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计算机教学思考

时间:2022-07-10 11:32:34

中学计算机教学思考

【摘 要】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因其需注重实践这一特点,目前的中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中学 计算机教学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141-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各中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成为中学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学计算机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中学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当前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种计算机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外塑”,忽略“引发”;注重“圈养”,忽略“放生”;大多采取“包办”为主,很少进行“自主”教育。因此,虽然在短时期的考试中学生成绩不错,但却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困惑与迷惘。学生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表象而不知内涵,只知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却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可以说是计算机教育的失败。

二 当前中学计算机教学的思考

1.提高教师素质

计算机教师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所以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对具体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自身要完成一次教学到终身教学的转变。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所以教师必须随时了解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外,教师还需要有比较深厚的人文修养,让师生充分了解和应用计算机这种特殊的文化意识,这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才不会停留在枯燥的内容讲解上。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其次,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对教学内容的考虑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在内容上,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的实用性和怎样让学生乐意学然后能主动使用。

在完成计算机文化的普及上,如何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增强自身的再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就需要在内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选择。同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也给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开放、以人为本的方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选择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3.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对某个事情的“好奇”心理不能称为兴趣。学生有兴趣表现在他们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时间注意力。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其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关键。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只是对“电脑”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聊天等,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针对这种教学现象,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中学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上机实践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上机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便可迎刃而解。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总是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在有目的的情况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有新观点,并且在组织学生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连续性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在课余时间设计一些大型的、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这样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计算机课程作为中学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可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该课程学习的意义,让他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份学习的热情与新鲜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士凤.中学计算机教学之我见[J].科技资讯,2009(33)

上一篇: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应对措施 下一篇:机器人教学班级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