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问题的探究

时间:2022-07-10 10:45:10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问题的探究

【摘 要】本文在众多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运用综合财务指标法对联想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能力进行分析比较,从而看出联想公司并购后的财务业绩的变化情况。结合理论和案例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并购动因中存在的问题,说明绩效的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企业合并;上市公司;动因;绩效

2014年1月30日上午9时,联想集团以29亿美元的价格正式从谷歌(Google)手中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其中包括6.6亿美元现金和价值7.5亿美元的联想普通股股份,以及为期三年的15亿美元本票,预计收购于6-9个月时间内完成。对于联想通过并购摩托罗拉实现国家化的举措,人们最担心是联想为并购背负的巨额债务。对于联想清偿这些债务是否存在问题,本部分将对联想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联想集团2006年-2011年利润总额 、净资产收益率变化情况

2008-2009财务年度的状况略差,2008年利润总额下降了700795千美元,同比下降了136.65%。[1]净资产产收益率比2007年下降了46.11%,这主要与联想多元化经营开展的不理想有关,从2008-2009财务年度开始,联想集团放弃了很多与IT不相关的业务,使得其财务状况发生很大的变化。[2]从流动性上看,大大降低了存货比率,减少无谓的现金耗用,使得集团的现金储备相对于精简后的资产来说大幅增加,从而使消费和企业IT业能够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以运用,这对一个成长中的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联想集团2011-2013年流动比率分别为1.02,1.00和0.99;速动比率为0.86,0.90和0.89。从短期的负债比率来看,近三年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基本都维持在2以下,1.0左右,这就说明了公司的资金流动性比较差,短期的偿债能力不是很强。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就长期偿债能力而言,联想集团基本在收购前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很明显,联想集团在并购前负债经营能力很低,其已获利息倍数也一直高居不下,甚至高到已经没有了统计它的价值,这主要是由于其长期债务对整个企业资产形成中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算在其较高的年份2006―2007财务年度也只占全部债务的9%不到。[3]

联想集团2006―2011年DFL分别为1.6,1,0.9,1.18,1.04,和1.1。2006年-2010年,联想集团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覆盖率,说明联想集团一直在使用较高的负债进行经营。

我们知道,债务利息能够起到抵税的作用,在理论上来说,因为税收的存在,债务融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的成本,这样联想不能利用少的有息负债获得负债经营的好处。但是在收购之后,联想资金来源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联想因为收购而贷五年期债务,同时又接收了摩托罗拉的大量负债,使得长期债务占债务总额比重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改变了联想过度依靠筹资成本较高的股权融资的状况。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表(如上表)

从长期负债比率看,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总资产*100%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联想的债务负担略有起伏,但幅度不大,长期负债能力并不是很稳定。通过产权比率能够看出股东权益的保护程度影响偿债能力有所波动,但都远大于1.3,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还很弱。 由于联想集团在收购摩托罗拉时,接受了摩托罗拉的债务,这使得资产负债率突破了传统50%的绿灯区,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多。同时,由于收购资产包含的商誉价格很高,这使得公司的有形净值大幅度低于公司的债务。同时,集团的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翻了好几倍。

从这些指标看来,特别是有形净值债务率,让人为联想集团的长期偿债能力感到担忧。联想对摩托罗拉进行的是全面收购,包括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在内,将接受几千多名员工和几十个分支机构。2010年,联想的营业利润率水平低于同行业的营业利润水平,而在联想并购重组后,营业利润水平在并购当年与后几个月高于同行业的营业利润水平。[4]

表3 盈利能力分析表

联想并购重组前,营业利润较少,说明其盈利能力较弱,在并购重组的两个月后,营业利润有些许增加,说明其盈利能力得到了提高。总体来看,盈利能力有一种越来越好的趋势,资产利用率也逐渐增高,企业前景较好。

总而言之,而对联想来说,收获摩托罗拉意义重大,不仅获得了众多宝贵的专利资产,丰富其产品线,同时能够凭借着摩托罗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以及成熟的供应商与销售渠道,为其进军国际市场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善民.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J]. 经济与信息论坛.2012,(11)53―77

[2] 江斌.兼并收购和市场反应[J].预测.2011,(5):50―55

[3] 李善民、郭永清.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分析[J].青海金融.2011,(6);40-44.

[4] 李志刚,刘志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J].经济纵横.2012(2):30-37

上一篇: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品市场调研分析 下一篇:文艺理论类课程教学困境及其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