:你把k≠0这个条件漏了,不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这样的评价显然缺少鼓励与启发,若这样提问:你已经得到了答案的一半,思路也很清楚,再想想,当k≤1/2时,能否k=0,为什么?这一评价内容的改变,既增添了鼓励的成份,又指出了回答的不足,暗示了思考的方向,显然较原来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3.由意外生成

在教学时,尽管教师精心预设,但难免有意外发生。正确面对意外,针对意外有效提问,这样能有效的化解意外。如下面每组四个数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把其中多余的一个数找出来。(1)3,9,18,27,81;(2)2,4,6,7,10,应该说答案是非常明显的(1)18,(2)7。在设计此问题时,教师是为了降低难度,让那几个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也能回答,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果然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但是其中没有那些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无奈中只好让一个举手的学生回答,答案不出所料,是18和7,理由也讲的很到位。教师表扬了他,同时,希望那几个没举手的,下次能积极参与。接着准备继续设问下个问题,我突然发现,有个学困生把手似举非举地放在课桌上,为了鼓励他,老师就叫他起立:“哦,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第(1)题中3也对”,下面已经有了哄笑声,教师就问:“为什么呢?”学生答:“因为3是质数,其它都是合数。”这个回答大出教师的意外,学生中也有了议论声,“对呀!这个答案也是正确的。我立即表扬他,老师发现你其实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老师好好表扬了那个学生。在肯定之下,又有好几人在举着手叫。有的说“第(1)题中我也选3,因为其它各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为9”,有的说“第(2)题答案我选10,只有它是两位数,其它都是一位数”……仔细评析,学生思维太活跃了。他们有很多的想法,如果对他们的答案没有合适、及时地重视,恐怕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使教学过程中丢失很多这样的“宝贵财富”。

三、在预设与生成中提高课堂效率

从教学方面讲,注意强调精心的预设问题,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各种可能性,应精心设计、合理规划,讲技巧与艺术性,才能有效地克服随意性提问的弊端,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生成过程中注意最佳的发问时机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发问顺序,等等,只有这样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这种“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但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因此,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应当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好的课堂提问,除了增进师生交流,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巧妙地解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节成功的课堂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总之,课堂提问这种最古老的、到目前仍然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和作用。让我们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努力追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促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促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鸿英.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学调研综述\[J\].2005.

[2]朱峰.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教学策略的研究\[J\]. 2007.

[3]沈兰祥.反思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陕西教育(教学),2008,(6).

上一篇:为觅源头活水,巧辟教学新径 下一篇:谈教育城域网的功能特点和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