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多少国际车展?

时间:2022-07-10 06:57:58

中国需要多少国际车展?

场面火爆的广州车展刚刚落幕,气势宏大的北京车展又将开幕了。在中国汽车市场连续多年井喷环境下,从现在开始到明年4月,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广州车展、北京车展和上海车展三大车展将轮番上场。再加上国内长春、成都、杭州、武汉、深圳、东莞等地出现的各种地方性车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每年车展不少于50个。

这么频繁的车展,带来的是什么?

遥想20年前第一届上海国际车展正式开幕,到北京车展经历的18年的心路历程,中国车展的历史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20年,且让我们来看看这20年的历程,同时见证中国汽车的历史变迁。

第一届北京车展只有240辆展车,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特种工程用车和客车,参展企业当时只有400家,展出面积2万平方米,观众10万人次,而当时报道车展的记者更是只有50名。16年后的2004年,第八届北京车展已经汇聚了520辆展车,参展企业超过1500家,展出面积比第一届扩大5倍还多,观众流量增加到46万人次,而参与报道的记者更是达到了5000人。

1985年上海国际汽车展的举办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汽车展,当时展览会面积只有1万平方米,参展商只有73家。而2005年的第十一届,展出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1036家厂商包括国际汽车巨头“6+3”均大规模参展。35个国家和地区1020家媒体5380名记者参与了报道,到场观众人数达到了39万人次。 2003年第一届广州车展还只是一个小型地方性的汽车交易展览会,参与者多是华南地区的经销企业,展出车辆只有240辆,而且没有一辆概念车。但仅仅两年后,第三届广州车展总展览面积就超过了8万平方米,参展车辆和记者人数都增加了一倍,概念车的数量更是达到15辆。

几年的时间内,戴姆勒-克莱斯勒、宝马、大众、福特、通用、丰田、日产等都已将北京车展定位于全球A级车展,与法兰克福车展和日内瓦车展达到同一级别,这在中国车展的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国车展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了质的提升。而上海和广州也成为国际国内厂商亲力参与的主要车展。

中国车展的快速发展也终于让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得到了展示自己的大好机会,有机会与国际厂商的名车豪车一较高低,促使它们更快地成长起来。

10年前,北京车展上除了一些国际品牌外,就只有国内合资厂商生产的大众、雪铁龙等车型了,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自主品牌车是什么概念。即使到了2004年,吉利、长城、奇瑞这些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在北京国际车展上也只得到了有限的展示空间,甚至有的品牌不得不在场馆外搭起了自己的展台。而随后的广州车展、长春车展、杭州车展、成都车展等国内大大小小的汽车展览会,则让这些企业认识到了自己应该处于的位置。一年之后,吉利、长城、奇瑞、江淮和中兴等国内知名自主品牌已经在国内市场上显示了他们的能力和潜力,并且有的品牌已经出口到了东欧、东南亚以及西亚和南美地区。自主品牌已经开始展现出一种成熟的态势。

2005年的上海车展,奇瑞向全世界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多款发动机,自主设计的MPV、轿车以及概念车,展台的面积已经与国际厂商不相上下。江淮和长丰汽车也都在车展上展出了自己设计的概念车,“谋杀”了不少摄影记者的胶卷。自主品牌在中国国内的车展上,无论从内容还是规模,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6年年初,吉利汽车参加了世界最大的底特律车展,把自己生产的轿车第一次摆到了美国人的展台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胜利,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胜利,而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国内企业正在预谋参加下一届的北美车展。

中国车展的20年间,可以说在2000年以前至少是相当平静的,但随着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我们的车展也变得更加有声有色。从网络、报纸、电视、杂志对于车展的报道也可以看出,2000年只有简单的内容报道和评论等有限的栏目,发展到2005年上海车展的线上直播、特别关注、嘉宾访谈等众多的栏目。我们的车展已经变得更专业、更具有魅力,也更加世界了。

车展让车商日趋成熟

车展,汽车厂商展示的平台,消费者获取最新信息、集中对比选择的平台。但近年来的车展,消费者有所感悟,参展的车商越来越“不务实”了。缺少了前些年的大力推销,多了形象、档次。车展中汽车厂商展示的似乎不仅仅是新车,还有企业的形象、派头。特别是在诸如广州车展、上海车展、北京车展这类大规模的展会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商家不就是应该以卖车为第一目的吗?原来经历了多届车展的熏陶洗礼,如今汽车厂商看重的已不再是打仗般地抢人,争着在车展上多卖几辆车。树立形象,高姿态吸引参观者,再适时、巧妙地递上资料,让潜在消费者自己回味,成了如今更多厂商的特色。可以说,越来越多的车展、车展经济,使厂商成熟了。卖车亦有道,是什么?是服务,是形象。

车展为厂商带来的经济效益分两个方面。其一,多卖车。这也是立竿见影,最现实的利益,是以往厂商追逐的重点。谁能在车展上多卖车,谁就是赢家,谁就牛!所以各家派出大批销售人员,抢人、狂宣传。车展之后,往往疲惫不堪。同时也让参观者害怕,就怕多看那款车几眼就陷入包围圈,不得脱身。其二,形象。这是后者,是车展为厂商带来的潜在效益。车展是个大舞台,观者可以近距离将各个厂商、自己心仪的车放在一起比较,看车的同时,也看该款车的生产厂商、销售人员。因为车的特性决定了消费者选择车的同时,还要更多考虑品牌及售后服务等因素。而车展上各家厂商的不同形象,将最直观印入消费者的脑中。毕竟,车展之中决定购买的消费者还占少数,更多的人会在展会之后分析对比再选择。所以,聪明的商家开始吸取经验,打形象牌。

参观者觉得,眼下热闹的车展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多的靓丽风景,炫彩缤纷。厂家秀的是形象,力求在一次次车展中打造出星级水准,拿下消费者的心理分数,为日后的销售铺路。 车展热后的问题

问题之一,中国需要那么多国际车展吗?

细观一下,发现眼下几乎所有城市举办的车展都要冠以“国际”二字。大有与传统老大北京及上海车展争雄之势。既然“国际”了,场地就尽量宽敞,布展就尽量豪华;可看看内容,不少车展却与“国际”二字相差甚远,不少展会更像是经销商推销汽车的大卖场。不少展会布局杂乱无章,没有丝毫文化气息。某地举办的车展,其展场面积甚至超过北京国际车展,但土气的展场设计让专家叹气。近年不少城市都认为办汽车展赚钱,无奈汽车企业精力财力有限只能让经销商充数。经销商花大钱租了场地,当然得紧着吆喝卖货,这是他们的本行。其实真是以卖车为目的,大可不必花那么钱参加展会,汽车经销店已经够豪华够气派了。再不然,办个汽车超市让百姓不用花钱就天天看车,也更省钱省事。有啥必要消耗大量资源频繁地办展,有啥必要动不动就好大喜功地追着“国际标准”?有专家认为,中国每年有3个大型汽车展会就足够了,目前汽车展会高度重复。当然,如果指着办展会创收,那就又当别论了。办不办是人家自己的事,但都标榜“国际”显然有哗众取宠之嫌。

问题之二,车展对宣传自主品牌的作用有多大?

我国历次车展都是名车闪耀,荟萃当今国际上最新潮最豪华的汽车品牌,其国际品牌的展会布置也极尽张扬,最好的展位展区都留给国际大品牌。在百花争艳的展会上,自主品牌却往往只似不起眼的小花,展位布置透着低调与羞怯。

也难怪我们气短,被我们当成国产车的那些合资车,现在都千流归海地合并到人家品牌展区了,养了20年的孩子,你想当自己的人家亲生父母还不乐意。让展会的逻辑之刀一分割,才知道自主品牌真是更少得可怜;在华丽灯光的照射下,才看到最明亮的地方都是他国品牌,才明白我们自己也不太重视自己。如果我们在布展上给自主品牌最优惠的待遇,尽力让自主品牌由配角步入主角,可能外国人更尊重我们。何时吉利、奇瑞、中华、红旗等等自主品牌在布展效果上与国际品牌平起平坐,才是中国人办的成功车展。总是外国车唱主角的车展,再火爆光荣也属于别人。

问题之三,车展虽多为何特色难寻?

国内车展热闹是没得说,从高档音响到设计上乘的灯光,从越来越漂亮的汽车模特到越来越精美的产品宣传册;从紧锣密鼓的新闻会到展场艺人的载歌载舞,无不烘托着汽车盛会。然而每每参加完这样的盛会总会感到若有所失,因为在热闹中难窥到展会特色。

目前我国各类车展无一不是以豪华为主基调,豪华车、豪华展位,豪华花销。去年武汉车展上豪华车斗艳,小排量车竟然都给挤到露天广场上。

花钱多就买得来品位吗?未必。看看国际成功的车展,不是展会有鲜明个性,就是每个展位都有突出特色。如近年日本东京车展,就总是以阵容强大的清洁能源展车突出鲜明的环保、节能主题,环保牌成了日本汽车企业的公关主力;如不久前巴黎车展上突出了珍爱小排量车的主题,一家法国企业用许多辆小车摆出别致的造型,用空间语言深刻地宣传了重视小车的理念;而在今年的日内瓦车展上,则由众多高科技概念车凸显着技术革新的主题。

虽然厚道的中国百姓爱热闹,可总有审美疲劳的时候;从拼凑的热闹中走出来,办出自己的特色,中国车展或者更招百姓喜爱。

上一篇:与瑜伽美丽相约 做个健康准妈妈 下一篇:黄金九月 满城尽带白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