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时间:2022-07-09 01:16:40

应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摘 要 通过对肿瘤患者在应用化疗药物的过程中,针对个体差异、配合程度、药物的种类、刺激性的强弱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分析,找到预防药物外渗的有效途径,达到患者化疗的目的。

关键词 化疗药物 外渗 预防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267

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涌现,其作用机理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1]。在应用化疗药物的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责任,因此要使化疗药物安全、有效达到化疗目的,必须加强相关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护理。

应用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

护理人员造成的因素: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缺乏对病人病情的了解,健康教育水平有限,对病人沟通不和谐,收集不到有力问题,给病人增加了心理负担,对某些药物的特殊性不能掌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模模糊糊,盲目使用化疗药物。②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缺乏经验,穿刺时针尖刺破对侧血管壁或针尖斜面未能完全进入血管腔内。选择血管有误和不当,若用药物期间,病人反应较重。随着改变,血管内压力增大,易造成针头滑出或穿透血管而引起化疗药物外渗。③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患者和家属因素:①患者血管:肿瘤患者由于病程长,局限性血管反复穿刺,反复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输血、采血等,对血管内膜不同程度的损失,使血管壁变薄、变脆弱、弹性下降。②患者的改变:由于化疗药物在应用前后对要先用其他液体,大部分病人一天内用几种化疗药物,需要时间很长,病人因生理需要和药物不良反应等,造成改变而药物外渗。③患者年龄:老年人因生理现象的退化,各种行为及反应失控,也增加了药物外渗的机会。④交流障碍:有的因语言不清,听力欠佳,难以表达自己的感觉,心里负担重空间、固执、加上家属的担忧拒绝配合医护合作。

化疗药物的因素:化疗药物种类较多,化疗方案因人不同,各种药物的酸碱度、浓度、刺激性、渗透压不同,当药物在很短时间内大量或快速进入血管内,血管通透性增加,超过血管本身应激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对血管内膜产生局部损伤,如诺维本对恶性肿瘤化疗首先药物,其发疱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很强[2],极易损伤血管引起静脉炎而至药物外渗。

应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①专科知识培训:请医师讲解各种化疗药物不同的用法,不同的注意事项。同时加强护士的债任心及安全意识教育,熟练应用化疗药物的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对于刺激性化疗药物如:诺维本、阿霉素、顺铂等在应用时需要高年资或专科知识强的护士按规范操作,密切观察局部情况,护士在这些药物用完并冲洗完输液针管后,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事宜方可离去。对联合用药时,先用非发疱药物如: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等,在用刺激性发疱药,如均为发疱药,先用低浓度,两种药物应用之间需等渗盐水冲洗管道。在用化疗药物时,护士要随时观察针头是否完全在血管内,回血是否通畅,确保化疗药物完全进入在血管里。高浓度药物速度不宜过快,以免损伤血管和造成病人严重不良反应。②血管的选择:合理选择血管建立系统的经脉使用计划。注意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选择小血管和远端静脉,对化疗时一般选用前臂或远离关节上下2~3cm处交替穿刺,避开肌腱、关节、神经部位,防止渗漏后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对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避开在患侧上肢化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化疗时避开上肢静脉化疗,虽然下肢静脉血液速度较慢,易于发生栓塞,但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患者化疗时必须选择下肢静脉化疗[3]。静脉穿刺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热敷局部血管,护士要熟悉每一位化疗患者的血管特性,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固定牢考,穿刺成功后应向家属和病人告知,及可减轻了患者的担忧又加强了护士的自我保护。针后按压针眼2~5分钟,避开药物沿针眼外渗。

应用化疗药物的卫生宣教和护理

告知患者和家属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外渗的原因,外渗后的处理原则,提高在化疗期间的自护能力,而且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宣教内容以及患者和家属的认知程度,对不良反应者告知处理措施,解除其焦虑和恐惧。在用化疗药物时尽可能患者镇静,稍移动身体和静脉穿刺所在肢体。

化疗期间饮食宜清淡,宜消化、富营养的多种维生素,在用药前半小时给予预防性辅助药物如:胃复安、安定或按医嘱用药,防止消化道反应剧烈[4]。化疗病人主要不良反应之一――疲劳[5],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饮食,改善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有利化疗的配合。

加强与病人沟通,介绍用药期间注意事项,配合化疗,树立治疗信心。让病人了解化疗药物外渗的危害性,以及预防外渗的相关因素,加强自护能力,杜绝药物外渗。

加强责任心,严格用药原则及操作规范,对外渗者严格交接班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用药期间备齐各种急救药物和器材,确保应有的救护措施。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分为3期。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Ⅲ期:组织坏死期。

药物与组织细胞的DNA结合:蒽环类渗出后嵌在DNA链,引起的反应是慢性的。因为存在正常细胞吞噬坏死细胞的链性反应,所以愈合很慢。抑制炎性细胞的生成,引起成纤维细胞的受损。

参考文献

1 韩锐,主编.肿瘤化学预防及药物治疗.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1,1.

2 张连荣,冯喜平,池金风等.细胞毒药物性静脉炎防治的实验研究及疗效观察.中国使用护理杂志,2005,21(5):7-9.

3 王建霞.保护静脉与化疗.齐齐哈尔医学报,2002,23(5):549-550.

4 夏文艳.晚期肺癌肺动脉介入化疗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40-741.

5 徐波,刘杨,路虹.癌症化疗患者疲劳状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93-794.

上一篇:不同抗凝方法时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的护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