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业 在冬天里追寻阳光

时间:2022-07-10 09:26:33

中国报业 在冬天里追寻阳光

“2009年怎么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2009年之后怎么过?2009年的日子再难,也能熬。但是还有没有头呢?报业的冬天已然来临,而且越来越寒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报纸都在寒冬中艰难挣扎,对于那些优秀的报纸而言,它们如沐春风,享受着冬天里的春天。”――吴海民

预测:京城报摊日均零售量

将下降一半

记者:全球经济受到美国经济危机的拖累走进低谷,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在不断显现。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您如何预测中国报业2009年的发展?

吴海民:2009年的中国报业会急剧萎缩。这种萎缩表现在各个层面:

首先是报纸发行总量的急剧萎缩。2009年全国报纸发行总量难逃迅速下降的厄运。事实上,发行量下降在2008年下半年就已经显现出来:由于涨价,都市报从0.5元到1元,从此不少读者开始远离报纸,一般报纸发行量缩减20%-30%。北京有几千家报亭、报摊,前几年日均售报在200份左右,甚至270份。2009年报摊日均零售报纸的总量将下降到100份左右。

第二,版面的萎缩。过去我们崇尚过厚报,各大报纸纷纷扩版、分叠,越来越厚,有过“厚报时代”一说,北京都市报的日均版面在60-80版之间。由于2008年纸价的飞涨,厚报时代宣告结束。减版、缩版成为一时的无奈。2009年纸价虽会回落,但不可能恢复到之前的价格水平。宏观经济不景气,报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版面的控制会更为谨慎。报纸的信息量随之减少。

第三,广告的萎缩。广告的减少更令业内人士担忧。一般估计,各企业的广告投入计划会削减20%左右,乐观预计10%左右,总体削减已成定局。报业广告收入会由此受到巨大影响,报社利润水平大大降低,亏损面持续扩大,负债率不断上升。

第四,报纸的社会活动、品牌推广活动将会萎缩。报社财务计划中的品牌推广、社会活动资金将遭遇大幅削减。举办活动、推广品牌需要资金,这方面的压缩,将给社会造成一种印象:报业的活力在减弱、张力不足,报业的影响力日益式微。

第五,报业的业务扩张将放慢脚步。前些年有些经营不错的报社,在做好主营业务的同时,创办、收购子刊、子报,或者向其他媒体进军。这是报业自身转型的战略安排,是一种好的态势。特别是资本运作的报纸,都有相关扩张计划。2009年的外部形势、财务状况吃紧,会使扩张的脚步放慢,甚至停滞。

选择:

报业大并购时代来临

记者:在您看来,报业在2009年必然会经历比较大的起伏,面对挑战的同时报业是否蕴含着机会?

吴海民:在危机的形势下,报业、读者都在进行着新的选择,报纸发行市场将出现一次重新洗牌,读者订报时突然发现,长期订阅的报纸没有了生命力,就会选择更为强势的报纸。有些报纸虽然不错,但是碍于经济困顿,发行工作做的不好,读者很难买到,最终也会被读者抛弃。发行市场上会出现重新筛选的过程,这个过程会给那些真正的、有持续发展潜力的报纸以机会。

几十万、上百万读者选择报纸表面上是看不见的,但实际上每天都在发生。它不是一个集体行为,是一个个人行为、渐变的过程。没有人号召,但是每位读者都在衡量、检验着报纸,哪些报纸值得我去阅读。在读者自觉的、自然的、渐变的筛选行为中,有些报纸自然就被淘汰了。这种渐变过程,决定了读者的心理更为牢固,一旦改变了某种观念,对某个报纸形成一定的看法,就很难发生改变。这种共识的力量巨大,最后市场就稳定下来,读者迅速抛弃其他报纸,一家独大的态势出现,一城一报的现象浮出水面,赢家通吃的规律就发生了作用。这种过程是渐变的,在没有外来因素的情况下,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事实上,这种洗牌一直都在进行,不过,在今后的几年中会更加严峻。

记者:您的意思是机会是给最强势的报纸准备的,一个整合市场、扩大市场份额,赢家通吃、最后形成一家独大格局的机会来了。

吴海民:可以这样说。广告投放也会越来越集中在几家强势媒体的手中。广告投放总量在缩小,个别报纸的市场份额却在扩大,转移的过程使许多报纸中断了生存的血脉,最后淘汰出局,与此相反,强势媒体通过扩大自身市场份额,增加了收入。不仅报业广告如此,事实上整个传媒业也一样,广告会向强势媒体集中。前几年的广告泡沫在2009年将会破灭。广告泡沫比如:楼宇广告、户外广告、电视贴片广告、视频网站等在经济危机下会迅速破灭。2009年的广告商寻找的是最可靠的媒体。在这时,传统的优秀报纸倒成了可靠的投放对象。

除此之外,这是在给报纸自身管理带来一个调整的机会。中国报业这20年风风火火,都处于一种扩张的态势,瞻前而不顾后。经济危机的突然来临,使整个报业开始冷静下来,审视自己,审视未来。如果在这个时候能把体制上的问题解决好,也未必不是件好事。市场态势严峻,要求我们在管理上要更精细,各类支出要更科学,人力资源要进行调整,减低管理费用,合理调配财物等等,这些调整都是必要的。

这个时候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好时机,是一个低成本扩张的机会。大并购的时代来临了。过去的报纸各自为战,各自隶属一个行政母体,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的大市场。另一方面,媒体要价过高,也是一个制约因素。现在有些报纸的要价能力大减――这时正是产业大调整的有利时机,跨行业扩张的门槛已经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而下降。

变局:

报业下行趋势不可逆转

记者:您在2005年提出“报业冬天”论的时候,没有经济危机,更多的是从媒介产业的变局角度进行阐述的。增加了经济危机这个层面之后,您觉得两者中哪个因素对报业的影响更大?

吴海民:大家目前最担忧、最重视的是经济危机对报业的影响。实际上更值得大家关注的,还是媒体的变局。经济危机会有反弹、转好的机会,是暂时的,熬一熬就挺过来了,不怕。但是媒体结构、生态、各类媒体力量对比的变化却颇让人担忧,报业下行的趋势不可逆转,报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报业的活力、生命力在哪里,这是值得思考和关注的。

记者:那面对这种注定的变局,媒体应该怎么办?

吴海民:这是战略选择的问题:是坚守,还是放弃?什么时候该坚守,什么时候该放弃?什么人有资格坚守,谁想坚守都没有资格,只能放弃?这种判断需要结合整个媒介走势的判断和对报纸自身发展的判断。许多报纸应该放弃:这种放弃是明智的,因为看不到希望。不要寄希望于市场反弹后的恢复,事实上,许多报纸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

记者:在报业竞争中有领跑者、追随者和挑战者,具体到这三者又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呢?

吴海民:领跑者有希望做到一家独大,有能力对市场进行清理,实现赢家通吃的局势,就应该坚持。

如果是强有力的挑战者,瞄准的领跑者有很多的缺陷、不足,抓到其命门,能够取而代之,就要继续挑战下去,最终脱颖而出。没有挑战的能力和实力,领跑者没有重大战略失误,不可能取而代之,就得考虑新的战略。

对于市场的追随者,在市场好的时候加入的报纸来讲,现在是放弃的时候。现在的放弃减少未来放弃的成本,避免更大的损失,能及早寻找到市场机会,也减少了未来转型的时间成本。

上一篇:做好自己的事 北青人不怕“寒冬” 下一篇:经济寒冬中的媒体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