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07-08 09:19:56

农村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阅读经典名著是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中学生必读的文学名著就有30部,但从目前各个学校的反映情况来看,中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现状更令人担忧。

一、 阅读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法。具体样本为:两所农村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各4个班级,其中初一242人,初二230人,初三248人,共720人。为增加调查可信度,调查采用无记名答卷的方法。问卷全部回收,有效率100%。从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淡化名著阅读”现象,主要反映在以下两方面:

1. 阅读量严重不足。

2. 阅读名著的兴趣低。

阅读量严重不足,表现在三点:一是缺乏课外阅读习惯。调查显示,在720名农村初中生中,真正把课外阅读看成生活的一部分,坚持经常阅读的同学,三个年级仅有245人,占34 %;只是偶尔阅读或基本不读的分别占到了49.3%和16.7 %。而在经常阅读的245名学生中,坚持阅读文学名著的有193人,仅占总数的26.8%;可见,超过半数的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也没有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二是阅读时间少。在问卷调查的720名学生中,每天除上学、做作业、休息等时间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在3小时左右的共321人,占44.6 %;在4小时的共287人,占39.8 %;其余112人,要么因学习基础不好,学习效率低,自由支配时间就更少;要么对读书不感兴趣,宁闲不读。请看表一:

从表一中可知,造成学生阅读时间减少的主要因素是作业太多,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现象呈逐年递增趋势,特别是初三年,占到了91.9%,说明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相当多的农村初中教学依然围着中考指挥棒转,升学的压力让学生整日疲于应付各种课业的负担。

阅读量严重不足的第三个表现:学生阅读名著的面十分狭窄。请看表二:

从表二得知,在教育部推荐的初中生必读的其中12部名著中,学生相对喜欢阅读的是《西游记》、《鲁宾孙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其阅读率分别占70.8%、68.3%和68%;其余的名著阅读率,除《水浒传》和《伊索寓言》外,均在37%以下;在问及是否读过以上12部名著之外的名著时,三个年级仅有20人回答读过;占总数的2.25%,显示学生阅读名著的面十分狭窄,这与《课程标准》中对于名著阅读的要求相差甚远。

二、 原因分析

一是时展的因素。人类已步入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和信息迅速传播的时代,大众传媒文化影响力强大,人们生活节奏普遍加快,这种社会特征反映在大众文化上孕育和催生了诸如网络小说的“快餐文化”,这种“短、平、快”的文化满足了人们在较短时间里获得较大信息量以及愉悦身心的需要,迎合了热衷时尚、喜欢猎奇、追求轻松、不喜欢深度阅读的初中生心理。那些贴近生活的网络小说、言情小说以及卡通漫画类读物备受中学生的追捧,就是这一心理特点的具体体现。

二是名著书籍的局限性。即名著不好读。由于经典名著的时代背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加上初中生的生活阅历和思维水平有限,往往很难理解名著的内涵,读起来自然费劲。况且,一些名著的思想内容、语言特点及篇幅长度并不适应初中生的阅读心理、阅读情趣与阅读习惯。久而久之,初中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不仅未被激发,反而逐渐散失。

三是学习的压力。不可否认,目前农村初中学生仍然面临着很大的高中升学压力,由于各地优质高中校数量有限,农村学生想上一所优质高中,其竞争激烈程度往往不亚于高考;因此,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等待他们的还是大量的习题。据初三学生反映,教师每天布置的作业量一般很难在晚上十点前完成。试问,他们还哪有精力去阅读名著呢?

四是观念误区。农村学生的许多家长视名著为“杂书”,认为孩子看名著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业,因而横加指责或干脆把名著“收”了去,致使学生无法在家中进行名著阅读;而在学校里,有些老师急功近利,自己为学生整理出所谓的名著考题及其答案,然后要求学生反复背诵,结果让学生觉得“读”名著味同嚼蜡,自然兴趣全无。

五是硬件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农村中学的图书馆等硬件设备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无法满足学生对阅读的需求,一些农村中学的图书馆藏书仍然有限,很多学生难以借到自己想要的名著;有的学校至今连阅览室都没有,这也成了学生阅读量狭窄,阅读兴趣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对策

要想改变目前农村初中生阅读名著的现状,除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国家的“减负”要求,加强农村中学的图书馆建设,提升家长、老师、学生对阅读名著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阅读经典名著氛围外,笔者认为,关键要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培养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才能转化为自觉阅读的内在驱动力,进而形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下面几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 举办名著百家讲坛

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中,易中天品三国,红遍大江南北,同学们对他也是崇拜有加;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也可以在班上开设名著百家讲坛:利用课前五分钟,按照学生的班级座位号顺序,以故事接龙的方式,每人讲三、四个回合(章节),每天安排两个同学登台开讲。这种化整为零的办法,不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让全班同学都熟悉了原著,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因课业负担重而没时间认真看完大部头名著的问题。

2. 巧借课文法

即以课文为基点的扩展式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初中语文教材上的课文,有一部分节选自文学名著:如《荒岛余生》、《傅雷家书》、《香菱学诗》、《杨修之死》、《智取生辰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等;教师可以在教课文的过程中,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不时地穿插些小说中的其他情节,并故意制造一些悬念。如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问:鲁达与史进是怎么认识的?他们为什么会在潘家酒楼上喝酒呢?打死了镇关西的鲁达,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阅读的兴趣自然就有了。

3. 利用媒体资源法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前,有时可利用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播放名著的影视作品或其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对名著内容有直观的体验和感受的同时,又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不知不觉的入情入境,而学生一旦动情,就不会满足于媒体带给他们短暂的享受,就会唤起他们阅读名著原始文本的兴趣,变“要我看”到“我要看”。

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对语文老师而言,能够激发学生对经典名著的热爱,让学生植根于名著的沃土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将是我们给予学生最好的礼物。

(林植 福建省平潭县城关中学 350400)

上一篇:在美术教学中促使学生创新学习 下一篇: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舞台