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探析

时间:2022-07-10 08:21:06

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探析

摘 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它较之“旧农保”在制度、运营和管理上都有所创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是在对“新农保”做出探析的基础上,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创新; 问题; 对策建议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尚在新旧交替的过度之中。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有效地保障和维护农村老年人的生存权,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术界和政府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2009年9月,国务院了《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

“新农保”是我国即实行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直补、新农合政策之后的又一重大惠民政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是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方筹资,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的制度。与“旧农保”相比,“新农保”有以下三点创新之处:

第一,制度创新。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全部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承担,全部列入国家与地方财政预算,增加了统筹调剂的功能。新农保首次建立全国统一的最低基础养老金和地区统一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建立了统帐结合的账户模式,缩小了二元经济结构给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差异。同时由财政全额负担基础养老金,也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运营创新。新农保根据我国不同地域农村居民收入不平衡的实际,农民缴费能力差异大等情况,实行不同规格和层次的灵活缴费模式,以及各类财政补贴和集体补助,在运营方式和模式上,具有更灵活,更有拓展力的实践机制。

第三,管理创新。中央政府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具体办法,实行属地管理。这种体制能让统一与有效相结合,在尽可能大的覆盖范围内实现统一制度模式、统一筹资标准、统一待遇水平为标准的统筹。

二.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国人保部的资料,截至 2011 年 3月,已经有 1.43 亿农民参加了新农保,其中有 4000 多万农村老人领到了由政府发放的每月最少 55 块钱的基础养老金,广大农民确实从新农保中得到了实惠。 但是,由于新农保的开展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参考,正处于发展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法律保障不健全

目前,新农保工作的开展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的制度依赖于政策的调整,很不稳定,可持续性较差。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针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基本法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此外,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带来的监管不到位、腐败滋生、资金被挪用等严重后果,也对确保新农保的良性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参保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试点之后,很多农民一时不能清楚地区分新旧农保,不知道自己旧农保所缴的费用在实行新农保之后将何去何从,质疑政府制定养老保险制度的连续性和可行性,因此,农民的参保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对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实惠也缺乏兴趣与关注。

(三)基金增值缓慢

为了保证农保基金的安全性,我国的农保基金的增值保值主要是通过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债券和存银行,而不是直接用于投资,投资渠道较窄。但事实上,自从1996 年以来,我国银行的存款利率一直都比较低,再考虑这些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因素,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利用银行利息来获得保险金的收益其实很低,甚至可以说已经出现了缩水贬值,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的的实现,无法保障农民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以后生活需要上的资金供给。

(四)制度衔接不良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了缴费的档次,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则缴费档次不同,直接导致基础养老金地区间的差异。在自由迁徙越来越成为大趋势的情况下,如何对各地区间的农保养老账户进行衔接便成为一个问题。

三.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良性运行的对策与建议

新农保的实施,农民是直接的受益者,农民也可以领取“退休金”,中国农民第一次享受到了由政府负责的养老生活,为农民养老撑起了一把生命的“保护伞”,推进“新农保”的良性运行,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健全法制体系

建立健全新农保制度需要遵循“立法先行”的原则和规律。为了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必须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纳入法制轨道。在制定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时,还应该注意到该法律与其他法律内容的配套和衔接, 从而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得以有效的实施。

(二)加大宣传和组织力度

为了让广大农民尽快了解新农保制度的优越性,要加大农村社会保险的宣传和发动力度,加深农民对社会养老的认识。在借助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来加强对新农保的宣传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社会保险知识培训,让他们帮助农民增进对社会保险政策的理解。也要加强和改进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执行政策能力的培训工作,努力培养适应新农保事业发展要求的干部队伍。

(三)完善基金运营和管理制度

为确保农民年老后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必须要通过创新基金运营模式,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可以委托具有一定资质和实力的基金公司、 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的投资机构或是成立专门的养老金管理公司来负责基金的管理和运作。但是在基金实行市场化运营的过程中,政府应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确保基金的安全。

(四)实现制度衔接

要实现制度的良好衔接就要根据地区之间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政策。首先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明确城乡一体化目标。二要做好城乡社会保障的兼容与衔接,稳步推进城镇保障向农村延伸,逐渐缩小城乡保障之间的差距;三是可以尝试把在城镇工作一定年限的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保体系,并稳定在城镇社保体系内。同时,还要实现新农保制度与其他保障措施的配套和衔接:如实现与农村医保配套,与商业保险配套,与旧农保制度衔接等。

实施新农保政策,推进农村养老社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其建设与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难题,我们必须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农村老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钱亚仙.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85-87.

[2]陈诗达.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218.

[3]王国军.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4]张雄.对 < 劳动合同法 > 的几个理解误区[J ].新世纪周刊,2007(28).

[5]郭晶梅.劳动合同法:认识论的误区与调整[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2).

[6]廖文根.八问劳动合同法—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乌日图[N].人民日报,2010- 2- 03.

上一篇: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之我见 下一篇:政府主导型少数民族扶贫式旅游开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